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百三十二章 崇平帝子鈺,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紅樓之挽天傾

  日升月落,光陰似箭。

  賈珩之后幾天并未再回家流連于溫柔之鄉,而是始終待在京營,與京營將校待在一起,準備出兵前的各項事宜。

  首先是崇平帝早上一封特旨晉內閣次輔、少傅、禮部尚書韓癀為華蓋殿大學士、內閣首輔,以武英殿大學士、少保李瓚晉為內閣次輔。

  至此,大漢朝局局勢初定。

  之后,戶部侍郎林如海為欽差,前往太原督辦錢糧籌措一事,以便就地補給軍需。

  戶部尚書齊昆則是負責北平方面的糧秣供給,而倉場侍郎齊郡王陳澄則是負責往大同前線押運軍糧。

  就這般,賈珩率領京營的六萬騎軍,也到了啟程之期。

  崇平十六年,正月十九,天氣陰轉多云,略有幾許刺骨的寒風吹在神京城外剛發新芽的柳樹之上,而那斑駁了歲月的城墻之上,一面“漢”字大旗獵獵作響。

神京城,北城門門樓  “嗚!!!”

  伴隨著號角吹響,崇平帝立身在城墻上方,舉目眺望著浩浩蕩蕩,綿延數里的騎軍,漸漸遠去。

  六萬京營騎軍浩浩蕩蕩地離京,開赴太原軍鎮,而身后的六萬步卒則會在幾天之后,攜帶輜重、糧秣向著太原軍鎮而去,以便補充軍糧輜重。

  崇平帝將目光從遠方遮天蔽日的旌旗收回,問著一旁的內閣次輔李瓚,說道:“李卿什么時候出發?”

  李瓚說道:“微臣那邊兒也已準備好,即刻就走。”

  “有李卿坐鎮北平,朕也能高枕無憂了。”崇平帝贊揚了一句,目中現出感慨,說道:“這次戰事,希望一切順利吧。”

  這一次可以說是他乾綱獨斷,任用子鈺打的一次至關重要的一仗,如果再次取得大勝……

  子鈺,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韓癀望著遠處策馬奔騰的大軍,心緒也有幾許激蕩,倒不是為北征大軍,而是因為剛剛升任首輔。

  內閣首揆,禮絕百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施展政治抱負,從此青史留名。

  另外一邊兒,換了一身錦衣飛魚服的咸寧公主,遠望著那京營大軍,那張清絕、幽麗的玉容見著惋惜。

  她本來是要和先生一塊兒去的,但母妃不許,先生好像也覺得她去了是添亂,說來說去,還是因為有了堂姐。

  李嬋月秀美玉容之上見著擔憂之色,輕聲說道:“表姐,小賈先生走了。”

  表姐這般依戀著小賈先生,如今小賈先生去了太原,又是幾個月見不到了。

  咸寧公主拉過李嬋月的手,清眸盈盈,看向李嬋月,低聲道:“嬋月。”

  有時候,她還不如堂姐,堂姐還能跟著先生去打仗。

  “表姐,咱們先回去吧。”李嬋月道。

  咸寧公主點了點頭,目光眺望著漸漸看不見的騎軍隊伍。

  京中百姓經過三天輿論的發酵,已經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場戰事,可以說不僅是神京百姓,就是整個大漢都關注這一場牽涉兩國國運的大事。

  而寧榮兩府自然也收到賈珩領兵出征的消息,賈母打發了好幾輪小廝去打探情況,得知賈珩已經領兵出征,也暗暗提心吊膽。

蘅蕪苑  正是春日晌午,春光爛漫旖旎,溫度已經上升了許多,金色柔光披落在那一身蜜合色襖子的少女身上,那張粉膩如梨蕊的臉蛋兒,氣血豐盈,白里透紅,而微微垂首之時,耳垂上的耳釘熠熠生輝。

  寶釵坐在炕榻之上,小幾上放著一個竹篾筐,內里放著針頭線腦、剪刀等物,而寶釵手里縫制著一件單薄衣裳。

  倒不是賈珩的衣裳,而是女孩家的小衣,這些貼身衣物,寶釵和園子里的女孩兒都是親力親為,不假旁人之手。

  鶯兒柔聲道:“姑娘,大爺走了。”

  寶釵容色微頓,放下手中的衣裳,那張粉膩如雪的玉容現出一抹憂愁,輕輕嘆了一口氣。

  她如何不知。

  從回來之后,就沒有到她屋里說過一句話,也就那天上元節的時候見了一面,但當時人多眼雜,也不好多說什么。

  念及此處,心頭幽幽嘆了一口氣,聚少離多,大抵如是。

  如是過門兒就好了。

  鶯兒端過斟滿茶的茶盅遞將過去,說道:“大爺也太忙了,回來時候也就去了林姑娘的瀟湘館一回。”

  寶釵聞言,放下手中的針線,輕聲說道:“他要忙著外間的事兒,那天不是林姑父來了。”

  說著,接過茶盅,輕輕喝了一杯茶。

  鶯兒看向寶釵,壓低了聲音,說道:“大爺身邊兒的人多了,姑娘的事兒得早些定下來才是,起碼要讓老太太還有太太她們知曉才是,這次大爺如是立了功。”

  其實隨著賈珩封為一等武侯以后,或者說寶釵又長大一歲,心態多少有一些變化,想要公開與賈珩的戀情。

  或者說,就像朋友圈不公開的戀人,開始察覺出一些不對來。

  而就在寶釵面現思索之時,廊檐下傳來另一個丫鬟文杏的聲音,說道:“姑娘,林姑娘來了。”

  話音落下未久,正見黛玉在紫鵑和襲人的相伴下,進入屋內。

  “寶姐姐,在屋里做什么呢?”黛玉一襲湖藍色繡花蘭花衣裙,白色交領襖子,彎彎罥煙眉下的星眸,清瑩明亮,看向寶釵問道。

  寶釵起得身來,面帶笑意,狀其自然地拉過黛玉的手,輕聲說道:“顰兒,過來了。”

  黛玉嬌俏道:“過來看看姐姐。”

  珩大哥又領兵出征,她也只能尋著寶姐姐說幾句體己話了。

  在寧國府之中,在秦可卿跟前兒,黛玉總有一種自己是妾室(小三)的感覺,其實不大去尋秦可卿,反而因為上次的“換信而閱”,與寶釵多了幾許親近,已漸有幾分同侍一人的塑料姐妹情。

  寶釵拉著黛玉坐在炕榻上,輕笑說道:“他今個兒出征,也沒有過來向咱們道別呢。”

  黛玉道:“珩大哥他這幾天都在京營里,這場戰事看著比江南還要兇險一些,寶姐姐知曉緣故嗎?”

  寶釵杏眸見著訝異,粉膩玉肌的臉蛋兒梨渦淺笑,問道:“他沒給妹妹說?”

  黛玉輕輕搖了搖頭螓首,抿了抿粉潤唇瓣,道:“說的語焉不詳的,我也沒有多問,今個兒聽說爹爹過兩天,也要去往太原府,說是要籌措軍糧。”

  “那我就不知曉了,他回京以后,都沒有到我這邊兒呢。”寶釵梨蕊玉顏上笑意淡然,似是隨意說著。

  你是過來炫耀的吧?

  黛玉:“……”

  她還真不是這個意思。

  “珩大哥也是太忙了,秦姐姐那邊兒好像也只待了一天。”黛玉纖聲道。

  寶釵似感慨,似唏噓道:“是啊,剛回京幾天,就又出去了,這一年兩年的都在外面了。”

  當然,爵位也升的快的跟什么似的。

  黛玉柔聲道:“今年這場戰事,希望能早勝早回吧。”

  她與寶姐姐也算同病相憐了,自她和珩大哥定情以來,同樣聚少離多。

  釵黛二人正在敘話,外間丫鬟笑盈盈地進來說道:“寶姑娘,林姑娘,珩大奶奶說宮里賜了東西,送將過來一些,讓姑娘們挑選呢。”

  說著,幾個嬤嬤進來,手中做工精美的錦盒中,盛放著珍珠項鏈以及各種花樣的金銀珠玉首飾。

  寶釵輕笑道:“我不大戴這些,妹妹趕緊挑兩件,也好看一些。”

  黛玉柔聲道:“這是姐姐這兒,當然是姐姐先挑。”

  這嬤嬤也挺有意思,先送到寶姐姐這邊兒?

  寶釵看向那端著錦盒湊前的首飾,笑了笑道:“我瞧著都挺好的,宮里的物件外間果然是大不相同的。”

  說著隨意挑了兩件,一件是手鐲,一件是耳環。

  而黛玉也挑了一對兒耳環和鳳釵,讓紫鵑和襲人收好,兩姐妹坐在一塊兒重又敘話,能說的也只有賈珩。

  寶釵水潤杏眸轉而看向那少女,柔聲道:“妹妹是擔憂著他罷。”

  黛玉點了點頭,柔聲道:“姐姐不是也掛念著。”

  寶釵輕輕嘆了一口氣,道:“掛念又能怎么樣呢,也幫不上什么忙,咱們在家只能料理著府上的事,不讓他操心就是了。”

  黛玉“嗯”了一聲。

  怪不得他讓寶姐姐管著外面的鋪子生意,這也是知道她有這番能為。

  寶釵笑了笑,問道:“這次姑父回來,他有沒有和妹妹說著妹妹的終身大事?”

  黛玉容色愕然了下,抿了抿粉唇,有些不自然說道:“提及倒是提及了。”

  她這般和寶姐姐說,她不會嫉妒吧?

  寶釵水潤杏眸中疑色一閃而逝,輕笑道:“他可是向姑父提親了?”

  這都能猜出來,顰兒年歲也到了,以他的性情。

  黛玉輕輕搖了搖頭,又是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和爹爹說了下和我的事兒。”

  想起那天那人的直白和熾烈,怎么就當著爹爹的面說著,也不托個中人。

  寶釵聞言,拉過黛玉的素手,豐潤白膩的臉蛋兒笑意爛漫,說道:“姑父怎么說的?”

  “爹爹應下了。”黛玉玉頰微羞,聲音嬌俏說道。

  寶釵輕笑道:“顰兒妹妹是個有福氣的,咱們就等他什么時候回來了。”

  現在有了林姑父做主,婚事已是十拿九穩了。

  說著,摟著黛玉的肩頭,姐妹情深。

  此刻,京營十二團營之中抽調的騎軍分作幾隊,向著太原迅速抵近。

  而謝再義率領的五千騎軍先鋒,已經在昨日先一步奔赴太原。

  待夜幕降臨,大軍駐于同州,一頂頂帳篷在州城西南的大片空地上,而同州的知州以及州衙的官員,忙前忙后,準備著糧草輜重等物。

  一頂稍大的營帳之中,一架火盆中點著油火,熊熊燃燒的火焰映照著整個室內,驅散著黑暗。

  賈珩將手中的行軍輿圖放下,來到幾案之上,轉眸看向正在擺著各式碗碟以及菜肴的少女,問道:“瀟瀟,坐下吃吧。”

  兩個人落座下來。

  賈珩看向少女,輕聲道:“這會兒蒙古那邊兒想來已經打起來了,等趕到大同,別是來不及了。”

  陳瀟夾起了一塊兒雞蛋放到賈珩碗里,道:“女真雖然勇悍,但應該也沒有這般快,蒙古騎軍并非烏合之眾。”

  賈珩道:“但愿如此吧。”

  如果等到了大同,結果蒙古被滅了,這就多少有些尷尬。

  陳瀟柳眉之下,明眸定定地看向那少年,問道:“你也有緊張的時候?”

  賈珩搖了搖頭,輕聲說道:“緊張倒不是,而是天子寄于厚望,能否收得全功,尚未可知。”

  從先前海戰的情況來看,女真旗丁十分悍勇,京營騎軍能否在野戰中有一拼之力,這誰也說不了。

  陳瀟放下筷子,輕輕拉過那少年的手,寬慰道:“平常心就好,父王年輕時候也沒有你這般能征善戰。”

  她其實也能感受到他的壓力,這一戰如果不能取得大勝,宮里那位多少會失望。

  賈珩看向那少女,輕笑道:“那我這個女婿也算青出于藍了。”

  陳瀟聞言,妍麗玉頰微微浮起紅暈,目光現出一抹羞惱,拿起筷子敲了一下賈珩的碗,說道:“吃你的飯吧。”

  兩人默默吃著飯菜。

  賈珩放下筷子,拿過手帕擦了擦嘴,目光轉而又有幾分清冽之色涌動,低聲說道:“公文已經行至山西,命令調撥四十萬石的糧食,以備軍需所用,多半是不能湊齊了。”

  如果按著明朝戶部尚書畢自嚴《度支奏議》的記載,萬人一日需米二百石,即一人一日兩斤四,六萬大軍一日要耗米一千二百石,馬匹要一天一束草、三升豆料。

  糧草要按一個月的準備,那就是三十六萬石,四十萬料敵從寬。

  陳瀟清絕、幽麗的玉容上,目光熠熠地打量著那少年,道:“你是要打著晉商的主意?”

  賈珩輕聲說道:“晉商八大票號在太原都有商鋪售賣米糧,而曲朗先前已經去搜集八家晉商走私的罪證,消息也就這幾天,但此事還缺一個突破口。”

  念及此處,放下手中的茶盅,喚道:“李述。”

  “都督。”錦衣百戶李述從外間過來,拱手道:“都督,您吩咐。”

  賈珩面色謹肅,問道:“曲鎮撫送來消息沒有?”

  李述道:“回都督,還沒有遞送過來。”

  賈珩沉吟說道:“派人密切留意著,草原方面呢?”

  “正要回稟都督。”李述從袖籠中取出一節短竹筒,說道:“都督,奈曼部和敖漢部,相約攻擊蒙古,已經發兵。”

  這幾天過去,從原來的籌備階段到發動進攻,女真的吞并蒙古之戰也正式拉開序幕。

  賈珩從竹筒之中抽出箋紙,閱覽而罷,遞給一旁的陳瀟。

  陳瀟清眸閃爍,看完其上的文字,抬眸看向賈珩,粉唇輕啟,吐出幾字,說道:“兵貴神速。”

  賈珩道:“讓諸將傳令下去,官軍早點兒歇息,明日一早就啟程。”

  “是。”李述拱手而去。

  賈珩看向陳瀟,說道:“時間上又有些倉促,先與察哈爾蒙古的額哲通信,讓他先抵擋一陣。”

  如果收繳太原、大同二鎮兵權,查抄晉商,整個過程需要雷厲風行,不能拖泥帶水。

  “查抄晉商的事兒,我幫你做,你全力收攏大同兵權,調兵遣將,與額哲聯絡。”陳瀟聲音清冷說道:“有什么事兒我和你說。”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嗯,那也好。”

  瀟瀟現在也算是他的副將了。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又是過去三四天過去,賈珩率領騎軍馬不停蹄地向著山西太原府而去。

太原總兵衙門,官署  前后幾重門廳,手按雁翎刀的軍卒把守森嚴,而廊檐下的氣死鳳燈上以宋體印制著“太原總兵衙門”六個字。

  廳中,人頭攢動,涇渭分明,坐在左邊漆木梨花椅上的總兵王承,其實年歲五十左右,身形魁梧,面容雄闊,頜下胡須拉碴,目光炯炯有神。

  總兵的全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在邊鎮為總兵,在地方則加提督,一般為正二品,但也有高配從一品的武將,而王承就是后者。

  不遠處則是坐著山西巡撫顧秉和、山西布政使羅景文,以及山西都指揮向斌。

  因為太原是山西府治,不僅是巡撫駐節之地,還匯集了不少官衙,但因為王承手握重兵,兼之太原的特殊軍事地位,其人威權之隆不在巡撫之下。

  王承面色微頓,沉聲說道:“顧大人,京營騎軍這幾日就到,下發籌措錢糧的公文已經行于巡撫衙門,未知二位大人準備好大軍所需糧秣了沒有?”

  這個永寧侯興大兵而來,非要吃飽了撐的介入女真滅蒙古之戰,就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沖著整飭太原軍務而來。

  這位永寧侯,可不像北靜王那般好糊弄。

  顧秉和看了一眼羅景文,蒼老面容上見著笑意,說道:“羅大人,藩司糧秣可曾準備齊全。”

  羅景文面色遲疑,低聲道:“府中藩庫之中還有三十萬石糧食,但這是春耕到夏收之前應急的糧食,只能抽出二十萬石暫且供應大軍,之后讓朝廷轉運。”

  山西都指揮使向斌皺眉,沉聲說道:“京營大軍這次出動了六萬騎軍,這些攜帶口糧、輜重不多,需要我山西方面供應軍糧一月,戶部方面之意是山西方面先行籌措,然后事后戶部再核減酌免今歲夏糧,先將四十萬石糧食都支應上,余下的再行籌措。”

  這是林如海與齊昆提出的一個策略,一則是保證騎軍供應無缺,二來是適當節省運輸的人力。

  就是不再由戶部撥付這幾十萬石的糧食,改由山西藩庫就地供應,然后在當年的夏糧歸繳戶部的錢糧數目上全額減去。

  當然,后續還要從神京轉運糧秣,否則,山西方便也支應不了這么多糧秣。

  山西巡撫顧秉和白凈面皮上現出一抹正色,沉聲說道:“向都帥所言不錯,軍情急如星火,軍糧供給不缺才是當緊,余下的十萬石,讓山西下方的府縣再征調一些,十萬石也不是太多,各縣勻上幾百石也就是了。”

  這時,羅景文面上現出難色,說道:“顧大人,去歲山西秋糧就不少轉運至京供應,如今各縣都在打饑荒,只怕這十萬石糧秣也不好征集,還有其他豆料、干草,藩庫之中也并無補充。”

  顧秉和道:“但軍情如火,如果貽誤了軍機,可不是鬧著玩的,那就再苦一苦百姓。”

  征虜大將軍,配天子劍,可先斬后奏。

  羅景文說道:“下官要不再想想法子,下官的意思是否由京營從商賈手中買糧,也能解決轉運之難?”

  太原知府蔣彥,是一個面頰微瘦的中年官員,接過話頭說道:“藩臺大人所言甚是,既然朝廷要從神京轉運糧秣,不如在山西原地購置米糧,也省卻轉運浪費,這大軍多半不會只打一個月,聽說后面還有步卒前來。”

  如果朝廷拿出銀子購買糧秣,這可是一筆大生意。

  顧秉和手捻胡須,說道:“此事朝廷公文也有提及過,戶部派了一位部堂過來購糧。”

  “父親,京營的兵馬到了。”王承之子王登,風風火火地進入后宅花廳,向著王承,拱手道。

  王承看向一旁的顧秉文,說道:“顧大人,羅大人,向都帥,蔣大人一同去迎迎吧。”

  眾人點了點頭,離座起身。

  此刻,先一天到達的是果勇營都督同知謝再義先行抵達的五千騎軍,此刻這位以騎射聞名的京營騎將,喚停了身后的一眾騎軍,看向前方巍峨、高大的太原城墻。

  作為拱衛關中之地的重鎮,太原城墻較之其他城墻要巍峨許多。

  伴隨著“吱呀呀……”的沉重聲音,絞盤轉動,銅錠大門緩緩打開,不多時,只見從里間來了黑壓壓的官員。

  有文有武,逐漸接近至前。

  “前面可是謝將軍。”為首馬上的大同總兵王承,向著謝再義執韁抱拳。

  謝再義還了一禮,說道:“王總兵。”

  王承翻身下馬,隨后,恍若一聲信號,身后的軍將都紛紛下馬。

  而山西巡撫、布政使、太原知府等人也都紛紛下了轎子,從騎隊之后過來,來到近前,向著謝再義見禮,寒暄著。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