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十二章 雌雄大盜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美漫:我在大蕭條畫超人

  不知道,如果我關掉信使報去賣咖啡的話,印記凝聚出的圖案,是不是也會變成咖啡的模樣?

  端著手中的熱咖啡來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坐下,柯林有些心不在焉想著。

  當然,關掉報社直接轉行去賣咖啡的想法,或許有些夸張。

  但如果改變信使報的成分,將內容從對胡佛的仇恨轉移開來,卻成了眼下柯林迫在眉睫的問題。

  只是,如果改變這一現狀。

  改變之后又該選擇什么樣的報道方向,作為信使報接下來的內容重點。

  特別是考慮到信仰的特殊性,柯林一時間有些茫然。

  啪嗒啪嗒——

  信使報社內,有節奏的鍵盤聲不斷響起。

  這個時代的排版工人,基本上算是體力勞動者,想要在每周的發刊日前完成信使報的排版,老約翰的時間并不寬裕。

  只是,坐在排版機前努力工作的老約翰做夢也不會想到。

  此刻,老板柯林腦海中想著的,居然是再度改變信使報確立的新聞發展路線。

  通過仇恨營銷的方式,樹立仇恨對象,分化受眾群體等手段。

  報社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信使報的發行銷量也從原本最低谷時期的幾百上千份,提高到了七千份左右的數量,尤其是隨著歌謠的流傳,上周報紙的發行量更是差一點就突破上萬份的數額。

  創下了信使報有史以來,最高發行記錄。

  時至今日,老約翰還是能夠想起,老式輪轉印刷機冒煙的那一幕。

  這是他進入信使報工作以來,從未見過的場景。

  也代表著信使報的受歡迎程度。

  對于信使報社這樣一家地方小報來說,這已經是了不得的事情了,特別是在大蕭條這個特殊的時期當中。

  可以預見,一旦柯林提出改變信使報報道的想法。

  老約翰絕對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哪怕,當初那個覺得報道內容過于不留情面的人也是他。

  “……印第安納大學副教授、知名動物學家溫思羅普·凱洛格叫停了一項為期為期五年的動物實驗,據悉,溫思羅普曾在九個月前展開一個逆向實驗,目的是為了實驗——如果動物的幼崽由人養大,智力和習性會不會更接近人類?”

  “為了能夠完成這一實驗,溫思羅普親自到動物園里挑選了一只僅7個半月大的雌性小猩猩,給她起名“古婭”,將它與自己10個月大的兒子唐納德成為兄妹,親自撫養。”

  “整個實驗過程中,溫思羅普嚴格依照實驗規范進行,,從“古婭”來到他家的第一天起,他和妻子呂拉就嚴格開始測量各種數據:兩個孩子的體重、血壓、身高等,并測試他們對外界的自然反應……”

  辦公桌前,柯林翻閱著眼前的舊報紙,試圖從中找到一些靈感的方向。

  然而,遺憾的是。

  舊報紙上所登的絕大部分新聞內容,都對他提供不了什么幫助。

  將目光從關于領養黑猩猩實驗的報道上移開,柯林翻動手中的報紙繼續往下。

  “邦妮和克萊德——前所未有的亡命情侶!”

  “……根據警方所提供的情報現實,目前至少有四家小型企業和銀行的搶劫事件和這一對雌雄大盜存在著關聯,他們屢次逃獄是十分危險的犯罪分子,任何發現兩人行蹤的民眾,不要輕舉妄動……”

雌雄大盜——邦妮和克萊德  不少報紙上,都刊登了關于這對情侶的通緝報道。

  作為大蕭條時期出現的案例,“邦妮和克萊德”的故事通過大眾媒體傳播,被賦予一種人為的意義。甚至,在1967年,兩人的故事還被拍攝成了電影雌雄大盜,專門講述邦妮·帕克和克萊德·巴羅在大蕭條時代相識并相愛,結伴盜竊、殺人、卷入黑幫,幾次入獄而又逃脫的過程。

  不過,站著柯林的角度,卻很清楚的了解到。

所謂“邦妮和克萊德”的‘壯舉’,實際是媒體過分渲染下,所產生的放大效果,使他們獲取到的公眾形象遠遠超過了自身的能力  甚至,當時邦妮·帕克和克萊德·巴羅被警察掃射擊斃之后,兩人的死亡現場更是引來的大量人的圍觀。狂熱分子試圖拿走邦妮和克萊德身上所有能拿走的東西作為紀念,有人帶走了邦妮滿是血跡的裙子一角,有人收集了一捆她的頭發。

  據驗尸官描述,當他到達時現場一團混亂甚至有人打算割下克萊德的耳朵。

  而等他們的遺體被送回達拉斯,二人的死訊傳開后,更是轟動了全國。

  幾個小時后,上萬人涌進了這個人口只有2000人的小鎮,想要一睹一代雌雄大盜的遺容,使得當地酒吧的啤酒價格因此而漲了近一倍,通常15分一瓶的啤酒此時賣到了25美分。

  顯然,湊熱鬧這種事情,海內外都一樣。

  甚至,從某方面來說,海外對于此表現的更加狂熱以及瘋狂。

  當然,“邦妮和克萊德”的報道并非柯林所關注的重點。

  事實上,就他所知,這對雌雄大盜的‘事業’并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媒體爭相報道反而成為了兩人的催命符。

  1934年,也就在報道出來的兩年后,這對亡命鴛鴦紛紛落網,中槍斃命。

  甚至,就連死后也無法按照生前的愿望合葬在一起,而是被分開各自埋葬在兩個不同的墓地當中。

  相反的,他所在意的,是媒體對于整件事情所產生的放大效應。

  大蕭條時期的人們,獲取消息的渠道有限。

  除了電視廣播,就是紙制的新聞報紙,甚至因為貧富差距的關系,絕大多數中下階層的民眾最常看的就是報紙新聞上的報道。

  也正是因此,大眾媒體的傳播力量,在這個時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漲。

  事實上,這個時期的民眾,尤其是無家可歸以及失業的人們。

  最常打發時間的辦法,就是在圖書館里閱讀新聞和書籍。

  哪怕他們待在圖書館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那里能夠遮風擋雨的溫暖環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