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潛力是最重要的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現階段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民營企業,華夏除了秋海沒有一家有這個潛力。

  就算是海信,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按照周侯建的估算,起碼要等到千禧年過后才可以提出來并沖擊一下。

  至于具體要過多久,那要看海信自身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了。

  其實對于這個目標,周侯建這個海信的掌舵人也是充滿了懷疑。

  世界五百強,海信真的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嗎?

  現在國內有秋海這樣的家電巨頭,海信的發展可以說十分的艱難。

  如今,家電行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市場份額,都被秋海給占領了。

  而且剩下的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市場份額,也是在秋海的不斷發展之下變得岌岌可危。

  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落入秋海的囊中。

  實在是作為領導者的陳江海太睿智太具有遠見,很多被旁人認為多此一舉的布局,結果都展現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作用。

  可以說如今秋海的每一項舉措,都值得他們這些企業好好的學習。

  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項,同樣能夠為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只可惜,陳江海的這些舉措更像是一個整體。

  一環套著一環,僅僅學一樣的話,最后很可能會弄出個四不像。

  說回正題。

  海信想要在剩下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更為重要的是,想要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銷售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海信光靠國內的市場,那是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的。

  唯一能夠讓海信突出重圍的,那只有海外市場。

  可是想要在海外市場有所作為,海信就必須掌握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

  這是一個大前提。

  不然的話,就算海信的產品真的運到海外去了,銷量肯定也是慘不忍睹。

  一想到這里,周侯建對于海信的未來,就充滿了擔憂。

  在秋海沒有出現之前,周侯建對于海信那可是相當的自信。

  他認為在他的帶領之下,海信絕對能夠依靠技術的優勢牢牢占據華夏市場。

  然后并以此為資本,沖出華夏,走向世界。

  沖向世界這個目標,秋海已經完成了。

  此時的海信卻還在研發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連國門都沒有走出去。

  這其中的差距,讓周侯建感到了一絲迷茫。

  兩者之間存在這么大的差距,海信真的能后來居上嗎?

  對于這個問題,周侯建自己都沒有答案。

  或者說他內心有答案了,但是不敢去面對罷了。

  像周侯建這樣的企業家,一旦真正要面對這樣的結果,對他的信心打擊是巨大的。

  他害怕自己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勇氣與對手一爭高下了。

  搖了搖頭,周侯建把這些全部拋之腦后。

  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讓海信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其他的東西不必太在乎。

  新技術和新產品帶來的市場紅利,足夠彌補海信現階段的落后。

  不得不說,周侯建對于海信的未來,是看的相當的透徹。

  沒有屬于自己的技術,注定會落后,會挨打。

  此時遠在京城的陳勤山拿著報紙,中午飯都沒顧上吃,急急忙忙的去找彭志勇了。

  陳勤山找到彭志勇的時候,彭志勇也正在看著報紙。

  “秋海的消息你看到了吧?”陳勤山著急的問道。

  此時彭志勇一臉的呆滯,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

  “老陳,你趕快掐我一下,看一下我是不是在做夢?”彭志勇忍不住說道。

  陳勤山也不客氣,狠狠的掐了彭志勇一下。

  這一下,疼得彭志勇是直叫喚,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他忍不住惡狠狠的瞪著陳勤山,抱怨道:“老陳,你下手還真狠呀!”

  陳勤山則是一臉壞笑的說道:“你有這樣的要求,我怎么敢不滿足你呢?”

  隨后,兩人看著各自手上的報紙,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陳江海真的給了我們一個天大的驚喜啊!”陳勤山充滿噓噓地說道。

  “是啊!”

  彭志勇重重點了點頭,“沒想到秋海發展的這么快,完全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想象。”

  作為京城大學和水木大學經濟系的領頭人,兩個人對于經濟這方面自然是十分重視的。

  尤其是現在華夏正在改革開放,對于所有的企業而言,是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鑒的。

  在這種情況下,華夏的經濟到底會如何發展,企業如何進步,這些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

  幾乎可以說,所有的人都是摸著石頭在過河,誰也無法預料到未來會發生什么。

  但是有一件事,幾乎是所有人都認同的。

  那就是華夏的經濟發展是很快,可想要趕上西方發達國家是需要時間的。

  關于這個觀點,陳勤山和彭志勇都是十分認同的。

  以現如今華夏的企業來看,他們的競爭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在國內他們或許還能跟自己人爭上一爭,可是一旦出國,立刻就被打回原形。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缺乏自主研發和核心技術。

  華夏大部分的企業,現在靠的都是廉價勞動力或者代工來賺錢。

  真正能擁有屬于自己核心科技的企業,并沒有幾家。

  當初秋海在國內嶄露頭角的時候,兩個人就十分看好秋海。

  因為秋海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秋海這樣一家民營企業,竟然始終堅持自己研發,并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海量資金作為保障,并因此擁有很多屬于自己的仙境專利。

  那個時候的秋海,遠不能跟長宏,海信這些老牌企業相比。

  然而,兩個人從秋海的身上看到了無與倫比的潛力。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評價一個企業的發展,潛力是最重要的。

  起碼在秋海的身上,陳勤山他們看到了足夠的潛力。

  這樣的潛力,說不定能讓秋海沖出華夏,走向世界。

  短短兩年的時間,秋海就直接走向了世界。

  現在,它已經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了。

  這樣的發展速度,就算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都只能望洋興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