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大恒的其他學舍,大恒工科院,占地面積無疑是要大得多,且不同于一般學舍,工科院,更像是一個粗糙的集合體。
在學舍之中,可以看到小型的軍械廠,雖小,但五臟俱全,有制作槍管炮管的鏜床,更有軍械實驗場,有軍械倉庫,礦石倉庫。
有冶煉廠,清晰可見一座座煉鋼的土爐,有學子如匠人,弄得滿臉黑灰,忙碌不停。
更有火藥廠,不時可聞陣陣轟鳴聲,硝煙滾滾。
也有令天子眼前一亮的工廠,各類簡陋車床已有雛形,學子們忙碌其中,利用簡陋車床制作研究著。
山腳亦是有農田,也有水車,有戰馬,牛羊……
天子心心念念的蒸汽機,也早已有雛形,事實上,對于這個時代而言,若僅僅只是制作出蒸汽機,并不算一件太難的事情。
蒸汽機,無非就是燒開水,然后把蒸汽動能轉化利用而已。
至要做到這一點,若只是制作出來,不計成本,不講究實用,并算什么難事。
畢竟,煉鋼難,那就要用銅代替,密封材料難,那就用本土其他材料代替,誤差大,就用手工來慢工出細活。
當他這個天子要一樣東西,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必須上。
早在前明靖武初年,所謂蒸汽機,便被弄了出來。
只不過,這個蒸汽機,除了作為教學工具外,并沒有絲毫用處。
體積太大,搬運都是難題,更別說實用了。
煉鋼技藝沒突破,缸體材料不行,壓力承受有限,動能太小,沒有任何意義。
鏜床工藝不行,缸體誤差太大,純靠技藝精湛匠人手工慢修……
密封工藝也不行……
種種弊處缺陷,完完全全的華而不實。
但好在,雖浪費了大筆錢糧,但好歹弄出了實體,有了實體,剩下的,就是如何解決這些缺陷,如何改造得讓其實用。
從前明靖武初年,到現如今,數百名學子,就是圍繞著這個方面,廢寢忘食的苦思冥想著。
到現如今,工科院里擺著的蒸汽機已然又多了好幾臺,肉眼可見的一臺比一臺好,一臺比一臺工藝精湛。
整個大恒工科院,也就是這般的一個模式,以實踐帶動理論發展。
且,最為重要的便是,天子對工科院的支持,不遺余力。
政策也好,福利也罷,完完全全解決了學子們的所有后顧之憂。
只管研究,其他一切,國家解決。
這便是工科院學子的生活。
盡管如此顯然是弊處多多,但,在新學還未徹底貫徹人心之前,天子必須保持著毋庸置疑的支持。
如若不然,數千年人心的慣性,足以輕而易舉淹沒這才初萌芽的新學。
在工科院巡視一圈,對當前的新學發展,天子心中,亦是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很難定義新學發展到了什么程度,跟歷史上的所謂科學發展,也很難有所比較。
只能說,在特殊國情下,新學,在穩步發展,至于發展到什么程度……
那依舊龐大笨重且效能低下的蒸汽機,便說明得清清楚楚。
就如那早就提出設想的栓動步槍,底火問題,到現如今,也還未曾解決。
現如今的新學,尚處在野蠻生長的階段,距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距離還無比之遙遠。
思緒流轉之間,天子亦是在眾官員的簇擁之下,步入了工科院院務衙門之中。
步入正堂,映入眼簾的,便是墻面上清晰可見的一幅幅畫像。
人像,姓名,爵位,事跡……
天子定睛一看,果不其然,皆是自工科院建立起,對新學發展有助力而受封爵位之人的畫像及事跡爵位。
事實上,這些年來,工科院的存在,雖一直是處在積累新學底蘊的階段,但研究成果,也有不少。
如水泥,如坩堝煉鋼法,如各類車床的成體系化等等……
當然,還有對天子而言,算得上是極大得意外之喜,則是來自于民間!
自當初武院工科初立,就從未放棄過對民間技藝的搜羅。
每年的各類考核特招,以及以工科建制,就從未取消過的懸賞。
即大恒子民,各行各業之技藝,皆可至工科院備案,據技藝之重要與否,給予封賞。
后專利法成型,這些備案,也順理成章的轉為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專利。
在這個時代,士大夫看不起的奇淫技巧,對民間百姓商賈而言,可都是看家的本事,世代的傳承。
為了鼓勵民間技藝備案,天子這些年,甚至還陸續擇了幾個封了爵位,以立下標桿,千金買馬骨之!
這些年,新學的發展,民間的助力,亦是不可小視。
這些民間技藝,也自然而然變成了新學的資糧所在,給新學的發展,提供著充足的助力。
天子駐足環視著,一旁陪同的工科院官員亦是無比之忐忑。
自天子步入工科院,巡視大半天,卻也未曾就工科院事物言語半句,如此,著實由不得他們不忐忑。
天子依舊未多言,駐足環視片刻,又翻閱了一下工科院歷年學子檔案及研究報告,至卷宗閱畢,暮色已然降臨。
雖說天子重視的是新學這個整體,但若論單獨一項實際,那蒸汽機,自然當排首位。
以蒸汽動能代替人力畜力,如此,方是真正改天換地的開始。
對這個國家,帶來的改變,將會是翻天覆地的。
而此刻,天子手中這份關于蒸汽機的研究報告,幾乎是完美的勾動了天子的心弦。
報告中詳細記載了自蒸汽機研究開始,至現如今,近十年時間,蒸汽機的一次次改良換代的數據性能,研究方向。
以及報告最后,對蒸汽機未來的預想。
如蒸汽機小型化,對采礦,交通,紡織,水利等等方面的影響改變。
盡管其中有許多描述都有很大的不足,但這種對新學利用于實際,改變天下的觀念,對天子而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政治正確。
畢竟,奇淫技巧這個觀念,可是新學最大的敵人,也正是這種觀念,才導致了新學推廣的事倍功半。
才讓一開始新學推廣,無比之艱難。
直至如今,這種觀念,也還是新學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