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的事跡其實看過近代史的人都知道。
也知道他留下的千古絕筆。
可是實際上,在史書上,關于譚嗣同,大家可能知道的更多的是康有為。
經過前面的鋪墊,譚嗣同的人物被塑造起來了,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盡管你可以說他手段太稚嫩,可以說他太容易相信人,可是卻不得不否認,這個角色,有其魅力所在。
觀眾是站在上帝視角,去看待袁世凱,可是譚嗣同從東北到京城,一直都把袁世凱當成了患難與共,當成了想為這個國家做點事情的人。
他認為他是同道者,只是可惜的是,他看錯了。
但是到了最后,當王五去救他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慷慨赴義,希望用自己的熱血來喚醒更多的人。
被押著前往法場的路上,有人疑惑地問,那是誰啊?
也有人知道,那就是譚嗣同啊!
正如早前王五說的,自古憂國憂民之士,皆是千古傷心之人,此時的譚嗣同何嘗不是如此?
法場,譚嗣同被圍在中間,百姓圍觀,九斤哭送!
九斤哭著喊著少爺,譚嗣同看著她露出一抹笑容:“你一向都笑的都挺好的,干嘛要學人家哭啊?過了今天,一定要歡笑,不要再流眼淚!”
九斤哭著說:“少爺,好,我聽話,我以后都不哭!”
譚嗣同也忍不住落淚道:“九斤,往后的日子是屬于你自己的,記住要好好活下去!”
九斤哭著拿著買來的糖葫蘆:“少爺,我買了伱最喜歡吃的冰糖葫蘆,我特別在柳麻子那邊買給您吃的,少爺!”
可是這個時候,時辰已到,鼓聲響起。
一把刀架在了譚嗣同的肩上,那是一把他很熟悉的刀,這把刀,正是當初他和袁世凱送給大刀王五的刀!
此時此刻觀眾才明白,王五之前為什么向那余萬山借刀了,原來借的是這樣的持刀的機會。
“五哥!”譚嗣同看到王五也不免驚訝。
“譚兄,我送你上路!”王五看著譚嗣同說道。
他知道譚嗣同這個朋友,兄弟的志向,所以,他來了,用他這把譚嗣同親自邀請出山的刀來送他上路。
譚嗣同笑了“能夠死在黑旗軍統領的刀下,豈不快哉。”
他張嘴咬了兩顆糖葫蘆,然后慨然赴死!
王五舉刀,卻依然眼眶淚水滿溢!
鼓聲停歇,王五一刀下去,人頭落地,嘴里掉出冰糖葫蘆……
譚嗣同死了,為了他的心中的強國夢,笑傲蒼穹,慷慨面對死亡!
王五成全了他最后的想法。
王五決意為譚嗣同復仇,與奕親王王妃訣別,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王五始終和王妃發乎情止乎禮,哪怕是這最后的訣別,他也依然坐在外面,隔著門窗。
王妃:“你想聽什么?”
王五:“最動聽的已經聽過。”
王妃“你會記住嗎?”
王五:“我生生世世都會記住。不過今夜之后恐怕一切都會隨云夢消散。”
王妃:“云會散,夢會消。但是記憶是不會消失的。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希望,但是得到的只有回憶。”
王五:“但愿生生世世的回憶之中都有你。”
王妃:“但愿年年月月都有五爺這樣的知音。”
話音落下,王妃卻已經不見了王五的身影,她推開窗,看到的只有飄落的雪和那一把初會贈給王五的紅紙傘,孤零零地在風雪之中。
王五來到袁世凱的府衙,大廳的正堂上擺著袁世凱暗設下的“吾兄譚嗣同之靈位”,袁世凱看著譚嗣同的靈位,不知道在想什么,或許是想到了曾經相識的種種吧。
王五來了,他也知道王五會來。
決戰前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歷史的成敗既然已定,雙方的生死當然亦要決出。
袁世凱:“你終于來了。他的確是治國之材,可惜生不逢時。”
似乎是在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辯白。
王五:“錯了,是他所托非人。”
袁世凱轉過身來問:“他去得痛快嗎?”
王五:“痛快,一刀百了。”
袁世凱:“是你刀法好。”
王五:“過一會,你就知道了。你不怕嗎?”
袁世凱走到王五面前:“袁某投筆從戎,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王五憤然:“置生死于度外,所以也都視人命如草芥。”
袁世凱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這一仗,輸的是你們,如果你們贏,還不是一樣尸骸遍地?”
或許這也是他永遠不會懂譚嗣同和王五這樣的人吧。
王五:“成敗已定,可是生死未決。”
袁世凱:“不錯,你不應該來。”
王五:“你當然不想我來。”
袁世凱:“五哥,天涯路遠,要走的路還很長,不如我們.”
王五:“我和你只有一個人可以走以后的路。”
王五要殺袁世凱,卻被好友陶安擋住,他讓王五走,可王五決然要殺袁世凱為譚嗣同報仇。
于此同時,九斤和小川等人也殺了進來。
“你們來干什么?這場仗不是你們打的!”
“我不是來打仗的,我是來跟您并肩作戰的!”
“五爺,我是來為少爺做最后一件事的!”
王五看向小徒弟左宗生:“那你來干什么?”
“師傅,我只是想跟你們在一起!”
王五舉頭望天:“譚兄,您拭目以待!看看這一代神州弟子的風范吧!你們快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這時候奕親王的手下的總教頭也帶兵丁過來,擋住了他們的退路。
最后的決戰開打!
各種兵器,武功套路在這一刻,全部展露無遺!
花拳王和小川上演師徒對決。
這一場兵對兵將對將打了有五分鐘。
最終雖然敵人除了袁世凱都全部被殺,可是小川也死了了,九斤也重傷,王五讓小徒弟左宗生離開。
王五和袁世凱終于對上,袁世凱自然不是王五的對手。
可是袁世凱竟然在王五的靈位牌上綁了炸藥,最終九斤為了保護靈位被炸死。
最后的時刻,奕親王帶著火槍隊來了,袁世凱逃過一劫,王五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有心殺敵,無力回天。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他長聲念出了譚嗣同的絕筆詩。
“譚兄,英雄不寂寞!我來了!”
他毅然朝著槍口沖了過去,最終死于亂槍之下。
王妃為他立碑,上書,吾友王五公之墓,她把那把紅色油紙傘留在了墓碑前!
主題曲響起,仿佛在唱著王五的一生。
一生起伏浮沉云雨里,誰愿長伴相隨?
一生的夢若隨時間去,誰愿留在我夢中?
真的心假的意,假的心真的意,朦朧俗塵世事。
千變際遇,這心永堅持,智勇中送情義。
血像火,心緒激昂,四處風涌云蕩。
愛像火,千串光芒,照四海永未亡。
這樣的結局可以說很不武俠,也很不主流。
這和我們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有關,正邪之爭的最后就是要讓“好人殺盡壞人”嘛。
可是《一刀傾城》的結局卻是好人也好英雄也罷,最終都死了,反而影片的大反派袁世凱,奕親王都活的好好的。
這也是讓很多看片會上的院線看片代表們皺眉的地方。
是,雖然從電影整體和主題來看,這部電影,這樣的結局,才是符合電影一開始就定下的悲壯的基調,可是從市場層面來說,從商業層面來說,這樣的結局,無疑是不討喜的。
但是這樣的結局能改嗎?
還真的不能改,因為這雖然是披著歷史的武俠片,但是始終里面的人物雖然經過藝術加工,但是畢竟是歷史人物。
比如袁世凱,比如奕親王!
總不能為了一時的爽快,就直接手起刀落?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換句話說,和抗戰神劇又有什么區別?
如果這些人真的那么好殺,那么歷史也就不是那樣的歷史了。
張斌也是微微皺眉,不過,隨即他就釋然,或許這部電影再早個十年二十年的話,這樣的結局的確會丟掉很多觀眾。
可是現在,這樣的結局,才更為難得。
因為觀眾的鑒賞能力早就已經進步了。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這才是整部電影的真正的基調,英雄不寂寞,但是英雄卻悲壯!
“啪啪啪!”掌聲還是響了起來。
不管如何,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了。
趙光明用力地拍了拍李易的肩膀:“沒想到會是這樣一部電影!這個結局,很好!”
事實上,如果真的改了結局,才是敗筆。
“對三個主角的塑造非常成功,契合了史實的背景,又表現出了英雄的悲壯和正氣。尤其是王五,粗中有細,不怒自威。和譚嗣同的獄中對話、親手送譚嗣同上路以及最后從容赴死。一個“大英雄”的形象簡單、干凈的展現出來,這種情況下,人們被主角的主觀形象所觸動,貌似劇情已經不太重要了。”
“就是這個結局,會不會不太契合時下的市場?”
“我反倒是覺得,大家看多了那種壞人死絕的結局,再來看這種更符合歷史走向的結局,反而更容易接受!”
“也是,如果王五不死,那么這個角色似乎也就沒有那么豐滿了!”
眾多看片代表也不由地互相討論了起來。
其實他們討論的最多的還是這個結局部分,因為這個結局真的很反常規,反主流。
但是就像之前那位說的那樣,壞人死絕,的確是主流價值觀,但是卻也沒少被觀眾罵太假,因為觀眾不是傻子,恰恰相反,經過眾多的影片的洗禮,他們對電影的認知,早就今時不同往日了。
《一刀傾城》看片會結束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因為本身關注度就很高,所以,這場看片會同樣的引人注目。
院線方面李易其實不擔心,就算他們不滿意結局,可是卻也不能否認電影的確不錯。
這一點,從現場的這些看片代表們的反應就可以看的出來。
他們糾結的唯一的點就是結局是否太過悲壯了?
看片會結束之后,電影就要正式定檔,而點映也會開啟。
很多武俠迷們,李易的影迷們對這部電影期待已久,所以一直都在關注這部電影的后續。
很快地專場點映之后,影評人們和媒體人們的評論就紛紛出爐。
而反響也出人意料的好!
“有史以來臺詞最好的武俠電影,沒有之一!”
“武打很炫,但印象更深的是那些充滿歷史情懷的對白:“成敗不過一線,為什么失敗的總是我們?”“自古憂國憂民之士,皆是千古傷心之人”“故國非國,有家無家”。類似的悲情,在近百年的歷史中一再上演,至今未已。”
“真的沒想到會是這樣一部厚重的武俠,或者說某種程度上已經重新定義了武俠!不再是江湖爭霸,不再是兒女情長,不再是私人恩怨,而是家國情懷,是為了心中的強國夢,慷慨赴義!真正的詮釋了什么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一刀傾城》不僅是一部多血之作,變法之血,男兒之血,殺戮之血,更是一部多情之作。一行男兒不輕彈的淚水里有王五和譚嗣同的英雄情,一句“只要有你就永遠有大刀隊”的話語里有王五和萬田的兄弟情,一串最愛吃的冰糖葫蘆里有譚嗣同和九斤的主仆情,一曲愁腸柔轉的情曲里有王五和王妃的男女情,一番諄諄教誨里是王五和左宗生的師徒情……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情,在這部悲壯的影片里溫暖著滋潤著觀眾的心田。”
“這樣的電影就像一壇燒刀子,仰頭喝下只覺得從五臟六腑開始燃燒,燒的血也沸騰起來,把壇子一摔,贊一聲痛快。有小人,有陰謀,但更多的是捐軀赴國難的浩然正氣。趙千這個演員絕對是個驚喜,水牢里的淚,法場上平靜的眼,看的真是讓人心如刀絞,除了本身的劇情外,再想起曾經種種,無法自控。”
“它將歷史與武俠相結合,充分體現了俠之大義、為國為民的情懷。喜歡這部電影,我想就是電影處處透出的這份家國情懷吧,從袁世凱和王五在進城門時分別將其比喻成“里程碑”和“墓碑”時,影片就布上了一層英雄銜恨的悲傷情調。
“喝不盡杯中酒,唱不完別離歌,放不下手中刀,殺不盡仇人頭”,“成敗不過一線,為什么失敗的總是我們?”“自古憂國憂民之士,皆是千古傷心之人”“血濺黃沙路,一死天下殊”
好一部武俠!臺詞真的寫的太絕了!”
“從王五視角,描述了袁世凱背叛維新派、譚嗣同慷慨赴死的這段歷史。導演構建了一個江湖,有人忠肝義膽快意恩仇,有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有人背信棄義遭人唾棄。王五、譚嗣同、袁世凱在電影里都成了武林高手。電影臺詞很有文化底蘊,字面說的一句話,內里又是另一個意思。“自古憂國憂民之士,皆是千古傷心之人”,“我們做大事的,不是大成,就是大敗”“故國非國,有家無家,天下之大,何處有我王五容身之所”這等悲情讓人唏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