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十八章鮮兒掌柜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闖關東,我成了朱傳文

  “傳文哥走的第一天,想他!”

  鮮兒在麥香記長柜子后面,雙手托腮,胳膊肘子搭在柜臺上,一只手擺弄著自己的頭發此時店里沒生意,他顯得有些無聊,柜臺上放著的是朱傳文找著買來的北洋官報,用來了解這個時代的,但鮮兒可沒法看。

  原本她長長的辮子在朱傳文的強烈要求下剪的剛過了肩,梳成了左右各兩個辮子。

  為了自己的又粗又長的辮子,她還大哭了一場,還搞了出月下葬辮的戲碼。

  不過之后在朱傳文的花言巧語中又開心了起來。

  朱傳文走的時候把店子托付給了鮮兒,并鄭重的告訴她之后她就大掌柜了。

  這讓鮮兒的心一下子被這種重視給塞滿了,當下拍著胸脯保證自己會看好店,全然沒注意朱春山揶揄的目光。

  “掌柜的,店里的白糖和牛奶沒了。”朱春山系著白色的圍裙,帶著白色的帽子,掀開廚房和鋪子之間的簾子說道。

  “春山叔,你喊我鮮兒啊!”鮮兒被這個稱呼弄得有些不自然,但嘴角還是向上彎著。

  “那可不行,傳文走的時候說了,你以后就是咱麥香記的大掌柜了,我可得緊著自己的月錢。”朱春山一邊卸著自己身上的這些裝備,一邊打趣著說道。

  “春山叔你想咋叫咋叫吧。”鮮兒也拿出自己對付傳武傳杰的那副樣子,大大咧咧的承認了下來,從柜臺里摸出2個銀元,遞給朱春山,“春山叔,夠嗎?”

  朱春山又遞回來一個,每天只做少量的牛角面包,白糖一次準備3天的量,牛奶只用當天的。

  “這才是掌柜的該有的樣子嘛。”朱春山對鮮兒的變化也看在眼里。

  傳文這段時間把鮮兒保護的太好了,這讓鮮兒這個原本大大咧咧的山東大妞,變的居然有些害羞起來,和陌生人說話都變得支支吾吾的。

  朱傳文自己也發現了問題,這次啊,就故意將鮮兒留在了麥香記,還讓她當起了鋪子里的大掌柜。

  “老板在嗎?”

  朱春山剛走,就有著顧客上門。

  譚鮮兒看有人上門,心里不由的發起慌,但眼下鋪子里就一個人,也還好來人是個婦人。

  “這些是列巴嗎?”來人穿的一身加了棉的褂子,上面繡著各種的圖案,顯然是個不差錢的主兒。

  “這個是列巴!”鮮兒走到貨架旁邊,指著黑乎乎的大列巴說道,“這種呢,叫牛角面包,是洋人的一種零嘴兒。”又指了指巴掌大小的黃橙橙的面包說道。

  “怎么賣?”

  “小的列巴一個是50戈比,大的2.5盧布,牛角面包一個是1盧布。”鮮兒說道。

  “哪個好吃?”

  “牛角面包好吃,里面加了牛奶和白糖呢。”鮮兒推銷著。

  “來,給我那2個牛角面包,1個大列巴。”來人掏出4.5盧布的紙幣,放在柜臺上,鮮兒就開始拿著油紙給人家打包起來。

  冰城這個地方,銀子,銀元,銅錢,盧布都是混起來用的,常駐的冰城人用盧布并不稀奇。其實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著這個時代貨幣體系混亂和清政府的無能。

  鮮兒殷勤的送客人出門,美滋滋的拿起柜臺上的盧布看著。

  原來做生意這么簡單。

  拿出賬本,學著朱傳文的樣子打算把剛剛賣出去的東西記錄下來。

  但是一打開賬本就傻了眼,自己并不會寫字兒。

  看著之前朱傳文記得帳,每一頁都分成了三欄,但鮮兒也只能勉強認出“巴”,“牛角”。

  拿起旁邊的毛筆,在硯臺里學著斂了下筆鋒,比劃了半天不知道怎么下筆。

  腦子轉的也是快,看著這時候店鋪里沒人,跑到廚房拿了塊烤面包用完之后焦黑的碳,找出個尖角,對照著朱傳文寫過的樣子,寫下。

  “大列巴,一,”

  “牛角,二。”

  7個字兒寫完,好像完成了一件天大的工程一樣,還擦了檫額頭的汗,拿起賬本還看了看,對自己的工作成果還挺滿意。

  這下,鮮兒倒期待起了有人上門。

  這意味自己又能在賬本上寫字兒了。

  整天下來,鮮兒獨自做成了三筆生意,里面還有一單俄國鐵路工人的,雖然鮮兒不知道對方說的是什么,但她始終說著朱傳文教她的一句話,“你好。”剩下的她都想不起來了。

  也還好朱傳文做了俄文的標識。

  俄國人抱著列巴走了,也沒差麥香記面包錢。

  這讓鮮兒再次有了動力,覺得自己似乎真的有當掌柜的天賦。

  連帶著,對俄國人,也覺得對方長得沒那么好笑了。

三江口  朱傳文、賀老四各帶著1人,兵分兩路,在元寶鎮周圍的村子趕著馬車,收著小麥。

  朱開山自打和朱傳文在倉庫暢談一次之后,驚訝之余,對兒子不遺余力的支持了起來。

  原本加上朱傳文那些錢和春和盛借的800兩,賬上有著900多兩銀子,但朱開山也是聽了兒子的話,大肆收購小麥,就余下了這600多兩。

  現在,機會來了,朱家糧鋪的所有人動員了起來,賀老四幾人的馬匹都被他征用了,配上馬車,大批量的收購起了小麥,這價格還往上提了一成。

  傳文娘也出動了,在水磨坊不遠處搭的棚子里做著大鍋飯,給爺們提供伙食。

  朱開山就守在了水磨坊,倉庫里的小麥已經全部運到了水磨坊,朱開山臨時雇了12個在三江口碼頭相熟的,賣力氣的齊魯漢子,開始一刻不停的磨著面粉。

  “傳文,我們接下來去下楊村?”曹忠德趕著馬車,轉頭問朱傳文。

  朱開山的淘金小隊加上朱春山一共6人,除了兩朱一賀,還有曹忠德、單樹信、王可仁三人。

  “曹叔,上楊村我們一共收了13石,去了下楊村,咱這馬車裝的下嗎?”朱傳文在馬車旁邊快步走著,車上的確沒了他坐著的地方。

  “我是這樣想的,你先去下楊村收糧食,就在村口,我呢,把糧食先送回磨坊,等我卸了車再來找你。”

  “行,曹叔,你這主意好。”

  想要齊心協力,就得把自己的利益分出去,朱傳文默默的想著這句話,心里稱贊著自己老爹朱開山的智慧。

  因為磨坊的眾人也知道了朱傳文賣出去了十萬斤面粉的消息,這叫一個熱情高漲。

  而朱開山的兄弟們卻這樣想著:自己的大哥果然有本事,生的兒子也有本事,這才開了半個月的磨坊,這就開始盈利了。

  聽見這個生意,再算了算自己的分子,他們都開始算起了建房要多少錢,娶媳婦要多少錢,也想生個大胖小子光耀門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