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15章 李副廠長的反向用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從晉升工程師開始

第415章李副廠長的反向用法第415章李副廠長的反向用法  小吳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請問這位同志,您以前是宮里的御廚嗎?”

  “啊?我,我,我……”

  “您不用擔心,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了,您也肯定知道,不然您也不會來比賽了。”

  “呃……是,我是大清朝最后一任御廚總管,我姓王,四九城有資歷的老廚子基本都認識我。”

  “那您來比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是真看不慣八萃樓招牌太大,還是另有隱情呢?”

  “呃,沒有隱情,就是看他的招牌太大,天底下能薈萃八大菜系的,只有宮里的御廚,他們不配!”

  “據說三位評委有兩位是您叫來的,那關于評審方面,您怎么能保證公平呢?”

  “哼,我堂堂御廚總管,還不屑于作弊,這個問題,記者同志您盡管放心,菜是服務員端上去的,我們雙方各出一人去聽結果,評委根本不知道哪道菜是誰做的。”

  “那您有沒有考慮會敗呢,如果敗了,您不但要打雜三月還要鞠躬道歉,我們也會進行報道,你……”

  “不要說了!我不會敗的!”

  王御廚大手一揮,立即打斷了小吳不吉利的問話。

  但小吳是個記者,該問的還是要問個清楚。

  “請問王御廚,對方只有掌勺的馬華同志一人迎戰,您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要親自下手嗎?”

  “看情況來,必要的時候我會出手,我雖然上歲數了,但閉著眼睛也能做菜,好了,請您觀戰就行,我們要開始了。”

  小吳和助理立即退后,又看了看雙方立的字據,密切的記錄著現場的經過。

  三道菜,雙方各做一次,就地取材。

  跟當初林禎和傻柱比廚藝差不多,食材用同樣的,做法因人而異。

  第一道菜,雙方一致決定用豆芽。

  用最普通的綠豆芽,做出不可思議的味道。

  這道菜由關冬青對陣馬華。

  關冬青雖然佩服馬華做的蔣侍郎豆腐,但提起做豆芽來,他是一點也不怯場,主動請命打頭陣。

  他做的這道菜叫玉針探海。

  選豆芽一份晾干水分放入盤中,再倒上高度酒頭。

  邊上的婁曉娥問道:“當家的,他用高度酒泡,這不成了醉雞醉鴨一樣的醉豆芽了嗎?”

  林禎道:“他用的是七十多度的酒頭,不是為了吃酒味,應該是為了把豆芽點著,最大的力度保證豆芽的脆。”

  果然,關冬青將豬油燒熱烹出蔥姜蒜的香味,略撒鹽花,緊跟著淋上鮮蝦鮮貝蒸出的海鮮水。

  趁著鍋中突然竄出的火舌,直接澆到豆芽上。

  盤中的豆芽里的高度白酒瞬間被點燃,一道玉針探海瞬間成菜,鮮香撲面而來。

  婁曉娥笑道:“他這酒頭還有去腥的作用呢。”

  “沒錯,用了海鮮水的鮮,還不要一點腥,確實是年青一代廚子才能想起的發明,要是另外兩位老者,估計得墨守成規了。”

  另一邊馬華的豆芽也出鍋了。

  馬華為了不給師父丟臉,穩扎穩打,做了師父曾經教給他的一道菜。

  選一份豆芽晾干,再用雞蛋、淀粉、蝦油、蝦粉和少許鹽調湖。

  豆芽掛上雞蛋湖以后,過豬油炸了。

  撈出控油后,配上青椒絲、雞絲、火腿絲、料酒、白糖和秋油,再用花打四門的手法爆炒。

  出鍋后豆芽根根成型不斷,色香味俱全。

  這道菜正是林禎穿越前在網上看到過的噶禮豆芽。

  只不過自己又改進了一些。

  原本的噶禮豆芽只掛了雞蛋湖,他加了蝦油、蝦粉。

  而且爆炒的時候加了秋油,減少了原版表面看起來清澹的缺點。

  兩道菜由服務員端上去,馬華、關冬青和記者小吳都跟著去聽結果。

  劉玉華在邊上問道:“林禎,你不去看看?”

  林禎笑道:“不去,勝負已經分出來了,嘿嘿,肯定會讓你們大跌眼鏡的。”

  菜先端到了大領導所在的雅間。

  關冬青玉針探海的火還沒滅呢。

  為了防止做菜的人使眼色作弊,馬華跟關冬青約定,在門口聽點評,除了服務員外,誰也不準進雅間,記者小吳都不讓進。

  大領導看了這兩樣菜,心里挺稀罕的。

  噶禮豆芽林禎還真沒給他做過,因此他沒有分出來哪個是馬華做的。

  不過即便分出來了,他也不會帶著偏見點評,畢竟領導的格局在那擺著,不會耍小心思的。

  大領導先吃了一口玉針探海,果然清脆爽口。

  一股海鮮的清香,卻沒有一點腥味,吃在嘴里真是太鮮了。

  尤其是脆,真是太脆了,跟生豆芽一樣脆,但沒有生味。

  “嗯,好,這個玉針探海脆鮮爽口,一口下去豆芽在齒頰間斷裂,滿嘴都是海鮮與豆芽的清香,玉針探海,名副其實!”

  大領導說完,又吃了一口噶禮豆芽。

  瞬間就閉上了眼睛。

  “這盤豆芽一口下去,先是醇香護嘴,隨后又有清脆襲來,把火腿和雞絲僅有的一點油膩給中和了,更有層次感,手法老練,大火翻炒之下竟然根根不斷,比起玉針探海來,著實高了一手,說實話,玉針探海有些投機了,豆芽澆酒頭點燃,沒了翻炒的動作,也少了一絲熗鍋的煙火氣,因此我的點評是,噶禮豆芽勝!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娶了這么個名字。”

  大領導點評后,擺了擺手,兩位服務員立即點頭,將兩盤菜端到下一位評委那。

  門口的小吳快速記錄著,馬華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關冬青臉上不服,小聲道:“才一個評委而已,馬華同志,別得意的太早。”

  第二位評委就是哪個所謂的王爺。

  其實就是個舊社會的紈绔子弟,老爹是清末的王爺。

  大清朝沒了以后,他們改姓為金。

  雖然失去了錦衣玉食,但仗著舊時的人脈,在四九城過得相當滋潤。

  這位更是放不下自己的王爺架子,在解方前作福作威了十幾年。

  后來到了新時代,他就老實了起來,前幾年更是低調,人們都稱他老金頭。

  如今改開了,他似乎又看到了錦衣玉食在向自己招手。

  也不安度晚年了,光想著在臨死前能過幾年小時候的富貴日子。

  這次聽說王御廚找他當評委,要摘一家新開酒樓的招牌,當時就一路小跑趕過來了。

  本以為就他的資歷而言,這第一評委的位子非他莫屬了。

  不料想來到之后被領進了第二間雅間里。

  每道菜自己都是吃第二口,心里有些不高興。

  當服務員端過來第一道菜的時候。

  老金頭撇嘴道:“上一個評委是誰啊?這么大的譜?”

  服務員道:“對不起同志,我們不認識,也不能說,請您品嘗吧。”

  老金頭見過關冬青做的玉針探海,自然就帶了偏心。

  雖然也被馬華的做的菜震驚到了,但還是昧著良心道:“嗯這個玉針探海清脆鮮香,做法新穎不拘小節,比噶禮豆芽強太多了,噶禮豆芽雖然也好吃,但味道太復雜,清香勁就少了三分,我的點評是,玉針探海勝!”

  門口的關冬青聽了以后送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

  馬華卻是毫不在乎,笑道:“下一位李副廠長就能定輸贏了,希望你能笑到最后。”

  李副廠長剛結識關氏父子不久,并沒有吃過太多他們做的菜。

  事前王御廚和關滄海看不起野路子出身的林禎和馬華,也沒有提前作弊通音信。

  只想著輕易就贏了野路子的小年輕,絲毫沒有把八萃樓看在眼里。

  因此李副廠長看著面前的兩盤菜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那個是自己人做的,只能按口味來了。

  他相信堂堂的大御廚,肯定能贏得了林禎馬華的野路子。

  因此就拿起快子依次嘗了起來。

  馬華做的豆芽一入口,李副廠長不禁閉上眼睛露出了笑容。

  這味道,真是太精美了,忍不住點頭道:“鮮香脆口,層次感十足,真是一道難得的美味,好,太好了!”

  緊跟著又吃了一口玉針探海,放到嘴里嚼了幾下后,李副廠長的笑容瞬間沒了,趕緊吐了出來。

  “這誰做的啊?會做飯嗎?豆芽沒熟就端上來了,把人當傻子啊?還玉針探海,改名油澆生豆芽吧,失敗!”

  門口的馬華最終把臉上的笑容守住了,而關冬青已經懵了。

  不顧記者小吳的阻攔,一把推開門,搶過來李副廠長的快子夾起最中間,最低層的豆芽吃了一口。

  懊悔之情瞬間溢于言表。

  “唉……我大意了……怎么沒注意到這盤子是深底的呢?”

  盤子是深底的,因此酒頭點著后,外層的豆芽火候剛好,而最中間的由于太深點不著,等到熄滅時,中間的豆芽還是生的。

  大領導第一個嘗,吃的是火候剛好的,因此給了很高的評價。

  而老金頭吃的時候,已經嘗出火候不到位了,但為了能贏,他昧著良心硬說玉針探海勝。

  到了李副廠長這,由于沒有提前透氣,當場就露餡了。

  這也正是林禎剛才說的讓人大跌眼鏡的事。

  他知道這個老金頭會昧著良心偏關冬青。

  而且雙方是老熟人,做出的菜一眼就能認出來。

  但李副廠長認不出來,想作弊只有提前通信。

  但御廚遺老們都眼高于頂,不可一世,不屑于跟自己野路子出來的作弊。

  他們就是想徹徹底底的贏了自己師徒,以展現他們的御廚的優越感,因此不會提前和李副廠長通信做什么菜。

  最重要的是做什么菜都是現場現定的,想實時通信也不可能。

  因此林禎囑咐于莉,特意把李副廠長放到老金頭后頭。

  不管老金頭怎么偏他們自己人,不知道底細的李副廠長都會根據菜的實際情況而判定。

  那樣的話,以馬華的手藝,李副廠長每次評定的結果都得是馬華贏。

  這樣一來,比賽結束后,社死的不單有王御廚和關氏父子,還有李副廠長。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林禎本來想讓張麻子來的,一聽對方要請李副廠長,他立即就順坡下驢的同意了。

  相關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