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崛起是踩著無數的尸骸而崛起。</p
那么帝國的沒落呢?</p
那就是尸橫遍野了!</p
1876年,對于大清國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年頭。實際上,從一年前開始,華北地區就爆發了一場百年來最大規模的旱災。而1876年旱災開始加重的,直隸、山西、河南收成減半,而旱災引發的蝗災,又進一步加重了災情,華北千里之地,盡是餓殍遍野,白骨皚皚。</p
一場旱災,將人間變成地獄。</p
此時,沒有人知道這場橫掃直隸、山西、山東、河南以及陜西等北方各省的旱災,會持續數年之久,這場歷史上被稱為“丁戊奇荒”的旱災導致1000余萬人餓死,另有2000余萬災民逃荒,在逃荒的路上,又有多少人餓死,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生還者十之一二罷了。</p
官道上成群結隊的饑民拄著拐杖,往前走著,在這些饑民之中,既沒有老邁的,也沒有年幼的,老弱病殘不是已經餓死,就是被人劫掠為食,在這樣的災荒之中掠人為食,或者被掠為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饑民十數人、數十人、甚至數百人一伙,為的不是其它,而是自保,當然了,要是能在那個地方吃個大戶,那也是老天保佑。</p
“吃大戶”是老天保佑不假,可對于被吃的大戶來說,就是一場浩劫了。</p
手中拄著一根木棍,腰間別著一柄腰刀,鄧子恢警惕的看著周圍,一個月前,他家被一伙饑民搶了,糧被搶光了,爹死了,甚至就連兒媳婦也被糟蹋了,兒子被人打了半死,兒媳婦上了吊。</p
家破人亡……莫過于此。</p
為了活命,他只能和其它人一樣,舉家逃荒,娘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就連小孫子,也餓的皮包骨頭。</p
“爹,咱們這是要去那。”</p
鄧守德有些絕望的看著漫長的密道,官道兩側的樹,連樹皮都沒剩下多少,樹皮早就被人吃光了。</p
“往東走,東邊有鐵路,鐵路旁邊有火車站,上火車,去大明……”</p
鄧子恢說道,</p
“到了大明,就能吃飽飯了……”</p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又一次摸了摸腰間系著的布袋,里面裝著幾件首飾,那是鄧家僅有一點家當,盡管他相信即使是一無所有,只要有十年的太平日子,他肯定能重新過上好日子,可是前提要能活著。</p
“到時候,要不了十年,我就能在大明把鄧家大宅重新建起來!”</p
曾幾何時,在聽到大明朝的時候,他不過也就是一笑了之,大明……早亡了,可現在,那個海外的大明,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p
其實,不僅是他的,同樣也是其它人的,就連同官府也在緊閉城門,禁止流民進入的同時,也到處張貼布告告訴他們——到鐵路去,那里有粥棚,有火車,只要到了火車站,他們就活了。</p
這倒不是哄騙饑民離開其境內,防止民亂,這確確實實是真的,在火車站里,確實有直隸總督李大人開的粥場,只要他們到了那,就能喝到一碗稀粥,然后登上火車,從海州出海到南華去。</p
當天晚上,鄧家一家三十余口中人終于見到了鐵路,沿著鐵路又走了一天,在官莊簡陋的火車站,他們看到了粥棚,看到了火車站處綿延數里的草棚——都是來自各地的饑民搭起草棚。</p
和其它人一樣,鄧子恢一家人到了地方之后,也跟著排隊,領號牌,然后等待上車。</p
“好了,這下子能活下來了……”</p
一碗熱粥下肚子之后,鄧子恢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希望。</p
活了!</p
這下能活下來了……</p
在鄧子恢一家三十余口人在那里慶幸著的活下來的時候,在火車站的站長辦公室里,站長則站在窗邊看著窗外的饑民,他的臉上帶著笑容。</p
“銀子,這可都是銀子啊!”</p
銀子!</p
饑民對于官員來說,就是銀子,火車站每送一個饑民上火車就能得一錢銀子,至于總督府衙門則能得到一兩銀子。至于運費什么的那都是額外結算的。</p
對于身處絕境中的饑民來說,在這個饑荒的年月火車站成為了生的希望,到了這里不僅能喝上一碗稀粥,還能坐上遠去的火車,然后登上移民船,前往未知的大陸。</p
在這片土地上,他們不過就是死活無人問津的饑民而已,而對于大明而言,這些饑民卻是充實國力的根本。</p
當奔騰的火車,從陜西、河南、山東等地把成千上萬的饑民送到海州的時候,在海州的租界里,新任領事邱懷義則顯得有點兒焦頭爛額。</p
“船,要盡可能的雇船,我不管是英國船也好,美國船也罷,德國船,法國船,你們只管雇,要竭盡全力把人送到大明去!”</p
在領事辦公室里,面對幾家航運公司的經理,邱懷義直接了當的提出了他的要求。</p
“不想要著錢的事,銀子,大明不缺,可是缺人!現如今每天都有那么多人過來,現在城外的待發所里壓了差不多二十萬,這么人要上船,船從那里來,你們只管雇就行,”</p
“領事,現在海州這邊的外國船都在加價……”</p
說話的是大洋船局經理李志,他是明人,五年前在海州這邊開了船局,在經營沿海運輸的同時,也經營移民船生意。</p
“和他們談,只要是可以接受,那就接受!”</p
邱懷義說道。</p
“總之,先把人送到大明再說,要知道,對于咱大明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這幾省的大旱,幾千萬饑民,只要有一兩千萬能到大明,那咱們大明可就再也不用為人力不足擔心了!”</p
和所有駐華夏這邊的領事官員一樣,邱懷義的職責非常簡單,一是保護僑民,二就是盡可能的招攬移民,與歐洲的同行們招攬學者、大學生以及技術人員工程師不同,在華夏這邊招攬移民的條件很低——只要是身體健康,無論男女都能到大明去。</p
大明是海外華夏,對于華夏同胞,從來都是來者不拒。</p
“當然,最重要的是,活命!咱們多運走一個人,就可以多救一個百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總之,就拜托諸位了!”</p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p
站起身來,邱懷義向這些船東們行禮的時候,神情誠懇的很。</p
往大明輸送移民是他的責任,而救人一命,則是良心,其實他們一直在救人,甚至就連同粥場用的米,也都是大明捐贈的,只不過,這一切都不為外界所知罷了。</p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一次饑荒對于大明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是帝國崛起的良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