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倭國投降的事情結束后,這也就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到來。
然而在這其中,最為不爽的或許只有在倭國的三王了吧。
“動作快些,燕王殿下有令,所有財務,人員,糧食,必須立即進行搬離,爾等只有半個月的時間,若是膽敢偷懶者,鞭刑十下。”
倭國投降的消息,自然在第一時間,就已經傳達到了倭國明軍所在。
朱英親自寫下密信,告訴馮勝最后的結果大概是占據三國之地。
針對于九州島來說,自然是整個南部地區,肥前國、肥后國、筑后國三國,為大明所要之三城。
而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馮勝立即下令,把目前所有占據的地方人員,物資,盡數朝三國進行遷徙。
對于倭國投降這樣的結果,馮勝是最為舒心的,這也就代表著他可以回到大明,并且只要不以次功勞自傲,換一個富貴余生,想來問題并不大。
馮勝心中清楚,現在的太孫殿下比之陛下最好的一點,便在于容納他人,即便是藩王,也只是安排到海外來,并沒有限制其他權益,終歸是有一條出路。
不過相比之下,最為難受的,就是朱棣,朱棡,朱榑三人了。
三國之割讓,這意識非常的明顯,這就是他們在倭國的藩地了。
這跟之前他們的想象完全不同。
最開始的時候,三人原本的想法,就是把整個倭國,至少也是九州島進行一個瓜分。
沒曾想到現在,每人就是掌控一座城池。
倭國的城池,人數可不算多,因為之前倭國早有進行過遷移的舉動,目前即便是收納倭國之百姓,加起來一座城池也不過十來萬人。
包含周邊的村莊來算,每座城池涵蓋的人數,必然不會超過二十萬。
“王爺,我們現在該如何辦。”朱棣麾下大將,朱能不由開口問道。
朱棣的面色有些陰沉,現在沒有具體的任命下來,不過大概率他所在的地方,可能就是倭國的筑后國了。
這里地處西部靠中,北邊便是和倭國本州島臨近的豐前,豐后兩國。
是面對倭國的第一壓力所在。
相比之下,肥前國的位置便是十分優越,在海貿之上與高麗,大明臨近,還有著自己的屏障保護,不用擔憂倭國侵犯。
便是肥后國,平原眾多,多產糧食,而南部的薩摩,大隅兩國,現在正處于明軍的統治之下,但凡有點實力的倭國武士家族。
要么是被覆滅,要么就是已經離開。
至少在數年甚至十數年內,無法形成什么威脅。
朱棣面色陰沉并未回答,而是轉頭看向張玉,自己麾下這個擅長謀略的老將。
張玉可不是什么泥腿子出身,本就是世家子弟,在元朝的時候,便就任職過樞密知院。
在如今的年紀,幾乎什么都算是見識過了,這也是朱棣一直委以重任的大將加謀士。
看到燕王的目光,張玉立即開口說道:
“王爺,在陛下的諭旨到達之前,我們應該盡可能把所有的錢財,百姓,全部都收攏起來。”
“即便目前不屬于我們的地方,也可以稍微用點手段,便是小規模出兵,末將認為也是可以的,只要諭旨一日不達,那我大明與倭國,便仍舊是戰爭的狀態。”
“倭國在京師投降的事情,按理說已然達成,但是從京師抵達到倭國九州島的諭旨,按照正常的行程,也須一月。”
“太孫殿下既然提前派遣人員過來傳信,依末將所看,可能一個半月抵達,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在這個關鍵點上,倭國的將士必然是有所松懈,若是此刻悄然之下襲擊豐前,或是豐后,筑前任意一國,則有極大可能一舉奪城。”
“退而言之,雖然筑后國的位置可能不是很好,但這未嘗也不見得是個機會。”
“按照太孫的性子,自然會對倭國商業,按照京師目前的章程,進行一個大明對倭國貨物的傾銷。”
“我等所占據之城,卡在倭國邊境,在戰事不開之際,便有著遏制倭國之能,屆時往來之貨物,必當有王爺的一份收益。”
張玉的這一番分析,可謂是深入淺出,意義重大。
原本有些煩躁的朱棣,頓時被打開了眼界。
其實這些事情,朱棣本就應該想到的,只是因為大明同意倭國投降,導致讓朱棣的許多謀劃,頓時化作了泡影。
處于這等糾結之上,便也就沒有了太多的想法。
現在張玉這么一點撥,朱棣頓時就反應了過來。
目前對于朱棣來說,有三部分。
第一,在倭國方面放松警惕的情況下,強行攻占一國。
站在朱棣的角度來看,可以預見在此次投降之后,他就不能再掌控這么多的軍隊了。
目前他的手里有十來萬大軍,但這之后,至少有一半往上,甚至可能更多,被重新調回大明。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安裝最新版。
這不僅僅是朝廷上的意思,也是目前麾下將士的歸家的渴望,朱棣無法阻止。
唯一能做的,就是許下足夠多的好處,讓大明的將士在這里得到田產,女人,從而安心跟隨待在倭國。
是以,即便是損傷大一點,也必須要攻占一城下來。
城中的財富,人口,包括女人,糧食,都是往后朱棣的底蘊。
什么通商,哪里有掠奪來得更快。
其二,在這之后,可能想要發展壯大自身的關鍵,就只能通過貿易了。
但凡進行海貿,或者跟大明通商之下,這里是必經之地,只要朱棣這邊足夠強大,就能強行奪取更多的好處。
這般算計下來,其實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清楚之后,朱棣意氣風發,開口說道:“便就議一議,如今對于本王來說,攻占哪個城池,最為快捷穩定,且有足夠多的好處。”
這話一出,顯然就是打算立即動手了。
免得生出什么變故,若是諭旨抵達,一切都只能作罷。
雖然猜測朱英那邊會讓使者來得慢一點,但這個事情也說不準,若是提前抵達了,豈不是功虧一簣。
早些把好處占據下來才是王道。
朱棣雖然說商議,但實際上目光還是放在張玉的身上。
朱能或許能打,也算是有勇有謀,可比起張玉這樣歷經兩朝的人精來說,便就相差甚遠了。
甚至于更多的方面,朱棣雖然是燕王,天生貴胃,但也不見得比之張玉厲害。
作為前朝舊臣,又經歷過蒙末亂世,大明開國。
人言張玉擅謀,在謀略上面,自然是不用多說。
見王爺再度看向自己,張玉也不藏著,直言道;“如今對于王爺來說,能夠攻占的自然只有筑前,豐前,豐后三國。”
“其中若是議起收益來說,自然是豐前,豐后兩國最為富裕。”
“不過這兩國,也是目前倭國兵力集結之地,每城之兵力,皆有十萬眾往上,想要一舉攻克,自是有些難度。”
“相比之下,筑前國則大不同,城中守備,頂天不過兩三萬之數,且并非是倭國精銳,最為主要的是,高麗軍亦是距離不遠,三日便可抵達城下。”
“以王爺與之道衍法師之關系,在這個時候,定然可以聯合攻堅,想來即便是衛光,也不會推辭此事。”
顯然張玉更加傾向于去打筑前城。
雖然收獲可能會少一點,但是勝在穩定。
而且有高麗軍的幫助,勢必可以一舉攻克。
雖然最終要分出一些利潤,但人口錢財糧食之類的收獲,也是非常客觀的。
現在講究的,是在跟時間賽跑,若是慢了,沒能一下就建功,那可就功虧一簣了。
張玉和朱棣有一事都未說,但心里很清楚。
擅自行動的事情,很有可能會遭到朝廷的降罪,如果失敗,遭受的懲罰恐怕是更重。
如今朱棣的麾下,雖有十萬軍,但戰兵只有三萬,輔兵七萬余眾。
在攻城這樣的事情上,主要是以戰兵為主,輔兵的作用比較小,尤其是這等快速攻堅戰。
然而,在聽完張玉的話后,朱棣卻沉默了下來,并沒有直接回答。
對于張玉所言,朱棣并不算是特別的滿意。
雖然是極為穩定,但收獲太少。
眼看王爺陷入沉思,張玉和朱能也只能安靜的等待著王爺的定奪。
在朱能看來,張玉所言,已然是極為完美的計劃了,而且這樣的想法,是朱能腦海中根本沒有冒出來過的。
現在的朱能還很年輕,知曉自己跟張玉比起來,有太多的不足,不過這正也是他學習最好時機。
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這樣的決策中心。
朱棣沉思之中,突然就站起身來,看向窗外。
這個時候,他在考慮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自己的體面。
這般做,到底值不值得。
毫無疑問,在張玉打開這個局面之后,有著很強軍事天賦的朱棣,嗅到了時機。
當張玉說聯合道衍的時候,他想到了更多。
既然可以聯合道衍,換一個角度來說,他也可以聯合晉王朱棡,齊王朱榑。
馮勝那邊肯定不會答應,他不會去冒被朝廷降罪的風險,這一點朱棣非常的清楚。
但是晉王朱棡,齊王朱榑,就完全不同了。
他們會跟自己一般,往后留在倭國發展。
這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但是,這需要朱棣主動出面,去跟晉王朱棡相談。
從體面的層面來講,朱棣的顏面是有些過不去的,好像有率先認輸的意思。
這就讓朱棣的心中,頗有些難受。
良久。
朱棣的眼神逐漸變得堅定。
有道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目前的機會,一旦錯過,可就很難說了。
當下,朱棣不再猶豫,喝道:“張玉”
張玉抱拳作揖:“末將在。”
朱棣下令道:“本王命你立即前往高麗軍所在,言明攻占筑前城之事。”
“屆時,本王將會委任你統軍三萬,聯合高麗軍行攻占筑前城之事。”
“與高麗軍言明,破城之后,人員,錢財,糧餉等所有之物,本王當與高麗軍五五分賬。”
張玉聞言,尤其是聽到讓自己領軍三萬后,頓時就眼前一亮,明白了王爺的意圖,當下回道:“遵王爺令。”
朱棣繼續吩咐:“朱能。”
“末將在。”
“本王允你統軍三萬,令你立即前往日向城,向齊王朱榑言明聯合之利,聯合齊王麾下,共同攻占豐后國。”
“并告訴齊王,事成之后,所得之錢財,糧餉,百姓,四六分賬,本王四,齊王六。”
到了這個時候,朱能哪里還不明白燕王殿下的意思。
當下抱拳作揖:“末將遵命。”
當吩咐完后,朱棣叫來親衛隊長伍合,吩咐道:“備馬,調三千騎,隨本王立即趕往肥后國。”
親衛隊長伍合立即回道:“末將遵命。”
肥后國,便是現在晉王朱棡駐軍之地。
這一刻的朱棣,合縱連橫之術可以說極為出色,真正的發揮出了歷史上于永樂大帝的軍事天賦。
高麗那邊有張玉出現,加之道衍自然不會錯過這等時機,可以說極為穩妥。
而齊王朱榑,不過是個弟弟。
朱棣直接讓朱能率軍三萬過去,則必然會因貪婪利益,從而一起攻城。
其實朱棣并不是很看好齊王朱榑,不過他的目的并不在于豐后城,即便是不能攻下,也沒有什么損失。
而自己,率三千騎兵,連夜趕往晉王朱棡那邊,商議聯合攻城之事。
分走六萬兵后,朱棣能用之兵也就剩下四萬。
這其中,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
算計時間,朱棣必然會拖到朱能那邊先行出兵,到時候即便是朱棡知曉了個中詳細,也沒有了辦法,只能和自己聯合出兵攻占豐前國。
朱棣自然會讓出一部分的收獲,大致也是四六分賬,甚至是三七也不是不行。
從朱棡的角度來看,朱棣是虧的。
但是實際上,朱棣才會是最大的那個贏家。
他的計劃,將高麗,晉王朱棡,齊王朱榑都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有道是法不責眾,京師那邊也不好過于怪罪。
而主要的是,筑前五成,豐后四成,再加上豐前哪怕是三成收獲,也已然吃的滿嘴流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