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片刻之后,岳宏盛匆匆來到了陳江海的辦公室里面。

  “陳總,您找我?”

  他一進門就問道。

  現在的秋海,可以說是處在一個非常時期。

  岳宏盛整個人都緊繃著,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就算見陳江海的話,岳宏盛整個人也是十分的嚴肅。

  當然還有那么一點焦急。

  看到岳宏盛這個樣子,陳江海知道他現在肯定很緊張。

  他倒是覺得剛好可以借著這件事,緩解一下岳宏盛的情緒。

  岳宏盛怎么也想不到,陳江海說的這件事,跟外企竟然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甚至就連秋海的新產品,也沒有任何的關系。

  這倒是讓岳宏盛一路上想好的話直接噎在了嘴里,根本就沒辦法說出來。

  陳江海交代要準備幾個大倉庫,大量購買一些受災時需要的物資。

  秋海剛興建的那幾個倉儲物流中心,此時也都要派上用場。

  目的很簡單,就是用來盡可能多的屯放物資。

  同時,陳江海還讓岳宏盛去收購幾家帳篷廠。

  收購完成后,立馬開始全力生產帳篷,產量越多越好,質量也必須要求嚴格。

  對于陳江海的吩咐,岳宏盛是一臉的疑問。

  他完全不知道陳江海做這些事,究竟是為了什么。

  難道,秋海這是要改行了?

  又或者,陳江海這樣做,還有其他的意思在里面?

  岳宏盛的性子,自然也不會藏著掖著,直接就把自己心中的疑惑給說了出來。

  “最近的新聞你有沒有看?”陳江海揚手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岳宏盛當時就愣住了。

  這段時間他忙得是不可開交,哪有時間去看什么新聞!

  岳宏盛直接搖頭道:“陳總,最近實在太忙了,新聞我都沒有看。”

  “說起來也不算是最近的新聞,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陳江海淡然道。

  岳宏盛這下更迷糊了。

  看到岳宏盛這個樣子,陳江海知道他肯定沒有過多的去關注這些新聞。

  在商業方面,岳宏盛的頭腦還是十分靈敏的。

  可到了其他領域,這種靈敏就急劇下降了。

  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在不擅長的領域,關注度會急劇的下降。

  “四月份的時候,國家預測了龍江將會發生特大洪水。”陳江海淡淡說道。

  對于岳宏盛而言,龍江發大水這種事肯定是政府需要關注的,他就算是關注了也沒意義。

  做為秋海的大管家,此刻他最需要重視的應該是跟外企的斗爭。

  況且這次的特大洪水,陳江海說的很明白,還是預測。

  光是一個預測,能說明什么問題?

  難道這樣的事,真的會發生嗎?

  恐怕誰都無法保證吧?

  現在就開始做援助準備,會不會太早了一點?

  隨后,岳宏盛便把自己的疑問提了出來。

  陳江海站起來,雙眼直直的看向岳宏盛,表情嚴肅的說道:“既然國家都預測了,我覺得十有八九會發生。”

  看到陳江海這么篤定,而且態度也極為嚴肅,岳宏盛便沒再說話了。

  大老板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

  這件事陳江海已經打定了主意,那就必須按照他的意思去辦,而且絕對不能打折扣。

  岳宏盛原本還想再勸一下,最后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陳江海既然決定要做這件事,誰都無法阻擋。

  更為重要的是,就算物資真的買回來了,也不是沒有用處的。

  如果洪水真的發生了,那秋海就能立馬把物資給捐出來。

  到時候秋海的名聲,肯定會再上一個大臺階。

  上次洪水的時候,秋海那么早援助物資,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感謝。

  這些年秋海在受災地區的銷量,永遠都是第一。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做好事還是有回報的。

  秋海的善舉得到了災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他們自然會成為秋海的擁躉,大力支持秋海的產品。

  就算這件事情沒有發生,秋海完全可以把這些物資,捐到貧困地區,獻上一份愛心。

  總之,最后肯定不會浪費。

  “陳總,那我立馬就去辦。”

  岳宏盛當即表態說道。

  陳江海點頭道:“宏盛,這事你讓小龍去辦就好了,你還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

  聽到陳江海這樣說,岳宏盛趕緊點頭。

  秋海現在最重要的事,自然是跟外企的斗爭。

  岳宏盛接下來的精力,肯定都要放在上面。

  至于其他的事,交給對應的人去做就行了,根本不用事必躬親。

  忙完這兩件事,陳江海知道接下來的重心,還是應該放在秋海的新產品上面。

  這幾年秋海發展的很好,已經有華夏電器行業龍頭老大的趨勢了。

  對于這個地位,華夏很多消費者都是認同的。

  不管是從規模還是銷量來講,秋海在華夏大地之上都是當之無愧的行業第一。

  不過對于外企來說,他們是不認同秋海這個身份的。

  在她們看來,他們這些國際大品牌都沒有參與競爭,秋海憑什么被稱為電器行業的龍頭老大?

  抱著這種想法,他們這次在華夏新產品上全部采用了新技術,就是為了打破秋海在華夏市場上的不敗神話。

  陳江海也想通過這一次的競爭,讓外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華夏民族品牌。

  他要用事實來告訴所有的外企,在電器行業,華夏的民族品牌完全可以做到跟外企一較高下。

  這些永遠高昂著頭顱的外企,是時候該受到一點教訓了。

  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外企一直占據著華夏電器的大部分市場,可謂是予取予奪,瘋狂的榨取利潤。

  做生意原本就是為了賺錢,這點倒是無可厚非。

  可是他們明明享受著最高的利潤,用的卻是過時的技術。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他們只是把華夏當成了一個賺錢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市場。

  缺錢了,把過時的技術往華夏一扔,先撈一筆再說。

  陳江海現在要做的,就是扭轉華夏電器市場的局面。

  讓這些傲慢的外國品牌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從華夏賺錢,那就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出來。

  再像以前一樣用那些落后的技術來華夏賺錢,任意收割,已經是不現實的事情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