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注射?”
聽到徐云口中冒出的這個詞,老蘇茫然的眨了眨眼:
“王林,那是何物?”
徐云想了想,解釋道:
“老爺,無論是人體還是牲畜,體內都有運輸血液的管道存在,這點您應該清楚吧?”
老蘇這次倒沒怎么猶豫了,點了點頭:
“然也。”
在華夏古代或者說中醫概念里,血管和經絡應該算是一個非常容易引起撕逼的爭論點。
中醫對經脈的描述有個標準釋義,就是是‘皮下數寸,可通氣血’。
因此有些人認為經就是主要血管,絡就是毛細血管。
經絡經絡。
其實就是現代醫學定義的血管概念。
但有些人對此卻持否定態度。
他們認為經絡是氣走的通道,肉眼不可見,只不過恰好有些位置與血管重合罷了。
而經絡的問題一延伸,就容易伴生出穴位是否存在的進一步爭論。
穴位這東西和經絡一樣,目前沒有真正的實錘能夠發現它的存在,這也是很多人對中醫持否定態度的一大原因……
但另一方面。
生活里有些穴位確實是可以親身感受到效果的。
比如足三里、風池穴、少商穴,合谷穴等等 很多時候人若是不舒服,按這幾個穴位都可以快速的見效。
除此以外,近些年有關經絡的研究也多多少少出現了一些結果。
比如哈佛大學在2021年10月底,就在《Nature》上公開了一項電針刺激動物足三里穴位治療膿毒血癥的成功案例,
論文代碼d/10.1038/s41586021040014。
19年Ses也發布了一篇有關穴位的研究報告,DOI:為10.1126/siadv.aax1342。
總而言之。
目前中醫的經脈與穴位一直都沒有一個定論,相關研究進行了十多年,經絡的具體位置依舊沒有準確說法。
這是事實,沒必要、也不能去否認。
但同樣。
部分穴位的真實效果也很明顯,這點也不能忽略。
眼下的科學理論依舊還在發展中,說句難聽話,現在的科學連為什么自行車騎起來之后就不會兩邊倒的問題都沒法解釋呢。
當初《se》主刊上都曾經發表過相關論文,這篇論文的影響持續了接近十年,DOI:10.1126/se.1201959。(不是我忽悠哈,這是真的,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搜)
某些技術發展和科學對于某些現象的解釋是兩回事,不能一概而論。
視線再回歸現實。
無論經絡是否存在,在《黃帝內經》中,古代先民們便已經對解剖學有了一定探知,這是有切實記載的記錄,畢竟你殺只雞都能看到血管呢。
因此在徐云說出血管概念后,老蘇很容易的便接受了這個概念。
隨后徐云頓了頓,繼續道:
“其中靜脈便是一條很粗的大容量血管,專門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臟。
是完成體循環也就是人體周天循環的重要渠道。
而靜脈注射,便是指通過特殊的器物,將稀釋調配后的蒜汁注入人體。
藥物以此直達患處,比口服和外敷的效果要更好一點。”
老蘇聞言,不由低下頭,摸了摸自己手上的青筋。
在現代醫學中,注射主要有皮下注射、靜脈注射以及雞肉肌肉注射等幾個大類。
大蒜素由于其化學性質的原因,口服和皮下、肌肉注射不但效果差,同時也很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因此在現代醫學中,大蒜素的主要注射方式基本上都是靜脈注射。
不過目前市場上大蒜素的注射液不算多,大概只有三五家的樣子,普遍還是以膠囊為主。
老蘇作為當今這個時代杰出的科學家,創造力和接受力自然是不缺的。
得到徐云的提點后,腦海里很快想到了一些記載。
只見他沉吟片刻,說道:
“老夫記得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有記,一位無姓醫者曾為關公刮骨療毒。
《黃帝內經》之靈樞篇中,亦有先民開指骨敷藥的記錄。
但將蒜汁注入所謂靜脈,通過周天循環抵達病患處此事老夫實屬聞所未聞。
徐云,老夫且問你。
如若藥物真可以通過注入人體生效,那么又該假借何物完成此事?”
徐云想了想,用手指比劃了一個形狀:
“一個長長的,細細的,硬硬的東西,名曰針筒。”
老蘇頓時一愣。
長長的?
細細的?
硬硬的?
還做真捅?
莫非自己之前聽錯了,那個流程其實是叫莖脈注射,走的是會陰?
真捅、莖脈,結合徐云男伶的出身 想到這兒。
老蘇著看徐云的目光頓時就有些不對勁了起來:
那個風靈月影宗,莫不是合歡宗出身吧?
此時的徐云并沒有注意到老蘇表情的異常,而是自顧自拿起筆,在紙上畫了個簡易圖:
“此物分成主身與前針,主身大約寬半寸,長半尺。
前針則只有數毫,內部中空,主身上有個可以抽拉的物件。
當其中裝滿液體后,只需將其插入靜脈,緩緩推壓,就能將蒜汁注入到人體中了。”
“主身?前針?”
聽徐云畫出來的圖,老蘇頓時又是一愣,方才意識到自己好像想歪了。
只見他有些尷尬的輕咳一聲,看向了徐云所畫的圖。
光環在穿越后賦予了徐云通曉古文的能力,但卻沒讓他觸通書寫繪畫,因此用毛筆畫出來的這幅示意圖,頗有些靈魂畫手的味道。
不過簡陋歸簡陋,一些比較關鍵的細節,倒也勉強被描述到位了。
其實在華夏古代,先民們并不是沒有嘗試過制作針筒。
但是那時候的針筒和后世外觀相差巨大:
注射器的‘管身’其實是用羊膀胱制成的,再用動物腸子做成了管道。
與其說是針筒,不如說更像是量血壓用的擠壓器。
至于這種古代針筒用的則是鳥類骨骼,內部中空,輸液倒是挺方便的。
這玩意雖然比古代人工針頭要細一點,但真打起來還是非常非常疼的。
在本土歷史里,真正的現代注射器概念,要到15世紀才會由意呆利的卡蒂內爾提出。
并且直到1853年,高盧人普拉瓦茲才發明了活塞式皮下注射器,用的是純銀制成。
因此徐云畫出來的針筒完全可以說是一個新器物,對于古代人來說有些超前。
換做絕大多數人,可能壓根都看不懂這是個啥玩意兒。
不過別忘了。
注射器的原理其實和空氣泵極其類似,而老蘇又是能鼓搗出自吸泵的牛人。
因此前后不過幾秒鐘,他便輕輕一拍掌,想通了運作原理:
“妙啊,妙啊,通過抽拉將空氣吸入,再利用過山之勢將其射進人體 如此精巧造物,縱是華佗扁鵲在世,怕是亦會欣喜不已吧?”
博士時選修過古代華夏物理史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過山。
這個詞其實就是古代對氣壓的認知雛形。
不過當時人類對于氣壓的了解并不深,過山這個概念指的就是山谷風。
雖然這玩意兒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和熱力環流有關,不是廣義上的大氣壓強。
但考慮到背景的局限性,以古代的科學理論水平能意識到這點,其實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要知道這個時間點的歐洲還是中世紀,那邊對風的認知還是死人靈魂帶來的觸感呢。
隨后老蘇想了想,對徐云道:
“王林,此物的原理老夫隱約明白了幾分,筒身倒也不難打造,不過這針頭該如何制備呢?
按你所言,針頭不過比頭發絲粗一點兒,若是實心針倒也不難,老夫手里便有這類銀針。
但內中若是空心”
看著一臉好奇寶寶的老蘇,徐云朝他微微一笑:
“老爺,您知道刺鍋子嗎?”
“刺鍋子?”
老蘇表情一愣,快速眨了眨眼:
“就是那種渾身是刺的海物?老夫倒是見過幾次 等等,我明白了,莫非你是打算用它的刺來做針頭?”
徐云重重點了點頭:
“沒錯,就是它。”
刺鍋子,也就是后世大家熟知的海膽。
海膽這玩意兒可以說是遍布全球海洋,近年來無論是我國的料理或是其他國家的料理形式當中,都能見到海膽的蹤跡,被封為海鮮當中的極上美味。
不過在華夏古代,海膽只是作為藥用食材,并不作為常見食材出現。
只有極其貧困的漁民,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才會去食用海膽。
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海膽這玩意兒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之上了,歷史可以說相當悠久。
當然了。
和蟑螂相比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就目前來說,海膽的種類一般分成五種:
糞海膽、紫海膽、北紫海膽、赤海膽、長刺海膽。
其中糞海膽和紫海膽算是大路貨,長刺海膽生長速度最快,赤海膽則在市場上最少見。
銆愭帹鑽愪笅錛屽挭鍜闃呰昏拷涔︾湡鐨勫ソ鐢錛岃繖閲屼笅杞澶у跺幓蹇鍙浠ヨ瘯璇曞惂銆傘另外很多人更不知道的一點則是 海膽的刺,其實也是一種天然針頭。
或者再準確一點。
應該說赤海膽的刺,是一種天然針頭。
海膽的刺是結締組織鈣化后形成的柱狀突起,和體內的毒腺相通,并且可以非常輕松的刺破人體肌膚。
當棘刺刺入皮膚并注入毒液后,可引發皮炎以及其他一些伴生癥。
幾乎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被海膽扎了怎么處理’的問題在網上出現,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城市。
后世大多數醫用針頭都是5.5~7號,直徑0.30mm0.51mm。
而赤海膽刺的尖端是0.38mm0.42mm左右,屬于靜脈注射的標準型號。
因此在沒有技術制作出尖銳空心針頭的古代,海膽刺無疑是個最佳的選擇。
雖然赤海膽主要分布在霓虹,但宋代海上貿易相當繁榮,等到了南宋時期甚至成為了支柱性產業之一。
這年頭有不少海上商隊往來高麗和耽羅,至于漁船則要少點,不過一來二去之下,總是會有些稀罕海貨被帶回大宋。
而汴京作為宋朝的核心城市,吸血咳咳,供血程度比后世的燕京之于河北還要厲害。
因此只要費些心思去找,想要找到一些赤海膽并不是難事。
當然了。
海膽的刺雖然容易突破人體表皮,但同樣極其脆弱,稍稍一用力就可能咔嚓一下斷成幾節。
因此正式注射之前,還有兩件事需要處理:
找到赤海膽,給‘針頭’鍍鋁加固,以及配置生理鹽水。
沒錯。
生理鹽水。
畢竟不同于口服和外敷,靜脈注射并不是說只要把藥液往管子里一倒,就能直接往血管上捅的。
在靜脈注射之前,藥液必須要先融入補液或者說配液中,方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注射。
至于原理則很簡單,這和滲透壓有關:
人的血液因為并不是純凈水,其中含有各種物質,因而具有一定的滲透壓。
如果滲透壓改變,會導致血液中細胞的內外不平衡,發生細胞破裂。
輸液用的0.9氯化鈉的液體滲透壓是與血液相近的,用這種液體輸液,不會導致血液滲透壓發生大的變化。
相似的還有5%葡萄糖溶液,課堂上生物老師應該講過無數次了。
另外在電影《whoami》中,車手被毒蛇咬傷,龍叔就是用椰子代替葡萄糖給他輸液治療的。
不過徐云上輩子在寫書的時候,曾經問過一位筆名叫掰姨穴濕白衣學士的作家好友。
此人在現實里,也是一位即將主任級別的醫師,醫術精湛,發際線極高。
所以徐云所在的作家組里,大家有事沒事就會去找他問問診,掛個免費的主任號。
當時他告訴徐云。
椰子汁注射的例子雖然有,但這種做法風險性很高,不建議讀者們在穿越后使用。
因此仔細斟酌后,徐云最終還是打算制作簡易的生理鹽水。
雖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制作出的生理鹽水很難達到0.9的準確精度。
但在緊急情況下,生理鹽水已經算是最好的辦法了。
當然了。
這部分所需要用到的鹽或者說氯化鈉,徐云打算自己制取。
至于方法也不復雜,徐云能想到的就有很多種。
比如有手就行的手搓一個圓盤發電機 居然有人猜到針頭了,讀者果然是臥虎藏龍啊我小瞧諸位好漢了。
不過還好沒搞加更懸賞,我真機智,啊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