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零六章:泰山北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堂堂當朝國公,雖說比齊衡這位靠山王在爵位上低了,可明眼人都清楚。

  如今的這位靠山王只是名頭響亮罷了。

  真正的實權卻壓根不如這些這些國公的。

  遠的不說,就說剛剛離開的這兩位,那都是在軍中如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每個人的手下都掌控著大明的一支武脈。

  再比如說徐達、李善長。

  一個是中書省左丞相,大明第一元帥、功勛。

  一個是文臣之首,國公內唯一的一位文臣,中書省實際掌控者。

  可以說,大明的這幾個國公不光是爵位頂尖,實力勢力也是頂尖的。

  而齊衡呢?

  也就是大明第一靠山王的名頭讓人聽著咋舌外,還有什么?

  也就是一個安豐路被人稱道。

  可如今眼看著也要被瓦解兵力。

  原本他們都還覺得讓這位來做樞密院的掌院有些不解。

  可如今看到這一幕時,這才方知齊衡在這些老人的眼中是何等的存在。

  兩位國公都執后輩禮。

  尤其是他們發現,這二位在面對齊衡時所表現出來的神態,壓根不是那種只拘泥于表面的禮節。

  特別是那鄧愈。

  看待齊衡時的目光,那種崇敬的神情是藏不住的。

  不由的,眾人都開始重新審視他們這位樞密院的掌院。

  畢竟他們這些人當中大多都不是一直跟隨朱元璋從無到有的老人,很多人都是后來的戰斗中收編和發展的。

  對于齊衡這位展露鋒芒于早期的人物,還真是不太了解。

  只有那些老人,才能明白,在這些后輩眼中不過如此的安豐路,到底代表著什么。

  站在門口的齊衡,隨意的瞧了瞧這堂內的眾人后,想說什么卻又選擇了閉口,轉身朝著屋外離去。

  片刻后。

  一直都在王府內不顯山不露水,幫助齊衡統籌各地事務,處理瑣碎事務的余光道也來到了樞密院內。

  當初一直留余光道在之前的大將軍府以及王府內,是因為齊衡就算隱跡之時也都有安豐路的事務需要王府日常簽辦。

  如今他既然升任了樞密院的掌院,加之安豐路兵權基本被裁撤,雖然互相都沒有說。

  但原本安豐路獨立于朝廷自治的局面也將不復存在。

  所以齊衡很早便交代了周念,如今的安豐府知府,將來安豐府的一切都需要通過正常的渠道與朝廷交集。

  既然如此,那王府內余光道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意義。

  故此,便將其調任來樞密院充當樞密院都承旨之職。

  算是齊衡在樞密院的管家,負責各處的溝通交集,并且負責與皇帝之間的溝通。

  算是連接樞密院掌院、皇帝以及樞密院下屬之間的橋梁。

  這對于余光道而言,是再合適不過的職務了。

  雖然齊衡一直任用他來幫自己打理政務,但其實他對處政并沒有什么能力,相反,在交際,與人溝通中,是有他性格上的優勢的。

  而齊衡交代給他的第一件事便是組織樞密院中的屬官們,將朱元璋在朝堂上吩咐的幾件事擬出具體的章程,然后通過齊衡查閱后,交由朱元璋審閱。

  在沒有什么異議后,便開始在全國督辦。

  不過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壓根也不需要齊衡太過于操心。

  如果如今的明軍還無法鎮壓這些宵小,那明朝的大軍可就真成擺設了。

  至于再大點的事情,就不是齊衡愿不愿意搞的問題了。

  比如針對元朝舊部的攻勢。

  自從元廷退回到漠北后。

  朱元璋的態度基本上就很曖昧了。

  或許是他也很清楚如今的天下需要休養生息,所以并沒有鐵了心的去趁其病要其命,一股腦的將這些舊部全部鏟除,以絕后患。

  整個朝廷上下的中心思想就一個,恢復經濟!

  重建大明,從農耕開始。

  這第一步就是使全國上下開始有條不紊的恢復農耕,恢復生機。

  樞密院內獨屬于他的屋子里。

  齊衡攤開一幅地圖查看起來。

  在安豐府、金陵以及山東三處特別的標記。

  如今施才英既然到了山東主政一方,又被認定為自己的人,無論如何他都是脫不開關系的。

  尤其是朱元璋這么做的目的性很明白,就是要將安豐路曾經的發展照搬到山東,以山東為試點,驗證一下具體的效果。

  那他不管是為了配合朱元璋還是穩住施才英在山東的地位,亦或者幫助大明盡快的恢復生產力,都需要在這件事上費些心思。

  不然真讓李善長在中書省以及全國政務上坐穩了,到時候他還真對李善長沒了辦法。

  隨著齊衡的觀察和思考,他發現山東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差。

  一是臨海,靠著安豐府已經發展起來的海船技術,完全可以加大山東沿海地區的海運和海上貿易。

  以此來幫助山東行省盡快的發展起來。

  二是,山東行省與安徽相交,同時安徽南部的安豐府又與金陵以及直隸相交,再往東南走,便是江南。

  江南地區雖然也在近些年的戰火中淪為了廢墟。

  就好像那揚州。

  可是,伴隨著農耕的不斷恢復,江南地區依舊擁有著別處難以比較的優勢。

  加上金陵城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后。

  全國的經濟也都開始南移。

  這一點在歷朝歷代都是這樣的。

  無論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上一朝政治文化中心周圍的富戶都會隨之遷移。

  甚至朝廷都會主動的要求那些士族豪紳們遷移。

  因為古代的交通不便,這樣做有利于王朝的統治。

  這一點,從最近金陵城中的熱鬧景象便能看的出來。

  當然,金陵城不斷的繁華,除了朝廷有意的遷移外,也是因為金陵城毗鄰生產力爆表的安豐府。

  如今的大明,其實什么都不缺。

  唯獨缺的就是生產力。

  金銀之類并不會因為王朝的更替而大規模的減少。

  但金銀所能購買多少東西,這就要看這個王朝內部的產生力高低。

  生產力高,物資達到社會內部消耗的需求點,物資的價格自然會降低。

  反之,亦是如此。

  而伴隨著全國的富戶全部集中在金陵城后,無數的財富開始聚集在金陵城內。

  加上安豐府的強大生產力,正好便形成了一個良性的供需循環。

  金陵城內的百姓有錢,安豐府的百姓有物資。

  正好一個買,一個賣。

  想到這里的齊衡,突然眼中精光一閃。

  似乎抓住了什么關鍵的地方。

  安豐府作為如今的糧食生產基地。

  每年的糧食生產會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因為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而出現生產力再次暴增的局面。

  這樣一來。

  困擾安豐府的一個問題就會暴露。

  土地!

  安豐府境內的土地雖然利用率還很低。

  可正常情況下不是所有百姓都擁有改變特定環境能力的。

  比如當初他在安豐府時命周念承建的產糧區。

  那是動了大工程后,才出現的局面。

  如果沒有這個大工程,像兩城之間的大片土地都是無法耕種的。

  原因非常的多。

  水、運輸就是兩個最大的問題。

  普通的百姓不可能每天走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去種地吧?

  同樣百姓也不可能每種一塊地就自己挖一口井吧?

  所以,這就導致了雖然很多土地都是很好的,也是可以使用的土地,但大多數卻都被劃入了不可種植的范疇呢。

  這樣一來。

  安豐府境內的土地利用率雖然還不是很高,但土地耕地依舊會出現一個極大的缺口。

  首先金陵城周邊就是一個極大的供需點。

  每天都在不斷的吃進無數物資。

  可糧食和物資的供應力度卻上不來。

  到時候,必然會開始向周邊所輻射。

  亦或者開始走精細化的道路,像齊衡在安豐府時一樣,繼續由官府為主導,開始建造更多的產糧區,建造更多的村鎮,甚至城池。

  當然,為了保證安豐府的特殊地位繼續維持,這一點周念一定會這樣做的。

  畢竟,周念是從頭到尾跟著齊衡做這件事的,也算是駕輕就熟。

  不過,安豐府地方還是太小。

  加上江南地區的生產力不斷恢復,一定會漸漸的分割其固有的地位。

  雖然百業以農為首。

  但也注定農業是最基礎的產業。

  安豐府除了加大自身在農業方面的優勢外,產業升級也是之后必經之路。

  不過,這還需要一些年頭。

  如今該考慮的還是山東。

  但正如這個道理,安豐府的缺點很明顯,那就是地域土地太少。

  可以直接利用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如今在戰火之后幾乎人跡罕見的山東,卻在這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山東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而最缺的,就是人!

  沒有人,就沒有生產力。

  安豐府則因為這些年經濟的發展和糧食的充沛,已經成為周邊行省人盡皆知的富庶之地。

  自然會出現人口暴增的現象。

  加上金陵城的人口增加,整個周邊區域的人口更是快速的飛升當中。

  這樣一來,如果山東能夠跟安豐府產生什么聯系,那么就能幫助遠在山東的施才英快速的度過最初,也是最艱難的時期。

  尤其是當齊衡看到地圖上,早在隋朝時期建造的大運河時,更是堅定了他這個想法。

  有了大運河的存在,三地之間的交通便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安豐府的造船產業完全能夠支撐這一需求,同時還能進一步的激活安豐府除農業之外的其它產業。

  山東日后該在什么產業上發展,齊衡還沒有想好。

  但如果幫助山東快速的增加人口,大興農業,辦法卻非常的多。

  安豐府如今不知道有多少財富是處于閑置的狀態。

  卻因為土地的缺少而導致財富無法流動。

  那么,如果這個時候給出一個特殊的利好政策,那么以山東特殊的地理條件,以及大運河的交通便利條件,必然可以吸引無數的商人前往山東購買租賃土地搞農業生產。

  當然,單純的將安豐府的人吸引到山東,這種粗暴式的輸血方案還是不可行的。

  這只是初期時效果最好的辦法。

  并且,這些商人前往山東,還有那些勞力前往山東,也不過是為了賺錢。

  如何讓山東自身快速的發展才是重點。

  而前期商人們租賃購買土地的錢財,便可以讓官府不斷的完善境內百姓的民生問題。

  比如,鼓勵生育。

  三胎后每戶派發多少銀兩。

  亦或者幾胎之后可以減免賦稅。

  同時,修建恢復城池民房,興建教育,交通,大興工廠增加就業崗位。

  當這些基礎條件完善后,整個山東就會成為一個香餑餑,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定局。

  當然,其實這些只要有錢,有糧,就可以直接做。

  可如今以朝廷的財政狀況,是絕對不可能給山東如此大的支持。

  更何況如今中書省是那李善長在主持,就更加不可能了。

  所以,在初期時如何快速的擁有財富,吸納更多的商人資本前來,才是重中之重。

  而這一點,他齊衡正好都有。

  不管是沈萬三在暗中發展的隱性資本,還是周念所處的安豐府知府的位置,都可以為此給他們提供便利。

  想到這里,齊衡便開始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信中。

  隨后便命人送往了山東施才英以及安豐府周念,命他二人擬出詳細的章程。

  至于他自己,只需要在朝中配合他們督辦就是。

  轉眼間,便是三個多月。

  在齊衡的牽頭下,很快施才英便和周念一同制定出了一整套治理山東的章程出來。

  并且周念還主動提出可以幫助他們前期提供不少的各類谷物種子,以及耕具。

  這些東西在安豐府早已是堆積如山,生產過剩了。

  不過因為是公家東西,只能是以借調的方式前期提供給山東,等山東年景好點后再支付銀兩。

  既幫助了施才英,也幫助了周念解決沉積之物。

  對此,施才英是萬般感激,不光是周念,還有齊衡。

  當施才英第一時間抵達山東并且了解了那里的情況時,當場便有種暈眩的感覺。

  慘,太慘了。

  不光是沒有銀兩,是什么都沒有。

  人也沒有,耕地也沒有。

  糧食銀兩更是沒有。

  導致他壓根都無從下手。

  不過好在齊衡給出了計劃,給他解決了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沈萬三也在這期間成功的以意外身亡炸死脫身。

  徹底擺脫了朝廷的束縛,開始全身心的投入進幫助齊衡打理民間資產的事務當中。

  當然,還附帶著經營齊衡的封地。

  不過,三個月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

  如今山東僅存的人口還處于饑荒當中,

  靠著這三個月以及周念那邊調集的耕種耕具還有土豆紅薯玉米等種子,施才英總算是解決了現存人口的吃飯問題。

  與此同時,發展山東的計劃也正式擺在了臺面上。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向朝廷要政策的問題。

  以山東如今的狀況,若沒有政策的傾斜支持,那真就是神仙也難救。

  所以,施才英專程命人將他親手寫的書信送到了齊衡的手中。

  內容大概就是請齊衡幫助他在朝廷中斡旋。

  至于他報給中書省的奏折,也不出意外的被中書省給冷藏了起來。

  所以施才英才不得不親筆書信麻煩齊衡出面了。

  樞密院內。

  經過這三個月,齊衡對于樞密院的一切也都熟悉了。

  下面的屬官對這位長官也漸漸熟絡起來。

  整個樞密院也按照往常的方式在正常的運作著。

  齊衡的專屬大堂內,剛剛看完施才英來信的齊衡,正思考著如何解決這件事時,余光道便稟告后走了進來。

  對著堂上的齊衡說道:“大人,陛下命人知會,請所有官員到奉天殿內議事。”

  聽到余光道的話,齊衡一愣。

  這大晌午的,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嘛?

  在打發余光道離開后,齊衡便對著身邊的薩仁說道:“知道皇上要議的是什么事情嘛?”

  薩仁聞言立刻回道:“昨日都察院派出去的十三道御使回來了,陛下在聽到他們的奏報后大喜,或許與今日這件事有關。”

  聽到薩仁的話,齊衡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隨即起身便朝著奉天殿而去。

  當齊衡來到奉天殿沒一會兒的功夫,整個大殿上的大臣們便都來齊。

  而朱元璋也從后面走到了殿前的龍榻之上。

  在百官拜見過朱元璋后,朱元璋這才開口說道:“知道咱這時候叫你們過來所為何事嘛?”

  見百官不解,朱元璋這才笑著說道:“之前咱命都察院的劉伯溫派出了十三道的御使,前往各地查探各地的官員,挑選出一些能臣干吏。”

  “如今,這些御使都回來了,其中有一件事咱聽著挺有趣,現在讓他給你們講講。”

  說完,大手一揮。

  那臺下的御使便立刻走到了奉天殿的堂中,于百官面前奏報道:“臣此次奏報的乃是揚州知府楊憲!”

  “自從楊憲署理揚州之后,不建衙府,將六千余兩府銀全部用于為返鄉農戶安家。至今,揚州府衙仍是三面斷壁,一片草頂。”

  “知府楊憲仍然在那幅石案上理政。”

  聽到御使說完這些,殿中的大臣們紛紛小聲議論起來。

  有贊賞的,也有貶低的。

  請:wap.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