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9章 我們成功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

  在更換成微納結構材料之后,收集效率相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但也只維持在12左右。

  而且,收集效率波動比較嚴重,非常的不穩定,光源品質也出現了下降。

  這樣的實驗結果,實用意義是非常小的。

  而這一次新的實驗,大家也都非常希望,能夠做出更高的收集效率,同時也能保證光源的品質。

  準備工作就緒之后,實驗即將開始了。

  “我們先用重復頻率為79

  MHz的皮秒激光,進行雙光子共振激發。”王相武說道。

  吳鴻利用儀器調整著激光的參數,以保證激光的波長,在激子線與雙激子線之間。

  在π脈沖處,利用雪崩光電二極管,對光子進行著計數工作。

  隨著實驗的進行,實時的吸收效率數值,也在儀器中反應了出來。

  而當大家看到數據之后,都是一臉激動的表情。

  “這么高的嗎?收集效率竟然已經達到了90左右!”

  相比上一次的12,這樣的提升,無疑是質的改變。

  當然,現在的收集效率,只是比較粗略的,沒有經過任何修正的收集效率。

  實際的收集效率,應該還會更低一些。

  在做完幾組數據后,王相武決定,先對這幾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畢竟剛才90的收集效率,還是有一定的水分的。

  只有通過修正后的收集效率,才是更有說服力的。

  吳鴻打開軟件,完成數據的同步后,對剛剛的幾組數據進行著處理。

  在實際的數據處理過程中,需要扣除光路的損耗,并進行APD效率修正,才能得到最終較為精確的收集效率。

  完成了數據的處理后,最終的收集效率出現了。

  “85.3?已經很不錯了!”

  雖然還沒有達到90這樣的超高效率。

  但與之前的12相比,這無疑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雖然說這只是單光子的收集效率,但確實已經遠超我們的預期。這樣高的收集效率,完全可以說是具有實用性的!”

  看到最后的結果,王相武的心情非常的興奮。

  這證明了,徐佑所設計的新型光源結構,確實是非常成功的!

  吳鴻對此也是感到十分激動。

  雖說在看到徐佑設計圖的時候,吳鴻就有一種預感,這絕對會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設計。

  但畢竟理論與實際并不完全劃等號,只有真正做出了理想中的實驗結果,才能證明理論是正確的。

  這幾個月來,吳鴻也一直等待著實驗開始的這一天。

  而今天的實驗結果,終于證明了這個新型光源結構是成功的。

  “接下來,我們開始進行糾纏光子對的實驗吧。”

  相比單光子,糾纏光子對的收集效率會更低一些。

  但只要能達到50以上,就算是比較不錯的效率了。

  在完成了幾組實驗之后,吳鴻再一次進行著效率值的修正。

  與單光子不同的是,這一次,需要對雙激子態準備效率和純度進行修正。

  而當看到修正后的收集效率后,大家的心情再一次振奮了起來。

  “75.4!已經大大超過50了!”

  能把糾纏光子對的收集效率,做到這樣的一個級別,已經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據了。

  這一下子,整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也終于可以稍稍釋放一下幾個月來壓抑的心情。

  這個有關華夏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課題項目,在大家的心里,意義都十分的重大。

  即使短期內無法對外發表科研成果,大家也并不會因此而忽視這個項目。

  作為華夏頂尖的科研人員,他們都想為國家尖端科技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兒貢獻。

  “好了,都沉穩點,實驗還沒結束呢。接下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行。”

  王相武努力抑制住內心的喜悅心情,督促大家冷靜下來,繼續進行接下來的實驗。

  僅僅高的收集效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光源結構的實用性。

  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光子的糾纏保真度、不可區分性的測量。

  在持續幾天的實驗之后,各項數據也都完成了測量和修正。

  除了非常高的收集效率之外。

  光子的糾纏保真度,以及光子的不可區分性,同樣在非常高的范圍內。

  “通過光柵分光,將激子光子和雙激子光子分別送往一端,我們最終得到了88.6的糾纏保真度。通過對兩個激子光子的干涉測量,激子和雙激子光子的不可區分性,也分別達到了90.1和90.3。”

  對于這樣的結果,實驗組也再沒有了任何的奢求。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徐佑所設計的新型光源結構,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這樣的突破性成果,已經不僅僅是可以在頂刊上發論文的程度,更是可以直接用于光量子計算機上的突破性技術。

  這一次,徐佑又成為了項目中的關鍵,貢獻出最重要的光源結構設計。

  而其他的實驗組成員們,即使沒有徐佑那么突出的貢獻,但也都為這個課題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短暫的慶祝后,王相武也很快決定,將這一成果告知給韓書斌院士。

  “因為是內部的課題項目,先不用太注重格式,把關鍵的理論、圖像、實驗數據表示上去就可以。等之后正式上交項目論文的時候,我們再提供標準的論文也不遲。”

  王相武知道,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米國也一定在進行著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研發。

  在這關鍵的時刻,每一項新技術的突破,都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不是向期刊上投遞論文,就不需要那么去注重格式了。

  韓書斌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后,也立即邀請王相武實驗組來到華科院。

  畢竟有些東西,僅僅通過論文是無法完全體現的,還需要進行更詳細的交流才可以。

  到了約定好的日子,王相武是帶著這個項目的核心成員,一起來到了華科院。

  作為新型光源結構的設計者,徐佑自然也在其中。

  辦公室內,韓書斌一邊喝著茶,一邊等待著王相武實驗組的到來。

  “薊大的科研團隊最近表現確實不錯。上一次喬森實驗組,在超導量子領域做出了不錯的實驗成果。這一次,王相武實驗組又在光量子領域有了突破。”

  1秒:m.bxwx.tv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