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陳慕月懷疑是自己聽錯了。

  太孫殿下竟然同意自己回安南省親?

  這是真的嗎?

  這真的可能嗎?

  足足呆滯了半晌后,陳慕月才哆嗦著朝朱英問道:“殿下,您..剛才是說,讓我回安南省親?”

  朱英笑了笑,看著瞪大雙眼的陳慕月說道:“你方才不是想安南了嗎,怎么,我說讓你回去看看,不想回去了?”

  陳慕月當下擺手,連忙道:“不不不,我只是...只是...沒想到會..”

  朱英笑道:“不過就是回去看看罷了,這沒什么大不了的,這宮里頭,也不是什么囚禁你的牢籠。”

  “安南走海路的話,并不算多遠,到時候隨著海船直下,徑直抵達,極為方便快捷。”

  “來回不過兩個多月而已,也省得在這邊日思夜想的。”

  “你到京師這邊也有一年多了,自當是應該回去看看。”

  網址.9ique

  “到時候我會派遣一萬將士隨行護佑你的安全。”

  朱英可不是跟陳慕月開玩笑,而是真的要讓其去一趟安南。

  對于安南目前的局勢,包括周邊的占城,現在都很不明朗。

  貿然動兵無疑會引發極大的混亂。

  而以陳慕月回安南省親,再派個一萬將士同去,這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一來可以足夠的震懾到安南里一些不聽話勢力,二來至海上抵達自當是先至占城,借道占城國而至安南。

  那么從安排上來說,安南那邊大明的駐守將士屯兵邊境,就有一個說法。

  陳慕月的安危也沒什么可擔心的。

  這一萬將士可不是常規上的普通兵,其中至少有五千是披甲戰兵,更有兩千騎兵隨同。

  且至少有八千兵種會攜帶最新款式的火繩槍。

  只要不是攻城略地,在野戰上于占城一國可謂是橫掃無敵。

  海船這塊也是戰船隨同,直接調遣大明水師護送來回。

  對于南洋小國來說,就這等兵力,一個不好直接給破國都不是沒有可能,足夠給予強大的震懾。

  看似只是陳慕月回安南省親,好像是這樣的安排有些夸張,實際上是在為接下來的海上絲綢之路進行一個先行鋪設。

  要讓南洋諸多小國意識到現在的大明,到底是有多么的強悍。

  簡單點說就是炫耀武力,揚我國威。

  這些深層次的想法陳慕月當然沒有想到,而是已經完全沉浸在可以回家的喜悅中,那含情脈脈的模樣,在這一刻仿若是要將朱英給生吞了。

  而在說出這個話之后,陳慕月的心中已經完全是被朱英給感動。

  如果說之前陳慕月是因為安南所以沒有辦法才來到的大明,而現在對于朱英,那依然是全心全意了。

  假若說現在不是大白天而是晚上的話,怕是要直接撲到朱英身上去了。

  一番激動話后,朱英便讓陳慕月回去準備準備,幾日后安排好了,讓欽天監選個出發的黃道吉日。

  當陳慕月走后,旁邊一直安靜待著的郭忠,終于是忍不住的說道:“小爺,月妃娘娘這還沒懷孕就回國省親,怕是有些于禮不合吧。”

  皇宮里的規矩多,一般來說哪怕是嬪妃,如若不是在特定的節日里,連出宮都是不允許的,更別說是回娘家了。

  更何況像是陳慕月這樣其他小國上貢來的妃子,基本上就是這輩子都再沒有回去的可能。

  況且現在的陳慕月,雖已洞房,可還沒有給朱英誕下個一兒半女的。

  倒也不是說朱英沒法讓陳慕月懷孕,而是在這方面有所注意。

  這也是為了保障葉月清正妃的地位,也是為了大明的穩固。

  若是側妃先行生出了男孩,容易被有心人所搗亂。

  按照宮中規矩,即便是陳慕月可以省親,也得要生了孩子才行。

  只是現在局勢不同,所以思索再三后,朱英覺得讓陳慕月回去省親,也是對目前情況最好的安排。

  當下聽到郭忠的問話后,問道:“于禮不合,這個禮是誰定的呢,是爺爺嗎。”

  只是一句話,頓時就讓郭忠立即跪倒在地上磕頭道:“老奴嘴賤,老奴嘴賤。”

  一邊說著,一邊抽自己的嘴。

  當太孫殿下提到陛下的時候,郭忠就知道這事自己不該說的。

  一旦這因此讓太孫殿下和陛下間有任何矛盾產生,都是屬于他的罪過。

  朱英擺手道;“不用如此,往后有些事情,不該問的,你就別問了。”

  倒沒有要責罰郭忠的意思,只是這里頭的關鍵,不能與人說,只需要心知肚明就好。

  郭忠當即不敢再亂說了。

  隨后朱英想了想吩咐道:

  “關于月妃省親這事,你去傳告邸報司,把這當做頭版頭條給寫進邸報里去,便就是最新的一刊里,盡早發行。”

  “務必要在半月內,把這個消息傳到南洋去。”

  “對了,另傳令京師水師,把抵達占城的航行路線告訴邸報司,抵達的大明海外第一站,必須是占城。”

  聽到這話,郭忠哪里還不明白真的是自己多嘴了,這里頭太孫殿下明顯有更為深長的安排。

  當下連忙趕著去傳令。

  回去的陳慕月,自然不會大嘴巴把自己要回安南的消息到處去說,只是告訴了一同前來的婢女小青。

  小青在得知這個消息后,自然也是極為欣喜激動。

  不過也同樣按耐住這個性子。

  宮里頭的規矩對于朱英來說不算什么,隨心所欲即可。

  而對于其他人來說,自然是森嚴的很。

  若是因此而導致別人妒忌而不能回去,那就可涼涼了。

  不過僅僅只是第三天,這個消息隨著刊登上京師邸報后,別說是宮里頭,便是整個京師都已經是知曉了。

  京師邸報每次發行的時候,宮里的每個妃子,或是管事的宦官嬤嬤,自然都可得到一份。

  這年頭也沒什么娛樂活動,看京師邸報可以說已然是京師及大明,甚至是大明周邊極為尋常的消遣了。

  朱英的本意,自然是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

  可是沒想到這樣的舉動,卻讓所有人都覺得是朱英極為寵愛月妃。

  八大海船,兩萬水師,一萬精兵護送月妃回安南省親,這樣的大手筆,也就是只有太孫殿下才能夠整出來。

  本來朱英的名氣就很大,本身也是極具傳奇色彩,這也導致所有人對于朱英這位太孫殿下都很是好奇。

  任何一點跟朱英相關的風吹草動,只要刊登在邸報上,那絕對是整個京師的邸報都要賣脫銷。

  這一動靜,如若不是大明,怕已經給朱英按上了情圣的名頭了。

  其中更是有許多小說家靈感爆發,直接來了一波幕后小故事。

  只是涉及到太孫殿下,這等寫作可謂是嚴厲禁止,也就只能是自己偷摸寫著看看,膽敢印刷的話,直接就要被拿下治一個大不敬之罪。

  “月妃可真是好福氣,竟然可以得到太孫殿下的喜愛。”

  “可不是嗎,誰還能有如此的恩寵呢,這可不是說回哪里,那可是安南呀,為了月妃,太孫殿下出動兩萬水師,一萬精銳隨同,聽著好像人不是很多,可這都是京兵營里抽出來的。”

  “能夠當太孫殿下的妃子,這月妃呀,當真是讓人羨慕。”

  一時間,后宮之中對于月妃和朱英的討論不絕于耳,顯然有越演越烈的征兆。

  最后還是寧妃出面警告了一番后才有所收斂。

  不過這都刊登在京師邸報上了,也沒有真要怎么去禁止的意思。

  關于調兵的事情,朱英在當日就已經跟老爺子說過這情況了,當然也是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

  雖說朱英已然可以說掌控了兵權,甚至是太孫令旨從某種程度上,已經和諭旨差不多好使了,但該有的章程朱英這里不會少。

  只要是涉及到兵權的事情,都會事先跟老爺子說明取得同意。

  這并不是說懼怕什么,而是對朱元璋的一種尊重。

  其實哪怕是朱英擅自下令,朱元璋也不會說什么,更不會說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一來是爺孫倆幾乎可以說是每天都在一起,前頭乾清宮,后頭就是坤寧宮了。

  別的不說,每日一起早膳和早朝,那是必然會一起的。

  如此緊密的關系,誰會去跟陛下那里打太孫殿下的小報告?那不是找死嗎。

  且這宮里頭誰還不知道,太孫殿下就是陛下的心頭肉,掌中寶。

  說起來陛下已經是臨近古稀之年,而太孫殿下才堪堪及冠,這大明未來數十年的天,可都是在太孫殿下的籠罩之下。

  誰若是被太孫殿下給記仇了,那么說往后余生,可就沒什么好日子過,也可能連日子都沒得過。

  也是基于這樣的因素,現在的朱英反而是越發沒有束縛的。

  比自己上位當皇帝還要輕松,甚至是權力更大。

  因為人總是會對未知而產生恐懼。

  對于還沒到來的事情,反而是更加的懼怕,當真的在經歷了,反倒是就沒那么擔憂了。

  用為所欲為來形容朱英,真的是一點都不過分。

  安南。

  當朱英的信件送到大弟子劉勝的手中的時候,這個已然是古稀之年的老人,激動得胡子都要翹起來了。

  李秀才在聽到消息后,更是放下手頭上的所有事情,急忙朝著劉勝這邊的府邸趕了過來。

  “怎么說,殿下有沒有在信中提到我。”

  李秀才語氣中滿是期待和渴望。

  來到安南之后,李秀才很快就如愿以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職。

  這個官職自然是朱英早就已經批準的,不過等到了地方后,劉勝才給他看。

  怎么說李秀才也是一個讀書人,到了安南后就擔當了教化的職責。

  在這方面李秀才曾經于西域群英城的時候,就已經是個中老手了,這里頭的章程當然是極為熟絡。

  而在安南本地,更有曾經朱英派遣過來的軍師趙秀才。

  當初讓安南這邊,隸屬于群英商會的帶兵統領趙飛,李老四等人去截取安南公主陳慕月,包括冒充安南使臣之事,甚至是想讓東家假冒皇子,便就是趙秀才的手筆。

  趙秀才在謀略才能之上,可謂是真正的心狠手辣,也沒有什么顧忌。

  自劉勝帶了五萬精兵駐扎安南之后,趙秀才,趙飛,還有李老四這些早些年便就已經潛伏到安南的麾下,也算是真正的迎來了富貴榮華。

  也可以是站在了明面上。

  朱英當然不會說虧待這些有功之臣,劉勝到來的時候,就帶來了朱英的令旨和任命,幾乎是人人都有豐厚賞賜,還有官職任命。

  劉勝看著熟悉的筆跡,他很清楚的認得,這些字跡都是太孫殿下親手所寫。

  尤其是里頭的一些通假字,簡筆字,更是太孫殿下獨有的習慣。

  哪怕是李秀才都已經湊到了跟前,劉勝已然是怔怔的看著這上頭的筆跡,而沒有什么反應,甚至都并未察覺到李秀才的到來。

  李秀才剛想說話把劉勝從沉浸里拉過來時,看到劉勝的神情,嘴巴突然就僵住了。

  作為曾經一起生活在群英城,而后更是共同跋山涉水,護送高產作物到京師的李秀才,如何不知道劉勝其實在心里,是把朱英當作自己的孫子。

  他更是很清楚的知道,劉勝來安南,其實并非是為了什么安南王的名頭,心里頭想的更多是為朱英把安南納入到大明的疆域中去。

  就名分上來說,劉勝是朱英大弟子,是師徒關系。

  只是在劉勝心里,在日久的陪伴中,卻又是把朱英當作自己的親人,孫子。

  這種很奇怪的矛盾感覺。

  卻一直存在于劉勝的心中,在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是很難說理解劉勝這般心態。

  而李秀才跟劉勝在一起這么久,自然是有所察覺。

  李秀才于察言觀色,揣摩心思上,也是有些心得,不然也沒辦法從西域那等魚龍混雜的地方活下來。

  良久,劉勝才從這字跡里回過神來。

  在那一筆一劃之中,劉勝仿若是看到了朱英在親口對他述說。

  是以才會如此的沉浸。

  初時,劉勝還沒意識到自己的身邊多了一個人,臉上的神情帶著幾分激動,欣喜還有落寞和思念。

  他知道,在大明的朱英生活得很好,那里有他親爺爺很是照顧他。

  比起大明皇帝,他劉勝又是何等的卑微。

  有些念想,只能是存在于心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