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24章 飛思卡爾優勢在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起航1992

  “呼……”

  剛剛結束與新加坡亞洲區總部的視頻會議的飛思卡爾駐華騰工業集團項目負責人史蒂夫·漢森,剛準備休息一下、順便喝杯咖啡、吃點點心,桌面上的outlook電子郵件客戶端就彈出了一則提示。

  “米勒發來的?怎么還是加密郵件?”

  看到郵件的發件人姓名,史蒂夫·漢森皺了下眉頭:什么情況,竟然需要用加密郵件來發送?

  猶豫了一下,史蒂夫·漢森還是決定看了郵件再去吃東西——左右也不差這一兩分鐘。

  點開郵件,“飛思卡爾與華騰工業集團在手機cpu領域的合作機遇”的標題,頓時就讓史蒂夫·漢森愣了一下——在看到這封郵件之前,他只知道華騰工業集團在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領域有布局,從未聽說過對方要做手機芯片。

  史蒂夫·漢森點開郵件,逐字逐句地讀著。

  當看完郵件之后,他的眉頭微微的皺了起來,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

  約翰·米勒提到的e500mc芯片、黑莓手機的出貨數據、智能機路線圖,他都很熟悉——作為飛思卡爾汽車電子與消費電子的跨項目負責人,他非常清楚飛思卡爾在手機業務當前的困境:相比于2009年q1財季,q2財季的營收同比下滑45,北美功能機市場被arm架構芯片擠壓,庫存積壓了50萬顆消費級e500mc,但手機芯片事業部甚至有“可能裁撤20研發人員”的消息——盡管董事長先生已經明確宣布了不會裁員的決定,但手機芯片事業部的同僚們都對此表示悲觀,很多人都覺得,就算不會全部裁員,但以飛思卡爾消費級芯片在市場上的表現來看,對人員分流還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米勒的消息是真的,這或許是集團手機業務的救命稻草……

  想到這,史蒂夫·漢森站起身,走到約翰·米勒的辦公室,想要詢問具體情況——是的,各位讀者兄弟們看錯,在看這封郵件的時候,史蒂夫·漢森的就在米勒的旁邊,兩人之間就隔著一堵墻,可就算兩人之間的距離這么近,按照飛思卡爾的標準匯報流程,約翰·米勒也得先給史蒂夫·漢森發一封電子郵件才行。

  此時的約翰·米勒正在整理ecu芯片的測試報告,看到史蒂夫·漢森過來,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快步迎上來:“漢森先生……”

  史蒂夫·漢森示意約翰·米勒關好門,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壓低聲音問道:“米勒,你郵件里提到的華騰工業集團手機cpu計劃,能再詳細說說嗎?

  比如他們提到的‘與arm進行接觸’,有沒有具體日期?還有,你提到的這個李偉是哪個部門的?他有沒有說手機cpu的預算或時間表?”

  約翰·米勒心里一緊,知道史蒂夫·漢森是在核實信息的真實性。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正常的流程,如果史蒂夫·漢森一點都不跟自己核實就直接將情況向集團總部匯報,那才是不正常的。

  定了定神,約翰·米勒回憶著中午的對話,也同樣低聲說道:“李偉是華騰工業集團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的核心工程師,主要負責手機基帶芯片的調試工作——我們團隊剛剛抵達華騰集團的時候,華騰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不是緊急調來了一批人過來協助么?他就是其中之一。”

  史蒂夫·漢森微微頷首:“明白了,你接著說。”

  “之前我和李偉一起解決過ecu與車載通信模塊的兼容性問題,關系還算是比較熟,他沒說華騰集團準備接觸arm的具體日期,只說‘盡快’;

  也沒提預算金額,不過我認為這很也正常,畢竟他只是一名研發型的技術員工,不是管理層。”

  “是這個道理……你繼續說。”

  史蒂夫·漢森點頭,對約翰·米勒的話表示認可:這種情況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放在飛思卡爾身上也是如此,假設飛思卡爾計劃從某家公司引進某個技術,或許作為項目的直接參與者的約翰·米勒會知道一些情況,但絕對不會知道引進這項技術的預算是多少。

  “不過他提到了‘先結合自家的基帶芯片和射頻芯片,做功能機的套片,積累一下經驗,后續過渡到智能機’,還提到了臺積電為他們預留了基帶芯片的產能,這說明華騰集團應該是有明確規劃的。”

  說著,為了讓史蒂夫·漢森更信服,約翰·米勒打開測試電腦,調出之前與李偉合作的調試記錄:“你看,這是我們上個月一起優化的can總線接口方案,李偉當時就提到‘未來可能要做跨領域芯片適配’,現在看來,他指的就是手機cpu和基帶、射頻的配合。”

  史蒂夫·漢森看著屏幕上的調試記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他從公文包里拿出飛思卡爾手機芯片事業部的最新產品目錄,翻到e500mc那一頁:“這款芯片的主頻、性能確實符合華騰工業集團的功能機需求,性能比arm

  9強一些,用來做哪些可以運行java小程序的‘半智能’手機確實是再適合不過了。

  但arm在手機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90,你覺得華騰工業集團為什么會放棄arm,選擇跟我們合作?”

  “因為我們有三個arm沒有的優勢,”米勒立刻回答,語氣帶著自信:“第一,我們有現成的量產產品,arm只提供架構授權,華騰工業集團需要自己設計、測試、流片,整個過程至少要6個月才能出樣品,而我們的e500mc現在就能供貨,極大的幫他們縮短了時間;

  第二,我們可以直接復用現有的ecu適配團隊,提供駐場服務,幫他們快速完成cpu與基帶、射頻、tft屏幕的套片調試,這是arm所不可能做到的,他們arm總共才多少個工程師?;

  第三,我們有清晰的智能機路線圖,華騰工業集團未來過渡智能機時,不用再找新的供應商,而arm的架構升級往往需要重新適配,成本更高。

  最重要的是,arm向來有‘殺熟’的習慣,他們前期的授權費用或許很低,但到了后期,等合作伙伴完全轉向他們arm之后,后續架構的授權費用會非常高——arm不是第一次這么做了,我們完全可以提醒華騰集團注意這一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