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夢一樣!
對于三百六十五名被選入預備學堂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當然覺得這一切像是在做夢,在此之前他們可能是工廠里的學徒,也可能是農場里的工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每個月頂多也就是掙五六塊銀元。
但是現在,在學堂里,他們每個月有津貼就有五塊銀元!
所需要的僅僅只是學習,學習英語,當然了,這個學習過程并不輕松,他們如果背不下來新學的英語單詞、語句,是不準吃飯的,甚至在學校里也不準說一句國語,只能說英語。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盡快掌握英語簡單的對話,能夠盡快到國外去讀書。
其實早在第一批移民到來之前,朱先海特意讓統計了一下移民中12到17歲的讀過私熟的少年,按照他最初的計劃,這些少年中的一部分,會到技術學校里學習技術,還有一部分會被到英美等國留學。
人才!
無論是對一家企業亦或是國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其實,機會并不僅僅只屬于那些孩子,對于成年人來說,他們同樣也有屬于自己的機會,那些在夜校就讀學習英語的成年人,也可以通過考試獲得留學資格,就像李慶恩一樣。
看似簡單的決定,卻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
對于二十三歲趙田豐來說,他所看到的機會是什么呢?
回家!
出國留洋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可以離開南華,無論是到英吉利也好,美利堅也罷,就是去了法蘭西,那也有機會回到大清國不是。
“陳兄,在這里咱們連做船都沒機會,可只要到了外國,咱們就能離開南華回到老家去,到時候,陳兄你還是陳家的二少爺,那里會像眼下這樣,和一群泥腿子混在一起。”
在勸說陳杰和自己一起報名時,趙田豐的語氣顯得有些激動。
他能不激動嘛,他可是堂堂舉人,而且還是二十歲中舉!那怕就是副榜舉人,那將來也是要擠身中樞的,在浙江老家,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可是在這呢?
也就是一個教書匠,和普通的泥腿子有什么區別。
唯一的區別,也就是他得到了一個單間宿舍,一個月可以掙十五六塊錢。可這樣的日子不是他想過的,他也曾想過進入公司,成為公司的高級職員,這也是他努力學英語的原因。
可問題是,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入朝為官,想要光宗耀祖。
但是在這里,那怕就是功成名就又能如何?
“其實,這里有如世外桃園一般,又何必心念著回家呢?”
陳杰搖了搖頭。
“老家兵荒馬亂的,即便是你我回去了,又能如何?”
眼見陳杰不聽勸,趙田豐只是長嘆口氣,然后說道。
“你可要想清楚,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而待現在國朝正值用人之時,你我要是在西洋學成,回國后,必定會得朝廷重用,到時候功成名就更是自然之事。”
其實,那怕就是趙田豐也知道,留學并不是逃跑的機會,還是學習的機會,來到南華的半年多以來,和很多人一樣,他同樣也被機器的力量所震驚,在驚訝之余當然也意識到了世界的變化。
面對蒸汽機以及各種機器的沖擊,趙田豐在意識到了危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機會!這可不就是他功成名就的機會!大清國有幾個人懂得機器?懂科學,留洋學成,然后再逃回大清國,又怎么可能不被朝廷重用。
畢竟,朝廷鎮壓發匪要用槍炮,機器可以造槍炮。抵御外夷,要造兵艦。這些……國朝沒有人會啊!可他會啊!等到留洋之后,自然也就會了!
“哎……”
長嘆口氣,陳杰并沒有說話,有些人是勸不動的,當然了,他同樣也不會錯過留洋的機會,這確實是難得的機遇啊!
況且,他確實也想看看一路打到大清國京城,連皇帝老爺子的園子都燒了的英吉利、法蘭西到底是什么模樣。
留洋考試一共有737人報考,其中甚至還有十二名女子,宋冰和宋玉兩姐妹自然身在其中,與其它人相比,她們姐妹的外語能力更好,通過考試幾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862年1月27日,參加考試的成年人中,一共412人通過考試,其中有十名女子。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的英語能力,差不多也就是相當于……小學三四年級有水平。
這個水平出國留學肯定是不行的。不過在他們報名時,“飛云號”的歸來帶來了37名美南教會的傳教士,這些懂漢語的傳教士,自然當仁不讓的擔負起了教師的職責,除了傳教士之外,甚至還有兩名漢語教授,他們的到來,讓南華的英語教育總算步上了正軌。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一邊學習英語,一邊學著數學,對于擅長背書的讀書人來說,他們靠著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英語,倒也是事半功倍。
其實不但成年如此,就是留洋預備學校的學生也是如此,每天早晨起來就要誦讀詩文。上午練習寫字、聽老師講課,下午基本又是背誦課文。背誦課文要求很嚴厲,完不成就要挨板子。
“……每天每人都要背誦英文小說、散文一到兩篇。每次讀錯,教授都會用鉛筆畫出,并糾正發音。第二天上課,還要復習舊課,只有完整背誦下來,才開始講授新課。每天教授時間都要在兩三個小時,其它時間學習數學和地理。”
對李維止提到的預備學校教學方法,朱先海只是微微點頭,什么科學不科學的他不知道,重要的是讓他們趕緊學會英語,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再挑選出最優秀的人出國留學。
晚清從1840年挨了外國幾次打,割地賠款都沒有醒悟要想追趕西方列強,必須要學習外語,尤其是英語。還是沉浸于我“韃清”的天朝美夢中,好不容易派出一百多留美幼童,結果卻因為他們受外國文化影響,變得“不守規矩”,斷然撤回。直到1894年被日本人打敗,賠了幾億兩銀子,割了臺灣,丟了朝鮮才算是明白自己的逼數。次年1895年,御史楊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維新功在留學生,請派人赴日本學習。即便是如此,還要等到八國聯軍打下京城,才真正開啟留學之門,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眼下朱先海所需要就是抓緊時間,抓住這個窗口期,派出留學生向西方學習,用二十年左右,實現人才的獨立培養,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實現南華的跳躍式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
落后不一定會經常挨打,但是落后且不學肯定會經常挨打。就像歷史上“求知識于世界”的日本,割走了臺灣,索要幾億兩的賠款,然后又打敗了俄羅斯。反觀那個“天下學問我大清第一”,在“中學重要還是西學重要”爭論不休的“韃清”呢?不過也就是板上之肉。
感嘆著歷史的變化時,朱先海不禁又有一種緊迫感,似乎歷史并沒有給自己留下多少時間,畢竟,相比于日本,眼下南華的外部環境,實在是太惡劣,南美可是人家的地盤啊!
在人家的地盤上發展……能不危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