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永恒的孤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催淚系導演

  華國首屆科幻電影節,對于國內的科幻影迷們來說,雖然很多人都在吐槽,但是大多數人的吐槽,其實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

  所以實際上,科幻迷們對這一屆的科幻電影節依然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

  而實事求是地說,哪怕是這一屆科幻電影節,展映的電影,如果沒有李易的《月球》,那么真的就很尷尬了。

  倒不是說國產的科幻電影少,恰恰相反,其實還挺多的。

  小成本電影,走的都是劇情流的軟科幻,只是可惜的是,軟科幻其實很考驗創意和劇本。

  但是這些東西往往又是小成本電影的導演無法觸及的。

  而所謂的大制作的國產科幻電影,卻大多不盡如人意,有客觀的環境的原因,也有國產科幻電影本身依然還不夠成熟的原因。

  為此《月球》自然而然地受到的關注就更多了,畢竟是獨苗。

  不止是影迷們,同樣的媒體們也最為關注《月球》,很快地媒體們也紛紛給出了各自的評價。

  “通過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深入的主題探討,《月球》為觀眾帶來了對人類存在和科學發展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展現了人類在孤獨和挑戰面前的堅韌和勇氣,這部電影不僅在科幻題材中呈現了引人入勝的故事,還通過劇情的設置和角色的塑造提供了對人類自身的思考和啟示。”——《華國電影報道》

  “電影《月球》中的科學元素和技術描繪充滿了現實與想象的融合,為觀眾呈現了一個關于未來太空探索的引人深思的世界,電影展示了空間旅行和登月任務的實現。”——《電影與技術》

  “《月球》:比孤獨更絕望的是,虛假的過去和沒有未來的孤獨!”——《電影周刊》

  “《月球》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在荒涼的月球上營造出一種令人窒息的孤獨氛圍,對人類面對孤獨時的心理狀態探討層次之深,讓視覺眩目卻“無腦”的大片汗顏。”——《科幻》

  《月球》的確是小成本電影,可是實際上,《月球》的陣容真的不差,影帝主演,最佳導演執導,哪怕只是一個場景一個角色,可是依然成為了科幻電影節上的最靚的崽!

  其實有時候影迷們的要求真的不高。

  你要說《月球》有多牛逼,還真的沒有,故事其實也稱不上多新鮮,多創新。

  實際上這類的電影,并不少見,這樣的故事,并不離奇,甚至于很多人看到一半其實都能夠猜到結局了。

  可是這卻并不妨礙影迷們喜歡這部電影。

  從大眾影評網上的評分的占比來看,給低分的人幾乎可以說忽略不計,只有1的人給了1星或者2星。

  “有一說一,《月球》放在全世界科幻電影范疇,或許真的談不上多精彩,但是放在國產科幻電影里面,絕對是堪稱頂級的。”

  “本來以為是打怪獸,結果沒想到,差點被致郁了!不愧是你,狗導演,這樣的電影請再給我來一打!”

  “老實說這部電影真的很絕!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整部電影堪稱簡陋至極,可以說是一部真正的低成本科幻電影,但是這樣一部只有寥寥無幾的場景,甚至只有一個主角的獨角戲的電影,特么的卻蘊含了很多很多的內容。

  蘊含了包括有關克隆、人性、孤獨甚至人倫方面的問題。

  可是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故事講的很有邏輯性,甚至于我都在想著,這樣的情況,有沒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生?

  答案居然是很有可能,就很牛逼,很離譜了!狗導演,真的是YYDS!”

  “做為一名社畜,看完電影之后,突然就覺得,我們時下的很多社畜,其實何嘗不是一個個吳剛?

  吳剛伐桂,永無休止地工作,克隆人3年一個輪回,永無止境!

  而我們呢?996,007,資本永不眠,還有大老板瘋狂灌毒雞湯,說什么996是福報,關鍵是,我們就算知道了,那都是扯犢子,就算有再多的怨,再多的不滿,又能如何?

  我們硬生生地把最討厭的996,活成了福報,這個操蛋的社會啊!”

  “有人說《月球》的故事不夠創新,可是實際上真的很有創意,因為這好像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克隆人和工作結合的故事。

  細思極恐,月球上的克隆人吳剛,因為技術上還有缺陷,所以只能存活3年。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有一天克隆人技術成熟了,不,哪怕不成熟,只能活3年。

  很多人在探討克隆人算不算人的問題,可有沒有想過,如果克隆人也算人的話,那么他們也工作也是需要支付工資的,他們如果可以獲得和人一樣的待遇,那其實反而對于我們而言是好事。

  可是如果如電影里面那樣,克隆人只是被當做工具來使用,那么我們所有人都將面臨著失業,因為從成本上來說,克隆人既然不算人了,那么他們就不需要工資,任勞任怨,不聽話直接毀滅,成本比開除一個員工要低的多,那么還要人干活嗎?

  所以,這個問題,真的很可怕!”

  各種各樣的討論,各種各樣的爭論,在網絡上開始出現。

  當然了,回到電影本身。

  更多的人談論的還是絕望,和孤獨!

  自媒體影評人我不做人了在自媒體號上這樣寫著:

  “一個人,3年保質期,克隆人,一生父母妻友兒女都是虛假的記憶植入,重復勞動做一輩子,死后即刻被另一個克隆人替代,這樣的人孤獨嗎?

  一個人,80年保質期,一生父母妻友兒女終會散盡,工作總會被另一個人取代,這樣的人孤獨嗎?

  可以把《月球》看作一個人簡短的一生。

  這個人有妻有女,到月球上重復勞動采礦三年,采礦結束就能回家。每日靠妻女的虛假記憶和視頻度日,閑暇時養養花、做做雕件。三年是大限,身體垮了,行將就木,躺在焚化爐里做著和妻女團聚的夢,一瞬燒盡成灰。

  這個人也可以有妻有女,在公司996上班,做到退休就能結束。每日靠刷段視頻、打游戲度日,閑暇時吃個飯、看個電影。80歲是大限,行將就木,躺在焚化爐里做著去彼岸和妻女團聚的夢,一瞬燒盡成灰。

  所以呢?

  《月球》彌漫著強烈的孤獨感。

  而這種孤獨感,其實并不是針對克隆人,而是針對所有人。

  大部分人都滿懷期待去往所謂的“彼岸”,他們快樂地走進墳場,就像克隆人1、2、3、4。

  他們不知道真相,他們一直都認為那是真的,他們自己從來不知道自己是克隆人,于是他們的確去往了他們向往的彼岸。這樣的人,我們可能會說,他們真可悲,可是他們的短暫的一生,卻又何嘗不是幸福的?

  有所牽掛的人,有所惦記的人,抱有希望的人,我們都知道他們一直向往著回家,而他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的確是回家了。

  我們常常說,一個最高明的騙子,是不但要騙過別人,更要騙過自己,他們做到了。

  也有少數人清晰認識到一個人來,終究要一個人走,踏入墳場后,就沒有彼岸了,就像克隆人5。

  有人想擺脫這個無盡循環,就像克隆人6。

  而哲學家愿意給大家一些思考契機,突破自己命運的極限,就像電腦八戒。

  克隆人的終極目標,也不過是想成為真正的人,從始至終,其實他們本就更像人,不像電腦八戒,他在無盡地歲月里,或許才會真正的有可能做到突破自己命運的極限!

  我們看的科幻電影,是我們人生的再映射。

  以隱晦的方式,告訴一些不易察覺的真相。

  一個永恒的命題,如何區分真實與虛假,正確與錯誤呢,世界上存在真相嗎。

  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未知是不是只是在創造更多錯誤的認識呢,我們只能假裝自信的擁護自己的思想,免得不斷的被一波又一波浪潮淹沒,又或者將所有事物都模糊界限,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似的。我想要填補腦子中所有的未知,卻又被告知所有的未知被了解后仍停留在未知,因此我選擇無聊,不停靠,無所依賴。

  突然又想到了,其實這部電影提出來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因為有些生命的存在就是因為需要他的犧牲,比如我們飼養的家畜。大量的流水線上繁衍出來的家畜,如果稍有慈悲心,認為它們不該被殺了吃肉,那么事實上它就不會出生。在短暫的生命和根本就沒有生命中,我想兩種都會有人選。人類的生命也很短暫,可總有人連這短短幾十年都等不及。

  所以從這方面上來說,電影中最大的倫理問題其實是欺騙。欺騙也是沒辦法的事,至少從技術上來說,當時的記憶傳輸技術或者是只能達到下載和上傳的層次,還不能隨意編排記憶本身,或者是被克隆的細胞也自帶記憶無法替換,只能修改,無論如何這樣的謊言似乎已經是對克隆體最大的善意了吧?

  就算是在現實當中絕大多數人類也不過是工具而已,是目前為止,機器尚不可替代的復雜的工具,一旦可以使用機器,人類這種諸多變數的不穩定工具分分鐘被替換掉。

  不想被當做犧牲,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生。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明白人不愿意生了。”

  《月球》很神奇,至少對于很多觀眾來說,看到那些解讀文章,就會覺得這部電影真的很神奇。

  有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放在《月球》這部電影里面提出來的那些問題來說,其實也是如此。

  因為那些問題,根本不可能有答案。

  也不會有正確的答案。

  所以,網絡上的網友們為很多問題爭論的不可開交。

  第一個問題“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

  這也是《月球》上映之后,被議論的最多的話題。

  有一部分人認為:“克隆人既然有了人類的完整的記憶,有完整的情感,乃至于身體,也有七情六欲,為什么不能算人?”

  可是另外一部分人卻認為:“人應該是從母體胚胎發育,從無到有,從嬰兒開始成長起來的。而克隆人始終那些記憶也是掠奪或者復制出來的,哪怕各方面似乎都很真,或者說跟真的一樣,但是卻依然是假的,所以,又怎么能算是人呢?

  如果克隆人也算人,那么我們人類又算什么?”

  兩邊吵的不可開交。

  同樣的對于克隆技術的討論也是如此。

  “克隆人也是人類研究出來的,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克隆技術來治愈一些當下的技術無法治愈的病。所以技術本身并無善惡!比如刀具,一開始只不過是為了生活上的需求,做為一種人類的生活的輔助工具而出現,有人用它來切菜,可是有人用它來作惡,但是卻不能說刀本身有善惡!”

  ,可是另外一些人卻也提出了反駁的意見。

  “這個例子舉得有點奇怪了,那么干嘛不說,槍械,或者核彈呢?這些東西發明出來是為了什么?本質上就是一種兇器!”

  當然,這些話題扯的比較遠。

  還有一個話題也很有意思,是和電影的結局有關的。

  因為李易在電影里面,并沒有展現克隆6號吳剛回到地球之后的事情。

  這也成為了很多人討論的話題,或者說爭議的話題。

  “其實吳剛6號回去又能怎么樣?女兒是真·吳剛的女兒,家是真吳剛的家,和他在本質上又有什么意義?”

  “那難道就不回去?月球上繼續循環輪回,繼續無知地作為工具被使用?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他未必就一定要和女兒在一起,他可以擁有自己的人生!”

  等等,等等。

  其實《月球》本身也沾了這方面的光,畢竟,克隆人這個話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廣泛的話題,和人工智能的話題有一些像,但是卻又有很大的不同。

  人工智能,就算再牛逼,可是那也是獨立的一個個體,但是克隆人卻是源自于人類本身,這才是為什么這個話題會引起那么多的討論的原因。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