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56章 打破固有思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徐佑這突如其來的想法,打破了一向以來的固有思維。

  一直以來,業界都是用超聲波技術,進行海底深度的測量。

  究其原因,是因為超聲波的頻率較高,在定向傳播時,可以在兩種不同媒質的分界面上,出現類似于光線一樣的透射、反射和折射現象。

  因此,超聲波碰到海底硬物就反射,由此便可以進行測距了。

  但在實際的情況中,因為海底物質的性質各有不同,用這種方法進行海底深度的測量,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差。

  與此同時,這種方式也只能進行深度的測量,無法測量出更多其他的數據。

  而徐佑突然想到的是,使用電磁波來代替超聲波,進行海底的勘測。

  其實徐佑能產生這樣的靈感,也與“SPY先生”的事情有很大的關系。

  “SPY先生”雖然讓徐佑處于了危險之中,但也讓徐佑了解到了更多電磁波的秘密。

  很多特定種類、頻段的電磁波,它們的性質都是在現有的資料和文獻上,所沒有記載的。

  利用一些特殊的電磁波,不僅有可能實現距離的準確測量,更有可能不通過挖掘,直接分析出各處的具體地質結構。

  “可惜,現在算經量子計算機不在我的身邊,無法通過它強大的算力,去幫助我進行計算了。”

  這個時候,要是特意回去一趟,只為了借助算經的算力,確實有些太折騰了。

  徐佑只可惜,現在的量子計算機體積實在太大,根本無法隨身攜帶。

  想到這,徐佑先是在腦海中,估算著這次任務的大致計算量。

  “只需要分析出各個、種類頻段的電磁波性質就可以,應該不必用到量子計算機的算力。”

  徐佑決定,還是先用一下自己的個人計算機,看看算力是否夠用。

  如果不夠用的話,再去想想別的辦法。

  “我們伏龍科技,也是時候向計算機的方向研發了啊。”徐佑想道。

  上一代的伏龍手機,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強的手機,而在國產EUV光刻機研發成功后,芯片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這個時候,正是進軍計算機行業的好時候。

  只是,在這之前,徐佑只能先使用手頭的計算機。

  好在,在掌握了“無線腦機”這項技能后,徐佑已經更換了一臺性能更加強大的個人計算機。

  只要不是特別復雜的計算問題,應該還是可以利用這臺計算機解決的。

  “開啟無線腦機狀態!”

  在與這臺個人計算機相連接后,徐佑又同時開啟了大腦彷真模擬狀態。

  相比算力強大的算經量子計算機,普通的個人計算機在算力上確實差了很多。

  但計算機的計算速度,還是比人腦強出了太多。

  很快,徐佑就在自己的大腦中,成功模擬出了一種又一種電磁波頻段的性質。

  “果然,用電磁波測量海洋深度,其實是可行的!”

  正常來講,電磁波并不適合測量海洋的深度。

  因為相比于聲波,電磁波在水中傳播時,能量衰減的速度會非常快。

  還沒等到達深海,電磁波的能量可能就會消耗殆盡,更別說要再傳播回來了。

  但經過多次的模擬,徐佑尋找到了一種特殊的電磁波頻段。

  這種電磁波,在水中的能量損失較慢,如果不是測量特別深的海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這次的測量目標——閩省與寶島之間的寶島海峽,其深度都在一百米之內,完全符合這樣的條件。

  另外,相比超聲波的另一個優點,這些電磁波可以在調整頻段之后,對地質種類進行探測。

  如果對地質種類的探測具有很高的精度的話,不僅可以省去大量實地海勘的工作,更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跨海大橋的安全性。

  畢竟,水下的地質情況很復雜,且有可能隨著時間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

  有了完善的電磁波探測系統,就可以實時的對地質條件進行檢測,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完成了整個模擬過程后,徐佑在幾位工程師的幫助下,制作出了相應的實驗設備。

  正在徐佑想要去實驗一下設備的效果時,徐佑遇到了項目組的唐振。

  唐振是著名的橋梁專家與勘探專家,也是項目組中的核心成員之一。

  見到徐佑之后,唐振也是熱情的打著招呼。

  “徐教授,這是要去哪兒啊?這幾天怎么一直沒見你,去忙什么了?”

  唐振對于徐佑十分的尊敬,但是唐振也并沒有指望,徐佑真的會對這個項目做出多大的幫助。

  畢竟術業有專攻,一個以凝聚態物理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物理學教授,很難在建筑學與勘探學上做出什么貢獻。

  “唐教授,這幾天我研究了一個新的探測設備,正要去實測看看效果呢。”

  聽到徐佑的話,唐振一下子來了精神。

  “新的探測設備?徐教授這是要幫助我們進行海底勘測了嗎?”

  “還談不上,只是先簡單測試一下。如果效果好的話,之后可以考慮進行優化和推廣。”

  唐振知道徐佑雖然不是搞相關研究的,但徐佑畢竟不是等閑之輩。

  既然徐佑有心在這個領域上做出一些成果,唐振自然也相信徐佑的能力。

  “徐教授,我可以和你們一起去嗎?”

  “當然,有唐教授這樣的專家在場,肯定會對我們有更多幫助的。走,我們一起去吧。”

  說著,徐佑和唐振等人,一起來到了閩省的海邊。

  這附近是和寶島直線距離最近的位置,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的跨海大橋,就將在這里建造了。

  “師傅,把設備綁在船邊上,它就可以自動進行測量了。”

  為了證明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徐佑特地選取了之前項目組已經測量過的區域。

  隨著船只在海面上行駛了一個來回后,一小段海域的海底勘測數據便測量完畢。

  將設備帶回之后,徐佑將數據傳輸到了自己的電腦里,進行著數據的分析。

  唐振則在一旁仔細的查看著電腦中的數據,眉頭微皺著,嘴巴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張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