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95章 我們不僅沒在怕,甚至還有點想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對于自己沒有接受采訪,無法在電視上出鏡的事情,徐佑并沒有任何的遺憾。

  到了徐佑現在的境界,早就不在乎這種名利了。

  當時,在諾貝爾獎的頒獎中,徐佑早已在全世界人的面前出盡了風頭。

  未來就算自己一直都不站在光芒之中,徐佑也會很樂于享受這樣的狀態。

  就在這個消息發布后不久。

  其他國家的各大媒體,也紛紛對這個消息進行了報道。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新型可控核聚變裝置,著實讓那些其他國家的核聚變專家,感到手足無措。

  “他們之前不是有一個叫做EAST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嗎?為什么又讓建造一個新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出來?”

  “不對,這根本就不是磁約束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啊?這樣的體積,要比正常利用磁約束來進行聚變反應的裝置小很多,根本沒有空間來放置巨大的磁體。”

  “或許……他們并不是利用外置的磁鐵,來創造磁場的?這到底是用了什么樣的技術啊?”

  有了之前多次的打臉經驗。

  再也沒人敢輕易質疑華夏發布消息的真實性了。

  既然他們明確表示,這個可控核聚變裝置,是可以連續放電兩千秒的。

  這基本就是鐵一般的事實。

  “他們居然連可控核聚變都掌握了。”

  白發老人看著這個消息,緊鎖著眉頭,臉上寫滿著愁悶的情緒。

  這幾年來,華夏在航天、超導、量子計算機、芯片等多個領域上,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超越。

  單單看某一個領域,這樣的超越或許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當這些成果放在一起,無疑會對白頭鷹這個世界霸主,產生致命性的打擊。

  “華夏是參與ITER計劃的成員國之一。按照協議的要求,這個成果理應向我們分享。”

  聽到這個消息,白發老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說得也是。我們都是處于同一個組織中,為了驗證和平利用聚變能的科技可行性這同一個目標,在共同的奮斗。如果不是我們讓他們加入到了這個組織之中,或許他們現在還根本沒有進行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呢。”

  其實在ITER中,華夏幾乎是唯一一個,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項目所分配的國家。

  要不是因為我們的努力,這個項目不知要拖到什么時候。

  反觀其他國家,隨時都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退出這個合作項目。

  在這之后,米方在ITER中的負責人員,向我們提出了分享“東日”技術的要求。

  對于他們提出的這個要求,我們早有準備。

  這個完全由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自然是不會輕易交給別人的。

  收到消息后,我們馬上予以了禮貌的回應。

  “華夏在ITER中,一直嚴格按照要求,按時完成所分配的工作進度。‘東日’是一項非官方的項目,與ITER并無關系,且因為自身的探索性質,項目充滿著很多的未知因素。我們愿意獨自承擔‘東日’項目的風險,也希望其他國家能夠嚴格按照ITER的要求,按時完成各自的任務。”

  在這封回復中,我們已經給足了面子。

  如果說的再直白一些的話。

  那就是,這是我們自己的技術,跟其他國家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你們連合作項目分配的任務都完不成,還妄想著白嫖我們的技術?

  真是臉都不要了啊。

  收到了華夏的回復之后。

  白頭鷹也只能無能狂怒,對我們的做法表示強烈的不滿,并威脅將我們在ITER項目中除名。

  對于這個“威脅”,我們并沒有感到任何的恐懼,反而還有點兒想笑。

  因為ITER項目,本來就是一個實驗性質的項目。

  ITER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氘氚放電自持300500秒,預期功率到500MW。

  即使達到這個目標,整個核聚變裝置,也是沒有任何商用價值,并且是一個終將拆除掉的項目。

  要不是因為我們承擔了項目中的重任,這個組織恐怕早就已經提前解散了。

  既然我們已經實現了全自研技術的重大成功。

  ITER對我們的意義,已經是小之又小。

  結束了第一次非常成功的實驗之后,徐佑繼續帶領著整個項目組,向新的目標發起沖擊。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認真總結第一次實驗,并找到在實驗進行到兩千秒之后,各項數據開始出現波動的原因。

  雖然數據的波動范圍不大,仍處于安全的范圍之中。

  但相比前兩千秒,這樣的波動還是存在一定的隱藏風險的。

  另一個事情,就是開始進行強化版“東日”的設計。

  初版的“東日”可控核聚變裝置,舍棄了外部的磁體,僅僅依靠內部等離子體產生的磁場,進行對自我的磁約束。

  這讓裝置的體積小了很多,但與此同時,磁場相對沒有那么強大。

  在放電功率上,甚至沒有超過傳統的托卡馬克裝置。

  但如果再加上外部的磁體,讓兩個磁場能夠正向的疊加的話。

  裝置對于內部等離子體的約束能力,將更為強大。

  這樣一來,裝置將可以實現更強烈的核聚變反應,放電功率也將更高。

  接下來的時間里,“東日”項目組針對這兩個任務,進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這兩項任務看起來并不復雜,實際進行中卻是充滿了挑戰。

  即使在磁約束的作用下,裝置內壁材料的溫度遠在熔點之下。

  但長時間的高溫,也會讓材料出現一些微小的性質變化。

  這樣的小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另外,在磁場的疊加上面,如何讓兩個復雜的磁場能夠很好的配合,對大家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為此,徐佑多次利用大腦彷真模擬的技能,對整個過程進行著模擬。

  但受到自己腦力的限制,在一些對計算要求非常高的地方,以徐佑現在的腦力,還很難在短時間完成龐大的計算。

  有了之前的教訓,徐佑并不敢再輕易的去突破自己的極限,超負荷使用自己的腦力了。

  這個時候,徐佑想起了那個計算能力極其強大的海島人工智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