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夢醒時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催淚系導演

  事實上,羅馬的確該為李易頒發一個羅馬榮譽市民獎,因為《羅馬假日》熱映之后,一時間這座古老的城市,成為了無數人旅行的圣地。

  按照網友的話說:“雖然不奢望能邂逅一位公主,但是萬一呢?”

  一座城市的浪漫,當然不局限于愛情。

  可是事實也是,人去的多了,總能在那里收獲一些東西,比如愛情!

  而電影里面出現的那些個景點,也成為了無數旅客的打卡圣地,特別是像許愿墻,真理之口等等。

  還有街邊的咖啡廳,雖然和電影里面的有很大的差別。

  但是卻不妨礙大家去前往打卡!

  同時也流傳出來了不少前往羅馬尋找浪漫愛情的故事,很多人的確沒有找到,沒有邂逅所謂的浪漫愛情,但是也有人在那里度過了浪漫的假日。

  伴隨著這些消息的傳出,迪恩影業自然不會放過這么好的宣傳機會,于是又一次助推了《羅馬假日》的票房。

  而另外一邊埃斯特拉公主被解除了軟禁,雖然王室依然在抗議,但是抗議的力度卻大大地降低。

  因為《羅馬假日》的的確確并沒有什么不好的東西,而且反而還給埃斯特拉公主塑造了一個新的形象,成為了人們對公主這個身份地位的人的代表人。

  全世界有挺多的公主的,但是如今大家一提到公主,想到的第一個就是埃斯特拉公主。

  而對于《羅馬假日》,因為種種原因,所以這部影片雖然沒有達到李易記憶當中那個世界那般的高度,但是卻也被譽為愛情經典。

  更多的人卻是在分析,為什么這樣一部看起來很尋常的電影,結果卻獲得了如此高的贊譽和票房?

  只是因為埃斯特拉公主的出演?

  或許有,但是誰都不是傻子!

  因為更多的人討論的是電影本身!

  而仔細看電影,很多人又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劇情橋段什么的,真的不新鮮,可是偏偏卻獲得了這么大的成功。

  有人將其歸功于細節!

  “羅馬假日是一部看了開頭就能從劇情發展到結局都猜得一清二楚的,卻還是能吸引人不放過一個鏡頭地看下去的電影。電影感人至深,卻又不致落淚,只是在喉間泛起淡淡的無味陳雜,這樣的魔力,到底來自哪里?

  我們看完電影的感受,是會感到惋惜,但是卻并不悲傷,為什么?

  明明一部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電影,卻能夠收獲這么多的贊譽,為什么?

  只是因為埃斯特拉公主這位真正的公主出演嗎?

  或許有一部分原因,但是我想更多的是在于電影的無處不在的細節。

  好聽的故事不一定是個好故事,但一定要有個會講故事的人。李易導演無疑就是個深諳此道的人,每部電影都的故事都看似平常,但他不在乎,海量的細節仍能讓人們看完之后津津樂道!

  電影開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公主悄悄放松腳趾,不小心把鞋弄掉了,調皮的本性初次亮相,看著她找不到鞋子,卻又要臉上不露馬腳,神態瞬息萬變,不禁讓人忍俊不禁,一番接見之后,居然還是沒有穿上鞋,難為觀眾替她著實捏了一把汗。

  然而注意到鞋子的問題之后,公主身邊的各種夫人、將軍,驚訝之后選擇的居然無視之并跳舞,這種冷酷讓人驚訝也同時對小公主的遭遇感到分外同情。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小公主穿上了鞋,給觀眾來了一個安全著陸,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僅一個開頭就精彩紛呈。之后“貴妃醉酒”的片段有沒有讓你聯想李易導演的另外一部電影里面的某個野蠻女友,“酒醉”的過程如出一轍,倒是看到兩個大男人互相推卸萌妹子讓人有些發笑。比起野蠻女友,只在走錯樓梯的那個環節,羅馬就完勝了,小公主的可愛直擊觀眾心靈。

  在這里,第一個細節,公主放松腳趾,這個細節,非常非常的有趣,也很關鍵,因為這個細節表明了公主被束縛著的表面,隱藏著的一顆活潑靈動的心。

  她并不喜歡這一切!

  周果飾演的記者很明顯的是個老油條,謊話張口就來,應變神速,機敏萬分,拍照的傻朋友,永遠慢幾拍,存在就是為了襯托!

  男女主的第一場飆戲,也是全片的高潮是在公主起床時,注意兩個人這時的表情,一個微笑,一個嘴角的顫動,到最后的釋然,個中妙處不可盡數,一定要反復把玩幾遍才能全部領會,在導演的用心安排之下,表情的交流勝過了語言,仿佛是一個自言自語,一個詼諧調侃,相得益彰,是不是有一種讀出角色內心的快感呢?

  最難為演員的是,公主除了表現思考過程之外,大家閨秀的高雅也在點頭淺笑間若隱若現,眼波流露之美好只能靠觀眾自己體會了。

  經典的大鬧街頭之后,迎來了第二波高潮,特工的出現,一樣的衣服帽子公文包,連表情也要做得一樣,還自稱是便衣,實在有辱邦德等花花特工的名頭。

  在碼頭上,注意周果的神情,他早就意識到了這些明顯的黑衣人到來,還沒有覺醒主角意識的他,只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快要結束了。然而當小公主被抓后,喊出的第一句是自己的名字時,他也許是本能的沖了過去,冒險救出了公主。當兩人衣衫盡濕相視微笑時,雙方懂得不僅僅是身份,也是一種信任,一瞬間肌肉的僵硬燃爆了火花,又是細節。

  電影結尾,公主所能做的最后一次冒險就是一個問候,一次握手,一個相視,公主眼中閃爍的光芒到底是喜悅還是悲傷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羅馬,重要的是這一天中的愛情成為永恒。

  電影中的表情細節多不勝數,感嘆導演精益求精的同時,也為當下的電影的浮躁而惋惜。比起庸俗的笑點,也許觀眾更需要的是會心的微笑。”

  千人千面,一千個人看一部電影就有一千種想法。

  對于《羅馬假日》人們的喜歡也同樣的各不相同。

  有人覺得這部電影勝在細節,也有人覺得,電影勝在結局。

  也有人覺得是埃斯特拉公主的參演,拔高了這部電影的高度。

  一個被限制成瘋的公主逃跑下城遇窮小子,一段幼稚而放縱的享受人生!

  典型的屌絲逆襲白富美!這樣故事,可以說再老套不過了,網絡小說都已經不流行了。

  而之后呢?

  當窮小子的人設變成為了錢而騙公主的設定,一股“他個渣男”的印象導致不會對這個男主角有什么好感!

  至少,我一開始的確對男主角沒啥好感,畢竟,在不知道她是公主之前,男主角的所作所為,警惕性十足,卻的確不夠紳士,當然,或許有人會說,他已經做的很好了。

  畢竟,沒有趁虛而入!可是總體來說,還是不夠完美不是嗎?

  可是電影真正讓我側目,讓人驚嘆,讓人為之震撼的,卻在于結尾。

  在個人看來,可以說真正的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因為這個結尾,把本幼稚十足、過家家般的體驗上升到了“童真戰勝現實,天然而發自內心的愛勝過一切外在看起來的樣子,無論是高峰還是低谷”!

  當男主選擇把照片還給公主,而不是用他換回理所應當的巨額鈔票,這里男主的動機藏著一種有深度的心理設計!

  男主選擇交照片收錢堅持初心、滿足預定目標,合情合理!

  男主選擇不要錢留照片有一種比當下拿錢更重要的事情,愛!

  有多愛?如果既選擇交照片收錢,又保佑這份愛嗎?

  如果又能拿錢,又能真心愛著對方,何樂而不為?

  是的,但“交照片收錢”意味著一種風險,這種風險只有在愛她時才能為她考慮到!

  就是“會影響人們對你的負面看法,而讓你無法保持公主的高貴,讓你陷入真實身份的永遠隕落”!

  只有考慮到這一層,才會做出“不要錢”的選擇。

  這個選擇的本質是:犧牲現實,換取看似虛無卻又有溫度的靈魂。

  這就是這個電影如此有魅力的其中一個原因!

  當然,說是男主周果把照片送還給公主,其實還真的未必,他只是選擇了放棄利用這些去賺錢。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艾文這個攝影師損友,可以說,他前面的表現,著實令人啼笑皆非,給人的感覺,這就是一個蠢萌蠢萌的角色,而最后,用他的手把照片送還給公主,卻讓這個角色同樣的也升華了。

  照片就在他手里,周果的決定,作為朋友的他,同樣的成全了朋友!

  如此,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友誼的珍貴之處,感受到了,為何兩人會成為朋友!

  把現實中基本上不會發生,但我們看到這樣的事發生又能本能地認為美好的事情。

  這種去感知“它是美好的事情”的能力,不需要任何人來教,自然而然天生就藏在我們心中。

  無論在現實生活中忘了多久,它其實也能隨時被喚醒,因為它就是我們身心的一部分。

  能把這層情感挖掘并編織,從創作動機開始,就注定深入人心!

  更別說導演還用幾乎看似平淡的鏡頭語言呈現出了極具溫度的情感表達!

  我最喜歡兩個地方,都在結尾。

  第一慕是握手:一個超長鏡頭,晃眼一看會認為冗長拖沓。

  但如果一直跟隨著故事的發展感受到這處時,內心一股緊張的期待感油然而起,就像自己就進入到了男主角的身體,跟著他一同體驗這份等待,默數女主還離自己有幾個人“7個……6個……5個……”

  同時還能感受到公主必須按捺自己想快點握手的沖動,隱忍著的不得不保持耐心。

  而又當輪到和他握手,簡單的兩句問候又顯得格外有情感。

  說實話,我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一直在猜測,他們握手的時候,會如何?

  但是結果,導演的處理方式,令人贊嘆不已!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畫面了,他們彼此之間眼里都有著對方,可是卻又必須保持著克制,仿佛和其他人沒什么不同。

  我們可以想象,安妮公主握到后面的人,肯定會一股想要回去到周果身邊的念頭又不斷牽動著她。

  這里的體驗太神奇了,似乎有一根隱形地但力度十足的橡皮筋先試圖將二人拉近,但一股力阻止著接近;又在二人越離越遠時使勁回拉,但另一股力量始終阻止著拉回。

  你甚至會感覺任何一瞬間這個橡皮筋會突然斷掉,二人會緊緊擁抱在一起!

  但是顯然,沒有!

  因為她是公主,此時此刻的她,必須克制!

  因為他喜歡她,此時此刻的他,也必須克制!

  第二個畫面是周果走出宮殿的畫面。

  公主演講結束,全員散場,周果戀戀不舍,留在最后,緩緩轉身離開。

整個大前半過程他都沒有回頭,但作為觀眾隨時會想看他身后,看公主會不會突然跑出來喊住他  而產生這個效果,鏡頭語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導演有意將周果的位置稍微靠右一點點,留下畫面中心偏下的位置是講臺中心,若遮若現地吸引著觀眾的視野,去感受到主角腳在往外走,而心中也在惦記著身后。

  走過一截后,導演又將主角調度到了鏡頭中心,完全遮住了后面的舞臺。

  你就會自然感覺到主角似乎選擇放下了,腦袋里似乎產生出“有些事就不想了,肯定不可能了”的想法。

而這個鏡頭不一小會兒后,導演又有意將主角調度到畫面右側  一股又想關注和在意舞臺上的她會不會出現的心思自然而然又掉到觀眾心里,而更絕的是,此時導演讓演員慢慢放緩腳步,并朝后方看去,好似能窺見男主此時的內心:那個“希望”已經離我很遠了,那個“希望”看起來很小,很模糊。

  而上面這句話,直接在畫面中沉陷了出來,象征“希望”的舞臺看起來就很小,很模糊。

  這兩處鏡頭,晃眼看上去真的很平淡、冗長!

  但放在結尾卻極度能表現情感糾葛的高潮,似乎平淡的鏡頭充滿著情感的溫度!

  因為此時此刻的他知道,這一別,彼此就只剩下記憶了!

  這幾個鏡頭真的太有味道了!

  《羅馬假日》的結尾,不僅充滿設計上的情感溫度,還能帶來“這種真摯的愛,真好”的單純而清澈的靈魂洗禮。

  在每個充滿“現實問題很重要,需要優先考慮“的時代,還能真切意識到,自己其實只是偽裝了一身成人外衣,內心依然可以擁有孩童般單純的情感體驗,是基本會被忽視掉的真相。

  因為長大了,我想要賺錢,我需要跟人相處時滿足一些既定規則,然后越來越像一個“大人”!

  而你真的愛上了一個會讓你犧牲巨款的愛人嗎?

  《羅馬假日》的結尾也沒讓二人真正在一起,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去判斷這樣的感情才是真摯、值得追求的。

  《羅馬假日》的結尾就像一個朋友,他說:“也許我沒得到,但祝你會擁有這樣的情感體驗!”

  謝謝,體驗到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