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皇!”李承乾神色一喜,連忙行禮。隨即,便坐在一旁的沙發上。這會,一旁的戴胃已經看完整本賬冊,臉上滿是疑惑。“陛下,臣見此賬冊上所寫,講武堂修筑期間,僅靠四百突厥奴隸,三百匠人,還有兩百軍卒?僅僅三個月時日,便將整個講武堂的六座主樓,都建造起來?”“此事,微臣很是疑慮?”聽此,李世民只是輕笑一聲,便看向一旁的李承乾。“此事,由太子來給你解釋!”“是!”聽此,戴胃一愣,還是拱了拱手,便連忙看向李承乾。剛剛坐下,已經做好準備,聽上兩個時辰政事的李承乾,也不由一怔。莫名的感到一種不安,自己這是被騙了!不過,還是連忙說道:“戴尚書不知,其實這四百突厥奴隸,三百匠人,兩百軍卒已經是講武堂建造場地所能容納工匠的極限人數。此四百突厥奴隸,在工地上,干的都是勞役的活計。而且,這些突厥奴隸,雖然已經充當勞役了一年,但還是身強體壯,由二百軍卒看管著,這些突厥奴隸,七十人供應一棟主樓,便相等于一百個我大唐的百姓勞役。三個月,在水泥與泥沙、磚塊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便是將六棟樓給建造起來了!”說完,李承乾便看向戴胃,“如此,不知戴尚書可明白了?”戴胃聽的一臉懵,愣愣的看著李承乾。半晌,才張了張嘴,繼續開口問道:“殿下,臣所問之事,是建筑房屋如此耗時費力之事,為何如此之快就能建造起來?”“這?”李承乾也是,七十個突厥奴隸與五十個工匠建造一棟樓房,三個月是正常速度啊!”聽此,戴胃嘴角不由微微抽搐。但還是耐著性子,繼續說道:“殿下,臣監督過那些工匠們建造宮殿,蓋一座那般大的房屋,僅憑這么些工匠,至少需要半年時間!”這下,李承乾終于明白了過來,這個倔老頭,一直在用木頭建造宮殿之事來看待鋼筋混凝土建造樓房之事!這便是夫子所說的代溝吧!隨后,輕笑一聲,便繼續說道:“可是戴尚書,你所監督建造的房屋,乃是使用木材建造。而此講武堂,是用鋼筋混凝土來澆筑!”“要不是那些突厥奴隸有時候笨手笨腳的,不會使用那些小推車與千斤吊等工具,建造速度還能再快些!”“用鋼筋混凝土蓋房子,比用木材蓋房子要快速的多?”戴胃愣愣問道。“這是自然!”李承乾輕笑一聲,這些事情他熟悉的很,“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只需打好地基,做好模板,捆扎好鋼筋,澆筑混凝土便可。而用木材建造,等到那些木材千里迢迢運來,已經幾個月過去,鋼筋混凝土的大樓早已建造起來。只是,要是建造小茅屋的話,好像是木材比鋼筋混凝土要快速些!”聽完,李世民與房玄齡等人,都是若有所思。至于戴胃,神情變幻,良久才輕嘆一聲。“沒想到,鋼筋混凝土建造房屋,竟然如此之便捷!”“那是自然!”李承乾一臉真誠說道:“我那莊子去年建造房屋之時,一座別院,上百個二層小樓,也才花了半年!戴尚書要是也想建造一座混凝土別院,可得抓緊,這些突厥奴隸不僅不用付工錢,力氣還大的很!”“多謝太子殿下!”戴胃再次拱了拱手。至于心中在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隨后,對于講武堂建筑之事,再次向李承乾詢問了半天。對此,李承乾也只能一一回復。別的政事,李承乾可能不懂。但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房屋與鋪設道路,或是管理莊子,李承乾可以說,比在座的任何一個都要精通!最后,雖然對李承乾的精通,戴胃十分稱贊,但眼中還有些失落。不過,在第二天,這位戴尚書,便帶著仆人,坐著馬車,悄悄來到講武堂。“戴尚書?”雖然講武堂剛剛建造起來,還沒開始招收學生。但是,講武堂農場的一千多老兵,已經到來。而李靖與秦瓊兩人,也都一整天都待在農場之中。戴胃剛剛下了馬車,便有老卒將此事,迅速稟報李靖。“見過代國公,翼國公!”戴胃連忙拱手見禮。“不知戴尚書來此有何貴干?”李靖直接問道。至于一旁的秦瓊,眼中也是閃過一絲警惕之色。現在,講武堂便相當于他二人的軍營,對于任何一個前來的文官,他們都十分警惕。“回兩位國公,聽聞講武堂已經建造完成,某便特地觀察一番!”戴胃一臉溫和的說道。“只有幾個破房子,一千多頃的荒地,倒是讓戴尚書見笑了!”李靖緩緩說道。“一千多頃的荒地?”聽此,戴胃神色一變。連忙抬頭,放眼看去。果然,入目所及,一大片荒地,都已經被一道籬笆圈圍起來。同時,還有一條條筆直的水泥道路,往遠處延伸而去。“敢問兩位國公,這一千多頃荒地,都要用來作甚?”由于講武堂是李世民專門給一眾武勛子弟所辦,因此對于講武堂的一應具體規模,也只有李靖、秦瓊、段志玄、侯君集這些在長安城的武將知道。《踏星》再者,便是房玄齡與長孫無忌這些經常跟在李世民身邊的幾人。至于戴胃,雖然也是秦王府舊臣,但身為民部尚書,不是忙于秋收,便是忙于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這些新設都督府的一眾農事。整日,忙的腳不沾地。因此,對于講武堂,并沒有過多關注。其實不僅是戴胃,其余的一眾文臣,也都沒有對這座剛剛建造完成的講武堂,沒有什么關注。一眾武勛紈绔子弟的學堂,他們才瞧不上!“開墾農田,建造農場!”對于戴胃,李靖并沒有什么隱瞞之意。“開墾農田?”聽此,戴胃不由瞪大眼睛,“這么一大片荒地,要是都開墾為農田,那需要多少人?又需要多久?”這個倔老頭,不管面對什么事,第一時間考慮的都是過程!對此,李靖與秦瓊兩人,也都已經早已適應了。“戴尚書有所不知,雖然一千多頃荒地,但并不是都開墾農田,還要養殖豕、牛、羊,學習晉王李家莊。而且,此地已經召集了上千傷殘老卒,這些老卒能干到什么程度,便是什么程度。剩下之事,便是那些崽子們的活計!”“學習晉王的李家莊?”戴胃又被李靖的話語,給帶著走神了。“那些崽子們,也要參與開墾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