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一天是屬于朱允炆的。
因為就是在這一天里,根基欽天監提供的黃道吉日,朱允炆被正式冊封為太孫。
這也是在兩月前早朝,諸多藩王都在時,朱元璋親口定下。
“娘,我有些不舒服。”
春和宮中,天還未亮的時候,朱允炆就早早起來,獨自坐在春和宮的后院里。
旁邊的點點燭火帶來光明,他驅散了宮女,宦官,就這么一個人靜靜的坐著。
現在的朱允炆,可謂是百感交集,不管怎么躲避,時間總會前進。
從前,他一直都盼望著這一天。
后來,他一直想要逃避這一天。
昨夜,朱允炆輾轉反側,一夜未眠,無論如何,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這也就意味著,從今天早朝開始,太孫之位,將會徹底的離他遠去。
不甘心,
可那又如何呢,這兩個月,不管是一直作為他軍師的黃子澄,還是他崇拜的李景隆,亦或是他的娘親。
都在不斷的告訴他,大哥朱雄英的出現,他沒有絲毫反抗的余地。
所有人知道這件事的人,都在勸他,不要和大哥對抗,因為那是皇爺爺最寵愛的大孫。
僅僅才兩個月呀。
從父王薨逝,就突然冒出這么一個大哥來。
就這么一個身份不明的大哥,所有人開始信任他,認為他就是已經去世十年的大哥。
簡直是荒謬絕倫。
僅僅是因為年歲差不多,長得有點像,就可以這么直接認定嘛。
不過想起大哥的那張臉,還有那股子和父王近似的氣質。
朱允炆低著頭嘀咕道:“好像是真的很像。”
“可是,那又如何,那可是文武百官,是皇爺爺,是諸王,親眼看著下葬的呀。”
“從墳墓里爬出來,這可能嗎?這可能嗎!”
“那些肱骨大臣知曉了,在皇爺爺的震懾下,連質疑都不敢,涼國公更是直接認定就是大哥,憑什么呀!”
“可是,為什么大哥流落十年,還能有這般氣質,還能有這般智慧。”
“一個八歲的孩子,用了十年的時間,在大明邊疆外,那等苦寒之地,建立一個這么大的商會。”
“難道,大哥真的是繼承了皇爺爺還有父王所有的優點嗎。”
“大哥,你是上天派來,特意阻攔我的嗎?”
朱允炆就這般自言自語,足足大半個時辰,自問自答。
一直到,身后傳來腳步聲。
只聽聲音,他就知道,那是自己的娘親。
“傻孩子,都已經到了今日,你還是放不下嘛。”呂氏走了過來,輕輕撫摸著朱允炆的額頭,上面還有些淡淡的水漬,那是清晨的露水。
朱允炆聞言,看著天邊漸漸升起的亮光,良久,緩緩說道:“放不下,又能如何呢,娘,現在的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呂氏嘴唇蠕動半晌,最終沒有再說,輕輕一聲嘆息,將朱允炆涌入懷中。
左右順門,五位皇子也是早早起來。
“今天可是個大日子,眾兄弟都起得很早呀。”十八皇子朱楩笑著說道。
十六皇子朱旃道:“廢話,也不看看今日是個什么情況,今天的早朝,估計要很是熱鬧吧。”
“就是咱們的侄子允炆,恐怕心里頭不是很舒服,之前一直是盼著這一天,真到了今天,想必心中極為難受吧。”
“說實話,要換成是我,也難受得很,都已經在朝會中定下了太孫位,誰曾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太孫的位置,莫名其妙的就給截胡了。”
“真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們看看,長孫殿下進宮后,允炆侄兒可有半分動靜?”
“不過沒動靜也正常,有動靜那才奇怪呢,有父皇在上面看著,這年頭,誰還敢有什么反對的意見。”
“話說,大伙看到沒,現在長孫殿下在朝堂里,知道的大臣也不少,可見著有哪個提出什么異議來。”
“怎么說長孫殿下也是好多人看著下葬過的,現在突然冒出來,任誰都要懷疑一下子吧。”
“那些個御史言官,平日里氣節滿滿,在這個節骨眼上,卻是半點不吭聲,個個都精明得跟老狐貍似的。”
“所以呀,眾位弟弟,咱們可不要小看了那些個文臣,聰明著呢。”
大伙聽到這番話,若有所思的情況下,也是贊同點頭。
雖說皇子們年紀都不大,十多歲的樣子,但是既然是生在皇室,那自然從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按照往常的慣例,基本上十五六歲左右,就要離開京師成為藩王了。
在成長和智慧上,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的。
教導他們的老師,是整個大明最為出色的文人。
要知道,哪怕是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簡單一筆的,都是了不得大人物。
聽十六皇子說話的四位皇子中,唯有朱權眉頭微皺,說道:“十六哥,這些話最好不必在別人面前說起,我等兄弟,倒是關系不大。”
“假若是被有心人聽去了,傳到長孫殿下那里,怕是難以有個好印象。”
“或許父皇都會親自責罰下來。”
對于口不擇言,沒有絲毫顧忌和忌憚的十六哥朱旃,微微遲疑過后,他還是決定勸說一下。
畢竟在幾位年歲差不多的皇子中,朱栴的性格還是很豪爽大氣的,這也使得他在朱權心中的感覺不錯。
或許朱栴認為自己在五位皇子中,是年歲最長的,對于幾位弟弟,但凡有什么事情,也是幫著出頭。
就是在說話方面,有些太過于直接了點。
聽到朱權這話,朱栴擺擺手說道:“十七弟放心,這些我還是省得,再說了,這些話我就是在諸位弟弟面前才說,都是自家兄弟,沒什么好顧忌的。”
朱栴顯然對此沒有在意,朱權見此,也沒繼續了。
或許有些事情,只有自己吃虧過后,才能引起重視。
“好了,諸位弟弟們,多的話咱們也不說了,待會早朝上定是極為熱鬧,我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長孫殿下威風呢。”
“走吧。”
朱栴笑著說道。
嘴上是這么說,心里頭還是有些犯嘀咕的,在這最后關頭,連忙說兩句長孫殿下的好話彌補一下。
今日的京師,特別的熱鬧。
這份熱鬧,是在整個京師最為繁榮的地段,秦淮河畔附近街道。
因為自三日前,諸多高端的場所,不管是酒樓,茶樓,綢緞鋪子,首飾鋪子,亦或是米鋪等等諸多大場子。
早早就開始在整個京師進行宣傳,將會進行一個優惠大酬賓的活動。
優惠大酬賓這個詞,對于現在的大明百姓來說,有些新奇。
不過顧名思義,多少還是能猜出來幾分意思。
而后又有專門的人進行講解,說是在九月十二日這一天,凡是進店購買任何物件,都能享受八折優惠。
這樣的活動,倫古至今,完全是頭一遭。
打個最簡單比喻,原本需要一百貫鈔才能購買的商品,今天去買的話,只需要八十貫鈔。
足足少了兩成。
這等現象,足以讓整個京師的百姓,為之瘋狂。
誰知道,過了這個村,還能有這個店?
這次的活動,是包含了一切民生在內,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部都涵蓋在里面了。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情況,所有的百姓,全部都開始出動了。
所謂萬人空巷,不過如此。
各家商店門口,凌晨就開始有人排隊,因為商家們早就放出話來,這次的活動,是有限量的。
不僅僅是個人的限量,還有庫存的限量,排得晚得,可就買不到了。
平安茶樓前,張伯站在門口,看著空蕩蕩的茶樓,有些感嘆道:“這還是第一次,咱們茶樓的生意,這般清靜吧。”
旁邊機靈的小廝回道:“大人,若不是茶樓里離不開人,小的都想去排隊購置一番呢,這等事務,小的長這般大了,還真就從未聽聞過。”
“往日店家們不抬價就算好的了,這等八成折扣,太過于驚駭了。”
小廝說著話,目光卻止不住向街道上望去。
可以見到,凡是店上掛著紅布的,都是此次有折扣的店家。
而這些店家的門前,那真就是排起了長龍,一眼望過去,都望不到頭。
街道上,五城兵馬司的巡捕們,也是全員出動,似乎早有得到了授意,在各個路口都有巡捕守著。
掛紅布的店家旁邊,也有巡捕盯著,凡是有想要插隊的刁民,上去就是兩棍子打出隊伍,半點情面不留。
就算是某些大戶人家,甚至是勛貴家的管事,買辦,也是不給面子。
五城兵馬司的巡捕們,可是精明著呢,真正的大戶人家,哪會在乎這點蠅頭小利。
而面對這么公平的排隊,在京師生活著的老百姓,還真有些不習慣。
隊伍之中,難得的看見士農工商,盡皆站在了一起。
平日這些文人老爺,哪里可能排在小老百姓的后面,這不扯淡嘛。
不過對于那些沒有掛紅布的店家。
這可就是一種折磨了。
例如相鄰的兩家酒鋪,平日里打酒的生意,大致也不相上下,但是今日。
掛著紅布的店家,還沒開門呢,排隊的隨便數下都是幾百上千人。
而沒掛紅布的,哪怕已經開門了,也一個人都無。
這種區別,誰受得了啊。
可一想到八成折扣,誰舍得呢,這不虧自己的錢嘛。
受不得也只得是受著了。
這些掛紅布的店家,在此前也說明過,將會定于辰末巳初時間點,也就是九點的時候,統一開門營業。
所以哪怕現在天色已經微微亮,還得等待一個時辰方可。
即使這般,排隊人,也沒一個抱怨的。
你若是不爽,只管走便是,后面多得是人想要買。
奉天門外,文武百官已經在此等候了。
“今日這京師盛況,當真是百聞難得一見呀,八成折扣,老夫都想要去排上一手了。”
“大人說笑了,難不成大人家里就沒人過去早早排隊嘛。”
“哈哈,家里夫人,管家,仆從,除了留一兩人守家,基本上都去了,這等好事,哪還能錯過,也別說我了,你家難不成沒去?”
“嘿嘿,自當要去,必須得去,這等好事,不可錯過,我家那婆娘,一直嚷嚷著想要個金鐲子,這次京師的金玉樓,竟是也有八成折扣。”
“你可別說,從前日開始,家里那婆娘就天天在念叨著,都快把握耳朵念出繭來了,書都看不下,好歹是熬到了今日呀。”
“諸位大人,今日下官從家里到這來,差點就錯過了時辰。這街道上,委實是太過于擁堵了些。”
“到京師這般多年,還是第一次遇到這幫景象,原來咱京師城里,竟是有這般多人,出門的時候,可是把我都嚇到了。”
即便有著紀律,文官們還是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基本是在奉天門外,禁衛們也看得不算太嚴實。
顯然很多官員天未亮出門的時候,都被京師街道上的人群,給影響到了。
只不過官員們上朝是大事,街道上值守的五城兵馬司巡捕,會為其開通專門的道路上。
不然到了點,怕是有過半的官員都趕不來。
文官這邊如此,武官那邊基本上也差不多。
八成折扣的商品輸出,牽扯了整個京師。
唯有一些頂層的勛貴大臣,才不會被影響到。
藍玉等武將勛貴,聚集在一起。
比起文臣的隊伍來,要隨意得許多,以藍玉為中心,聚集在一起聊天。
城墻上的禁衛們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畢竟,下首那些最不守規矩的,都是自家上官的上官,真要按律行事,怕是事后就難受了。
“涼國公,今日長孫殿下,應當會正式參與朝會了吧。我等期盼今日,已有多時了。”
藍玉哈哈一笑,道:“莫急,待會就明白了,現在無須多言,無須多言。”
眾多淮西勛貴,均是心領神會,笑容滿面。
此刻,乾清宮前,朱元璋拉著朱英的手,問道:“大孫,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