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零四章 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嫡公子

  聞言。

  扶蘇臉色微變。

  但很快就重新恢復如常。

  他漠然道:

  “我知道你們的想法,但有些事是絕對不能做的,我扶蘇即便最后爭儲失敗,也絕對不會對其他公子用陰謀詭計。”

  “這是我的底線!”

  “亦是當年我向父皇許下的承諾。”

  羋宸看了扶蘇一眼,嘆了口氣道:“公子的品性卻是世間少有,至純至孝至真。”

  “既然公子不愿,我也不會再勸。”

  “但公子的確要改變了。”

  “公子認為十公子的受爵只是被陛下刻意壓制,但殊不知,十公子久未露面,世人大多已經忘卻了他,但他卻是可以不斷積微名,厚積薄發,等日后時機成熟,十公子顯露身份,到時他在民間積累的聲望非是你們能比擬的。”

  “公子久居深宮,哪里知道民間事宜?”

  “但十公子不同,他可以在一點點的積累自己的聲望,一個從民間上來的公子,一定會獲得更多黔首青睞,到時關中氏族再一呼應,必定從者無數。”

  “公子恐怕實難為對手。”

  “公子的確有賢名,但賢名只在朝臣間,民間卻是名聲不顯,外界只知有個長公子叫扶蘇,但也僅此而已。”

  “公子想堂堂正正的爭,就當拋虛務實!”

  “踏實的去民間攢取威望,同時把自己的政見付諸實踐,讓事實為你說話,讓陛下知道你的政見并不只是夸夸其談,而是確實是有利于大秦。”

  “公子你在咸陽呆的太久了。”

  “該出去走走了!”

  扶蘇目光一凝,躬身一禮道:“請陽泉君教我。”

  羋宸沉聲道:

  “公子既然跟儒家交好,自然是看過《左傳》,《左傳》里有這么一句話:‘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在我看來。”

  “‘名’是名分,‘器’是身份地位。”

  “公子現在身份已經有了,但還缺少名分,想要獲得名分,除了要獲得朝堂認可,還要在世間獲取名聲,想成為儲君,兩者卻是缺一不可。”

  “以往的確不必要。”

  “但現在十公子歸來,公子就必須慎之又慎。”

  “公子眼下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向天下臣民展示自己的政見,不僅是在朝堂,更要樹賢名于四方,公子以往的政見大多見于上書,但很少落到實處。”

  “這自然會讓陛下輕視。”

  “公子現在必須擺脫這種固有印象。”

  “十公子從破案已立微名。”

  “公子為長公子,自然不用從這些小事做起,公子眼下當聚焦國家大政,眼下楚地失田嚴重。”

  “失田,這從何說起?”扶蘇皺眉。

  大秦自商鞅變法以來,一直都實行的是授田制。

  即官府向百姓授予耕地。

  同時期其他國家實行的井田制,大秦銳士之所以能爆發出無比驚人的戰斗力,與授田制其實有不小關系。

  井田制本質上是種多級占有制。

  即同一塊土地的所有權,被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貴族層層占有,各級相應對田租進行層層盤剝。

  商鞅變法,改井田制為授田制,卻是打破了這種多層的占有和剝削,將原本多級占有制,簡化成了‘國府民眾’兩級結構。

  大秦把田地收歸國有。

  由官府任命的郡縣官吏直接進行管理,從前被各級貴胄分去的賦稅,大多歸入到了國庫,一來增加了國家稅收,二來也實實在在給底層民眾減了負。

  再則。

  秦朝一直在防止田地向少數人集中。

  從第九級‘五大夫’開始,高爵者就不再能分到田地,官府將這些本應增加的耕地數,直接換算成了相應的賦稅,也就是能收獲的糧食產量。

  律令將其稱為‘賜稅邑’!

  百姓分到的田地也不是永久產權,他們只有土地的使用權,沒有土地的所有權,等他們死后,這些土地就宣布到期,被官府收回,然后重新分發給他的后代。

  他們的后代想保住田地,就必須努力耕種。

  歷史上,十二歲拜上卿的甘羅,為秦立了大功,秦始皇給他的賞賜是‘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即把他爺爺當年被收回去的田地,重新賜給了甘羅。

  這里是賜予,不是歸還。

  按律令,田地都是官府的,何來失田一說?

  羋宸道:

  “公子有所不知。”

  “失田在大秦一直存在,只是沒引起朝堂注意。”

  “戰國之世,各國迫于刀兵連綿,多行戰時統管,即各國世族擁有地方的治權封地,他們轄區內的田地基本與自家田地無異。”

  “但隨著天下一統,土地重歸官府,郡縣世族和富商大賈占有的土地也都被官府收回,但他們豈會甘于把土地拱手交出?”

  “天下初定之時,秦法尚未劃一推行。”

  “那時山東郡縣依舊跟過往一般,土地買賣成風,當時,天下民眾不知大秦將推行何等田法,故失田之民不敢言自家無田,買田的世族和豪富更是隱匿不報。”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山東郡縣的很多黔首實際是無田地的,他們大多是租種的地方世族和富豪的田地,因而大秦在山東郡縣看似推行的是授田制,但其實真正施行的還是井田制。”

  “近些年山東郡縣黔首怨聲載道。”

  “何以?”

  “正是因為失田,多重稅收太重!”

  扶蘇皺眉,不解道:“既然他們失了田,大可向官府說明實情,又何至于淪落到現今地步?”

  羋宸搖頭道:

  “公子可記得田律中有一條律令。”

  “‘無田之民為無業疲民,將被罰為各種苦役刑徒’,正是因為這條律令,所以失田之民不敢上報。”

  扶蘇臉色一沉。

  他并不愚笨,自然是聽明白了。

  羋宸想表達的是,山東各個郡縣的世族豪強,歪曲秦律,威逼黔首不敢向官府說明實情,從而繼續在地方發其家、張其財。

  “真是豈有此理!”扶蘇拂袖怒道:“我扶蘇豈能容忍這些蛇蟲鼠蟻禍害大秦?”

  “請陽泉君教我?”

  羋宸雙眼瞇成一條縫,聲音冰冷道:

  “公子當以此為契機,上書陛下,同時上書前往山東郡縣,最好是去楚地,探查地方的‘失田’實情,若是能夠,公子可以在地方施行自己的解決之策。”

  “等公子的治理之策卓有成效之時,公子再返回咸陽,上書地方的失田情況,同時呈上公子的解決之策。”

  “公子的治理之策,得到了實踐,也解決了問題,這必定會讓陛下對公子另眼相看,再則公子通過實地解決‘失田’的問題,也必然會收獲楚地的民心。”

  “同時也向陛下證明了公子的才能。”

  “望公子采納!”

  扶蘇朝羋宸深深一躬。

  “扶蘇替萬民謝過陽泉君,此等事關大秦國本之事,我扶蘇豈能袖手旁觀,我這就給父皇上書。”

  “清查山東各郡縣失田一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