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現在都在皺著眉頭思索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為什么會辦現在的企業?
  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夢想。
  當然,賺錢是絕大部分。
  而且,絕大多數人的心中,都認為只有能賺錢的企業才是好企業,才算是成功。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今天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要怎么才能夠做大做強。”
  “其實在我看來,咱們傳承的文化理念使得誕生非常大的企業,是很難的一件事。”
  聽了這話,眾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茫然之色。
  陳江海跟著說道:“因為我們的文化,太過于溫和了。現在的國家環境,對于企業來說,那是比較嚴峻的。”
  “為什么?因為你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就會被淘汰。破產只是時間的問題。除非你能夠想辦法做出變革。否則沒有第二條出路。”
  “華夏什么思想最出名?道家!”
  “道家講究無為而治,這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思想。”
  陳江海的這一番話,不少人覺得很有道理。
  一個國家的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華夏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國家,可是企業管理,摻雜了太多的人情并不是什么好事。
  對于陳江海的這個觀點,眾人都十分的好奇。
  這種觀點,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聽起來有點不靠譜,可是如果仔細一想,好像還真的是這么一回事。
  其實華夏的民營企業,骨子里而言,大部分還是家族企業。
  這對于前期需要發展的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俗話說得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創業初期,大家齊心協力,能夠將企業快速的發展起來。
  可這對于一個企業后期的發展,并不是什么好事。
  家族企業中的人情味,絕對要比一般企業更重。
  同時,管理是很讓人頭疼的一點。
  一旦要講情面,肯定就要破壞原則,難以做到一視同仁。
  不患寡而患不均。
  很多事情就會被無限的放大,最后出現大問題。
  陳江海的這一番話,讓所有人都蹙起眉頭思索了起來。
  一個企業,到底要有什么樣的文化比較好?
  對于這個,陳江海并沒有多說什么。
  企業的文化,要靠自己去摸索的。
  光學人家,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這是不合理的。
  陳江海等待片刻,等大家稍微消化了一下,又繼續說道:
  “企業為什么要做大做強?是不是做大做強的企業就是好企業了?”
  “對于這個觀點,我是不贊同的。”
  “我認為,一個企業只有做好了,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企業就是要讓客戶滿意,讓員工幸福,讓股東們覺得放心,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的好企業。”
  “其實,企業做大有大的難處,做小有小的痛苦。”
  “做公司跟養兒子是沒有什么區別的,不是多生幾個兒子就會發財。”
  “一個壞的兒子,會把你兩個好兒子給帶壞的。”
  “我希望大家在想著把企業做大的時候,一定要把企業的管理做好。”
  “你選擇了做企業,你就不能后悔。”
  “你需要不斷的做好客戶員工和股東的工作,讓他們各司其職。只有這樣子,大家同心協力,這個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相信肯定有人要問,怎么做好一個企業的管理呢?”
  “其實我覺得管理一個企業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文化,制度是用來去補充,彌補文化的。”
  陳江海后面的這段話,跟前面相呼應了。
  眾人聽了也是頻頻點頭,這話說的很有道理。
  許天和是聽的最認真的,因為他有足夠大的野心。
  他想把自己的企業做的更大,想從陳江海這里取經。
  “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擁有屬于自己的文化。”
  “大家一直認為米國的強盛,是因為米國有很好的制度。”
  “但是在我看來,米國的強勢最主要的并非其制度,而是離不開他的基督教文化。”
  “它是有文化,有宗教信仰的。現如今的華夏,還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文化體制。”
  “或者說,現在的華夏,并沒有重視屬于自己的文化體系。而是去國外東拼一些,西湊一些,當做自己的東西來用。”
  “拿一些國外的法律制度來解決我們本國的問題,這是不現實的,也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九十年代的華夏,很多人覺得國外的月亮要比國內的圓。
  說到底,現在的國人對于自己國家的信心還不足。
  只能說現在的華夏,確實落后于很多國家。
  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再加上華夏的國情很復雜,現在的企業根本沒有什么先例可循。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國外的企業。
  這種情況下,外來的制度并不一定適合華夏的企業。
  華夏企業想要發展,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摒棄自己不需要的。
  只有這樣做,才能讓企業快速的發展起來。
  “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法治和文化不斷完善后,我們企業家就能更好的去管理和完善這個企業。”
  “在這里,我想講一個故事給大家一起來聽一下。島國的豐田是如何打敗米國汽車的?”
  說到這里陳江還故意停頓了一下,等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徹底被吸引起來之后,才又繼續說道:
  “說起汽車發展史,米國發展的歷史肯定要比島國久。可是島國豐田,最后卻成為了贏家。”
  “關于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戰略重要,有的說設計重要。”
  “但是我這里有個小故事,想跟大家分享。有一天米國某個城市下了大雨,有位司機開了一輛車停在路邊,因為刮雨器壞掉了。”
  “這個時候雨中來了一個老人,幫著司機把刮雨器修好了。司機便十分感激,問老人是誰。”
  “那個老人回答道,我是豐田公司的汽車工人,我看到我公司的產品受到傷害,我有責任把這個修好。”
  “如果一個公司單靠制度的話,工人就算看到了也不會去修理。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文化。”
  陳江海分享的這個小故事,讓不少人十分的震撼。
  他們真的沒有想過,會有員工能為公司做到這個地步。
  這個公司得對員工多好,員工才會在下班的時候,做這樣的事?
  能有這樣的覺悟,實在是太難得了。
  異地而處,在場的很多人都感覺自己無法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