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無垠。
若未曾親身置于這無垠戈壁之中,是很難想象這是怎樣一個場景,也無法理會,為何自古至今,北境邊患,縱使無法根除。
事實上,若非提前掌控了薊鎮宣府這兩個邊鎮,早早的就安排了這兩鎮開始了對蒙古的打探,李修也不敢如此倉促的就發動這場戰爭。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系統面板的存在,給予了李修無與倫比的底氣。
茫茫戈壁,浩瀚草原,對一場戰爭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對地理環境的認知。
而這一切,有著提前的偵查布置,還有著系統面板帶來的天象地理知識,亦是足以支撐起李修率軍于大漠戈壁中征戰。
事實上,這一次進軍草原,并不同于歷史上的絕大部分北征韃虜之戰。
準確的說,戰略目的,和歷史上的任何一場北征韃虜都有所不同。
歷史上每一次中原王朝,北征草原,絕大部分原因,皆是因為這浩瀚的草原上,出現了一代雄主,捏合了草原各部,足以對中原王朝造成致命威脅。
而現如今之蒙古草原,卻非是那般模樣。
自洪武,再至宣德,大明歷時數朝,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犁庭掃穴,亦是徹底擊潰了蒙古對草原的統治。
再加之之后大明歷代朝堂不遺余力的在草原摻沙子,拉偏架,到處煽風點火。
亦是讓蒙古這個代表著輝煌的代名詞,徹底成為了一個名義上的虛詞!
如今,蒙古名義尚有,事實統治,卻也早已不存在。
如今之草原,早已是形成了各部各自為政,誰也不理會誰,林丹汗雖有心統一蒙古,再創輝煌,但奈何,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他蒙古的時代,努爾哈赤的崛起,亦是直接擊碎了他的夢想!
一山不容二虎,同為游牧民族,努爾哈赤又豈會坐實蒙古統一。
通過軍事,聯姻等手段,拉攏了一大票蒙古部落,直接徹底粉碎了林丹汗的夢想,
時至如今,林丹汗這個蒙古大汗,已然形同虛設,能夠支配掌握的,也就只有遼河套的察哈爾部,而且,還是被皇太極率軍擊敗的殘兵敗將!
曾經被漠南諸部共尊的局面,亦是隨著那一場大敗,而徹底喪失!
而漠北各部,早就不承認蒙古,投身入了后金的懷抱,而漠西……更是與蒙古為敵已久,早就是事實上的敵人了!
如今,蒙古重新統一的希望,已然無限接近于零!
如此之蒙古,實際上,對大明之威脅,亦是無限接近于無。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明的九邊體系,才逐漸糜爛,直至女真崛起,遼鎮為重心,大明財政不堪重負,亦是讓遼鎮吞噬了其余邊鎮大部分的錢糧資源,從而讓其余八大邊鎮,徹底淪為今日之難以挽回之地步。
而在這種局面之下,李修率軍北征蒙古,戰略目的,自然非是要犁庭掃穴,封狼居胥,甚至,他都不是要平定整個蒙古,而只是要平定漠南漠北,那些已經被后金征服,亦或者臣服于后金的蒙古部落。
至于漠西,那都到新疆去了,準噶爾汗國還要幾十年才會成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能讓李修關注絲毫。
如此戰略目的,那征戰方式,自然是以顯示軍威,壓迫臣服為主!
而整個戰略規劃,自然早就在李修心中規劃完畢。
這場戰爭,將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聯絡林丹汗,共同進軍,并且整合本就臣服于大明的蒙古各部,
第二步,則是征伐臣服或者與后金關系密切的部落,應對后金可能抵達的支援,平定蒙古。
第三步,自然就是戰后的規則建立了。
漠西自然被排除在外,與遼東接壤之漠北,自然將由臣服大明的諸部占據,林丹汗亦可恢復部分所謂的先祖榮光,盤踞漠南,達成其所愿。
如此,草原遼東,將注定是紛爭不休,大明高高在上,煽風點火,驅虎吞狼即可。
如此一個以大明為主導的戰后規則,不求能夠維持多久,只求在未來一段時間,能夠緩解大明之外患,圍困后金,給大明留出寶貴的喘息時間。
至于日久生變……
那也是日后之事。
他若功成,再怎么變,也只是小疾小患,終有解決之時!
他若萬劫不復,那又與他何干!
事實上,任何一場戰爭,交戰的時間,往往都是短暫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行軍趕路,游騎試探之上。
而在這無垠戈壁之中,更是如此!
戰爭的方式,亦是和農耕文明的戰爭完全不同。
沒有什么攻城與守城,也沒有太多的排兵布陣。
尤其是中原騎兵北征草原,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在保證己方大軍不迷路的情況下,且找到敵人!
這才是關鍵所在!
從古至今,絕大部分北征韃虜,失敗者,大都是敗在了這兩步之上。
只要這兩步皆完成,最后一步,消滅韃虜,失敗者,反倒是寥寥無幾。
畢竟,敢北征韃虜,必定皆是精兵強將,戰敗的可能性,自然極小。
而這次征戰,自然亦是如此。
戰略目的為威懾壓服,但既為威懾,那自然少不了血腥的殺戮。
對這馬背上的民族,不將他們打怕,不殺得他們膽寒,又豈會心甘情愿的為大明所用!
大軍北出,匯合位于宣府外幾個臣服于大明的蒙古部落后,便一路北上,隨之而來的,亦是一路殺戮。
降者,抽調其軍,隨軍而戰,執迷不悟者,滅其軍,屠其族,精壯充為奴兵,孩童婦孺則作為戰利品,分配給隨軍征戰的幾支蒙古部落,壯大擴充其實力。
事實上,這種戰爭,要遠比在大明境內的戰爭,要暢快得多。
全員盡皆騎兵,在取之于敵,用之于敵的情況下,亦是沒有太多糧草軍械之憂。
如此戰爭模式,自然與農耕民族步步為營的作戰方式自然完全不同,千里奔襲,分割穿插,倒是與千年之前,冠軍侯率軍作戰方式頗為相似!
只不過,戰略目的的不同,也就導致了這種作戰方式,只適用于戰爭前期。
畢竟,一路上,也不是只有純粹的殺戮,也有不少本就與后金仇恨頗深的部落,喜迎王師,然后派出精壯,隨軍出戰的,也有不少見勢不對,望風而降的,更別說還有那一路殺戮,一路上實力亦是飛速擴充的蒙古各部,以及實力同樣擴充了不少的李修本部主力。
戰略目的的不同,就導致了這支大軍,如滾雪球一般,隨著征戰的持續,亦是愈發龐大臃腫起來。
到最后,奔襲穿插的戰術,已經不再適用,轉化化為堂堂正正之道,一路橫推,徹底摧毀草原原本的所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