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01章明遼東長城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在草原的封鎖開始之后,不到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大量的草原部落就開始聯合起來。

  是大明逼迫他們不得不聯合。

  九邊的封鎖,第一時間受到最大沖擊的,便就是北元了。

  北元現在所掌控的草原疆域,基本上大半都覆蓋在大明的邊境之上,而這里的慕名對于大明的依賴性,也是極為強健的。

  不同于烏斯藏,也就是西域那邊,北元跟大明接軌的邊疆,是屬于大明的直管地界。

  在這一點上,就顯得極為麻煩。

  其實完全關閉對草原的封鎖,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走私販子還是可以進入到西域,然后從西域進入到草原上。

  但是這就要繞路東察合臺汗國,簡單來說距離上至少是相差了將近三千里地。

  三千里,還要繞路西域烏斯藏,東察合臺汗國,哪個走私販會如此的無腦。

  所以目前北元很難就感受到了危險。

  僅僅只是半個月的時間里,便就有二十萬大軍集結南下,叩關大明。

  網址.9ique

  遼東鎮。

  東起鳳凰城,西至山海關,長一千九百五十里。

  遼東鎮是九邊之中兵力最多,也是朝廷建設最大的地方。

  這里便是抗擊草原第一線。

  這里有著完善的遼東鎮長城的防御體系。

  在滿前時期消失明遼東長城,此刻是抵御草原的關鍵防御工事。

  遼東鎮的城防體系分為鎮城、路城、衛城、所城和堡城五級。鎮城有兩座,分別是遼陽城和廣寧城。

  鎮城下設東、南、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就是路城。

  各路城分管二十五衛,每衛滿額編制是五千六百人,有些衛單獨建立了防御性的衛城,如著名的寧遠衛城。衛下計有一百二十七所,所依托的城為所城,其規模較小。

  最低一級的是堡城,也稱臺堡,有一百零七座。

  目前在遼東鎮的兵力,總計有二十萬左右。

  便就是因為這里過于重要,兵將的實力也最為強大,所以說不可能讓誰來掌控。

  即便是臨時節制,也會在戰后立即取消下來。

  “這次的北元,可謂是來勢洶洶呀,一開始便就是二十萬騎兵,看來是真的想拿下遼東鎮。”

  朱元璋語氣帶著幾分不屑的說道。

  朱英道:“這次必然給予草原巨大之打擊,對于草原來說,也是一個教訓,就是看往后如何了。”

  “不過孫兒猜測,北元必然會向咱們大明請降,想要依次渡過這次寒冬。”

  朱元璋點點頭,而后道:“想來便是這樣了,不過其草原狼子野心,咱是絕對不會同意受降的。”

  “按照目前的情況,咱只需耗上他北元個兩三年,便就能使其元氣大傷,而后覆滅北元,自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朱元璋的語氣有些冷。

  對于蒙古草原,一直都是他的心頭之患,這一點從大明九邊諸衛就可以看出來。

  可以說在九邊,相當于有大明將近一半的戰力都布置在了那里。

  每一年還會耗費無數勞役,用于對九邊的各項防御工事的修繕。

  所以二十萬騎兵,聽上去確實很是嚇人,可騎兵能攻城嗎?

  尤其是明遼東長城,完全就是草原騎兵的噩夢。

  明遼東長城其實并不算高,很多地方便就是相當于兩米的土堆。

  基本上隨便架一個梯子就能通過。

  但長城的防御作用,并非是針對人的,而是針對馬的。

  沒有了馬的蒙古人,還能跟大明的將士相比肩嗎。

  便就是在朱元璋和大孫聊天的這個時間段里。

  北元對大明的沖擊開始了。

  蒙古人自然也不是傻子,不會說用騎兵去沖擊長城,而是事先會驅趕大量的奴隸,對長城的防御工事進行一個破壞。

  只要長城的防御工事出現一個缺口,那自然就能讓大量的騎兵迅速通過。

  但長城是一套非常完整的防御體系,有邊墻,墩臺,烽火臺。

  草原騎兵的集結是不可能說瞞過大明軍士的。

  更別提這次被任命的臨時遼東總兵,便就是藍玉了。

  對于這些老朋友,藍玉可謂是非常的熟悉,當烽火出現的時候,立即就是派遣出大軍進行攔截。

  草原攻擊長城,不會說只是在一個地方,而是同時對許多的地點進行一個摧毀。

  而大明的軍士則會在烽火狼煙的提醒下,開始進行應對。

  在這個時候,其實火炮作用會比較小了。

  因為火炮的移動速度太慢,在戰爭開始的前期,還是會以火銃手為主。

  而現在開啟的戰爭,是真正意義上火銃手的第一戰。

  自從火藥司開發出火繩槍后,便就一直在致力于大量的制造。

  朱英在這方面,也是提供出了不少的思路,比如說分段組裝。

  從去年火藥司每月產量僅一兩百支的情況下,不斷的投入錢財進行一個擴建,如今單單就火藥司麾下,制造火繩槍的工廠,就有十二個。

  目前大明火繩槍的產量,每月已然達到了四千之數。

  現如今遼東鎮這邊,便已然有三萬的火銃兵,已然在使用火繩槍。

  天寒地凍之下,火繩槍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干擾。

  畢竟遼東這邊在冬季來臨的情況下,很少會有雨水,除了說天氣特別冷,許多內地來的將士有些受不了。

  同樣的情況,北元騎兵也是需要面對。

  在草原的冬季,其實是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事,但今年北元沒有任何的辦法。

  如果不打,那么可能餓死的人會更多,甚至說北元的統治都會受到極大的挑戰。

  所以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現任的北元可汗,便就是額勒伯克,毫不猶豫的采取對大明的攻勢。

  某段城墻上,看著遠方密密麻麻的人群,城墻上的大明軍士顯得很是淡定。

  這些跑步過來的奴隸,一個個衣衫襤褸,干瘦如柴,跟送死沒有任何的區別。

  本身來說,也是被北元騎兵驅趕來送死的。

  在人群的后面,是密密麻麻的草原騎兵,只是在那邊看著。

  “咱們手里頭這火繩槍,平日里舍不得練習,畢竟火藥有限,打出去的可都是寶鈔。”

  “今日弟兄們可就不要含糊了,盡情的給老子去打,不過老子話可說在前頭,別給老子瞎打,這是給你們練槍的最好機會。”

  “一個個給老子瞄準了,不可浪費一顆火彈。”

  百戶大聲吼叫著。

  火藥的供給在軍中是非常之嚴格,每個百戶都是有著自己的配額。

  尤其是在作戰的時候,這些消耗可都是要統計的。

  隨著人群越來越近,軍士們也跟著緊張起來,但是沒有得到指令的他們,只是緊張的掏出火折子進行準備。

  雖然火藥經過了顆粒化,還有一些配方之類的改革。

  但是如今火繩槍的有效距離,已然是在百步之內,便就是百米殺傷。

  一般來說射擊的開始,都會控制在八十米內,若是過遠的話,殺傷力就很小了。

  百戶看著越來越近的奴隸,這些奴隸的面對那些黑漆漆的槍口,依然有著很大的恐懼,但是后邊的人群疊上,根本不會說有后退的機會。

  即便是后退,也會遭到草原騎兵無情的屠戮,對于這些奴隸來說,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沖垮面前的低矮長城。

  只要沖過去,便就自由了。

  尊貴的主人可就不會去管他們了,便是大明的軍士,也不會對他們進行搭理。

  待戰爭結束之后,他們就可以直接待在大明這邊。

  明軍會給予一定的糧食,讓他們有力氣進行一個遷徙安置。

  長期以來,大明對于草原的人口吸收,在奴隸這塊也算是不小了。

  是以沖過去的他們不會死,反而能活。

  “給老子打!”

  眼看著草原的奴隸軍已經來到了射程內,百戶一聲大喝,城墻上的火銃手毫不猶豫的點燃火繩,開始進行射擊。

  隨著一陣濃霧升起,噼里啪啦之聲絡繹不絕,大量的奴隸中槍倒在地上。

  在八十米這個射程之內,火繩槍的威力不說一擊斃命,但把人給打成重傷還是問題不大的。

  第一排的火銃手射擊完畢后,便就是第二排,第三排輪流上。

  三段式射擊在目前的火銃手訓練中,已然成為一個必要的項目。

  初期軍士們還是顯得有幾分生疏,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便也就越發的熟練起來。

  “大人,明軍的火銃實在是太厲害了,我們的奴隸根本沖不過去。”

  “這樣下去,便是所有的奴隸全部都過去,恐怕也不能打破長城的防御。”

  聽到匯報的草原將領,大喝一聲,隨即高舉手中的彎刀。

  數十名草原騎兵領命而出,開始對著長城進行一個奔襲。

  大明這邊的百戶見此,大笑道:“弟兄們,機會來了,誰若是能夠打下一個蒙古韃子,便可就是功勞到手。”

  麾下的火銃手聽著,頓時就來勁了。

  奴隸軍說是軍,其實就是一些苦命人,這些人是不會被計算到軍功之中的。

  可草原騎兵不同,每一個草原騎兵,可都是從小就進行訓練,只要打下一個,對于一個軍士來說,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獲了。

  呼嘯而上的草原騎兵自然不是說要來沖擊長城,而是要對長城上的火銃手進行一定的干擾。

  蒙古軟弓的有效射程大約跟火繩槍差不多,也就是八十米左右。

  但是明軍可是站在那里瞄準,而草原騎兵則需要在馬上射箭,準度這個東西就很難把控了。

  長城城墻上有缺口作為掩護,明軍也有頭盔作為保障。

  想要直接射中明軍面部,顯然是個運氣的活計。

  不過草原騎兵主要還是對明軍火銃進行一個干擾,只要進行一個拋射就可以了。

  顯然騎兵對火銃手的干擾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草原騎兵的干擾下,奴隸軍也開始于城墻下越發多了起來。

  沒有工具的就用手拋,有些帶著鋤頭就是開始挖。

  這里的城墻并非是跟城池那樣由石塊堆積而成,只要挖出一個洞,還是可以弄出缺口的。

  不過一個缺口,顯然就是用人命來堆。

  隨著第一梯隊的奴隸軍靠近城墻,第二梯隊也就上場了。

  第二梯隊的奴隸軍才算是真正的士兵,他們帶著梯子,長刀,直接進行爬墻。

  接下來就是冷兵器的交鋒。

  火銃手會退出一定的距離。

  而后開始使用弓箭。

  即便是火繩槍,也不可能說一直的使用下去,首先是身上佩戴的火藥有限,其次是火銃需要進行清理。

  而每個火銃手都會有攜帶弓箭。

  不過十來米的距離,基本上不需要準備,開弓就射便是。

  拉鋸戰的開始,代表著進行到白熱化的狀態。

  但是這對于北元軍隊來說可并不友好。

  即便是有著大量的奴隸軍,可是傷亡比相差是很大的。

  在殺死一個明軍的同時,代表著可能是十幾個幾十個奴隸軍的死亡。

  奴隸軍雖然對于北元來說死多少都無所謂,可真要是死光了,便就只能是騎兵上場了。

  像是這樣的景象,在整個遼東邊防四處可見。

  終歸有些長城的段落,還是被北元給奪取了下來。

  也僅僅只是奪取下來,哪怕是被打開了缺口,后邊依舊會有大量的明軍等候。

  尤其是明騎兵。

  在缺口出現的同時,明騎兵也隨之到來。

  明騎兵對奴隸軍,完全就是一場不對稱的屠殺。

  只是幾輪的沖鋒,沖過來的奴隸軍就徹底的潰散。

  一些聰明的奴隸,立即就匍匐在地上,祈求明軍的寬恕。

  對于這些奴隸軍,一般會有相應的明軍進行一個接收。

  而后他們就是生活在大明的疆域內了。

  不過初始進入到大明之后,不會享有大明戶籍,而是會以勞役的形式,進行一定年限的工作,表現良好的情況下,就會被授予大明戶籍,往后也算是大明人了。

  現在的大明富裕起來,尤其是在吃食的問題上,所以這些奴隸還是非常安心的。

  而在一天的戰爭打完之后,這些被明軍收編的奴隸軍,便會承擔進行對長城防御工事修繕的工作。

  說起來也是苦,推倒長城缺口的是他們,而后修繕的也是他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