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許啊,我跟咱隊幾個隊長都商議好了,等今年的棒槌賣了錢,單獨給你發獎金。
  沒有你帶頭搞這個參地用肥,咱隊哪能有現在這產量?你這居功至偉。
  別處咱不管,反正隊里必須表示表示。”
  二大隊開會的時候,于守廣當著幾個隊長、小隊長、會計等人的面,公開表示,要給許世彥發獎勵。
  要知道,以前一丈參地產十六七斤就算高產了。
  如今呢?好的地塊兒一丈參地能起二十六七斤,差的也能起二十二三斤。
  二大隊四千五百丈做貨,增產多少?
  而且這個可不是簡單的增加百分之幾十,要知道人參個頭越大,做貨出來的等級就越高。
  等級高了,價錢也跟著水漲船高,獲得收益絕對比產量增長還要高出很多。
  “于叔,獎金不獎金的都好說。
  我剛才去加工廠轉悠了一圈,那個大貨的加工方式不對。”
  獎金啥的,許世彥真沒往心里去。
  這年月給個人的獎勵能有多少?頂多一百塊錢,他在乎那點兒?
  “啊?怎么不對了?”
  于守廣等人一聽都愣了,做貨不都是那樣么?蒸出來曬干,還有啥辦法?
  “叔,那些大貨不一樣,三四兩的棒槌太大,蒸熟容易打瓣子。
  棒槌一旦打瓣子,就做不出好貨,賣不上價錢了。”
  棒槌大,漿氣足,含淀粉等物質也高,一旦蒸熟,就很容易縱向裂開,也就是許世彥說的打瓣子。
  棒槌要是打瓣子了,就算曬干也會留下痕跡,驗等級的時候就驗不上,好好的貨賣不上價錢。
  “哎呀,那可怎么辦?”打瓣子,大家都知道咋回事兒。
  以前參地產量低,偶爾出來幾棵大的蒸熟了,就犯這個毛病。
  但以前少啊,混在一起也就那么回事兒誰也不在乎。
  如今產量這么高,大的那么多,要是全都蒸打瓣子,那就太可惜了。
  “用布條,一指寬的布條,把棒槌主體結結實實纏住,然后上鍋蒸。
  蒸熟涼透了,再把布條解開晾曬,就不容易打瓣子了。”
  這一招,前世他家大閨女想出來的。
  那時候棒槌產量高,為了防止棒槌打瓣子,許金萍就想辦法往棒槌上纏布條,緊緊捆住,果然不打瓣子了。
  就是費事,太費工夫,但是沒轍啊,為了多賣錢,費功夫也得這么弄。
  “布條纏?那得多少布條,多少人啊?能忙的開么?”旁邊的人問。
  “那能怎么辦?挨家挨戶找唄,舊衣服舊被單啥都行,只要別掉色就可以。
  發動全隊的男女老少去干活,也得把這活搶出來。”
  許世彥一攤手,想要掙錢,就得付出時間和精力。
  又想多掙錢,又不想費事,天底下沒那么好的事情。
  于守廣一聽有道理,想掙錢還怕什么麻煩啊?于是立即在大喇叭里面喊。
  號召各家各戶奉獻舊衣服舊被單,出工出力,到加工廠干活。
  不論男女老少,只要干活好,工分肯定不少。
  這下,倒是真喊來了不少人。
  大家伙兒都拿著自家穿舊的衣裳,或者是中間都蹬破了的被單,按照許世彥的要求,撕成一指寬的布條。
  然后用布條把那些三四兩沉的棒槌,盡量結結實實捆起來,再裝上籠屜蒸熟。
  一鍋參蒸熟抬出來,放到一旁涼透,然后一邊解開布條,一邊往叉子上擺。
  還別說,這一招果然好使,真就沒有打瓣子的了。
  “小許啊,你可真行,得虧咱大隊有你,你說自打你搬過來,咱大家伙兒跟著沾了多少光兒?
  小伙子好好干,叔看好你。
  可惜現在沒有工農兵大學生了,不然叔非得推薦你去農大讀兩年書不可,屈才了啊。”
  于守廣一邊鼓勵許世彥,一邊感慨著。
  “叔,我倒是想去念書呢,可惜沒趕上好時候不是?
  現在都恢復高考了,我這點兒墨水早都就飯吃了,我考不上啊。”許世彥惋惜。
  其實,他倒是很想去學習學習,主要學畜牧養殖、獸醫一類。
  以后養殖場規模越來越大,疫病防治這一塊兒更得嚴格才行。
  這些他還是外行,要是有機會,最好找個地方學習一下。
  其實要學習的東西挺多,不光是畜牧獸醫,農產品加工、藥材活性成分提取等等,許世彥都挺想學的。
  撫松地區雖然盛產人參,但一直都是原材料出口狀態。
  這個說實話,真的就等于是被外人卡著脖子,價格完全由國外收購商來制定。
  這幾年依舊是統購統銷,而且產量不高,還看不出什么來。
  等著過幾年,承包到戶后各家的人參發展起來,再加上各個企業辦參場也都紛紛冒頭。
  人參種植行業進入野蠻生長期,而市場調控不及時,造成參農互相壓價。
  到最后只能是國外客戶賺了便宜,參農賠死。
  以前吧,許世彥沒多大野心,就想著發展點兒自家的參地,栽上幾百上千丈棒槌。
  利用上輩子的經驗,避開一些坑,過自己美滋滋小日子就行。
  可是這幾年發生的事,尤其是這個參業用肥的推廣,給許世彥提了個醒兒。
  沒有相應措施,可能人參價格暴跌,會比上輩子提前。
  如果只是二大隊,或者說東崗公社掌握參地用肥技術,即便增產,對于整體大局影響不會很大。
  可現在是整個兒縣里開始推廣,三年后,產量會增加到多少?
  接下來,可能不僅僅是本縣,臨近幾個也出產人參的縣,肯定會聞風而動,也學習推廣參地肥料使用。
  到那個時候,人參產量大幅增長,可上級收購量、收購價格不漲反跌。
  參農豐產不豐收?這種情況會不會出現?
  八六年之前,國家沒有放開限制,應該不會出現,但是八六年往后,這種情況有很大可能出現。
  若真是那樣的話,許世彥這一番好意,很可能反倒壞事。
  許世彥只要一想到會出現這種狀況,就覺得背后發寒。
  他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老農民,沒學歷沒背景。
  一個被時代推動著,被動往前走的人,有多大能耐能抵抗時代洪流?
  “小許,想啥呢?咋還一動不動的呢?發什么愣啊?”
  于守廣見許世彥呆愣愣站在那兒不動,心下詫異,便伸手推了下許世彥肩膀。
  “叔,那個麻煩你幫我留意著,要是咱縣里辦啥培訓班之類的。
  你幫我報個名,我得去學習學習。”上大學可能不太好辦,只能想其他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