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十七章:教你中庸之道,你領悟了帝王之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聽著朱元璋的話,齊衡斟酌了下,指著一旁火爐上的茶壺,問道:“大哥,你覺得這火爐上的茶壺有用嗎?”

  朱元璋順著齊衡手指的方向看去,疑惑道:“茶壺燒水,自然有用。”

  齊衡點點頭,起身來到茶壺的旁邊,提起茶壺的把手,說道:“大哥接住。”

  看著面前滾燙的茶壺,朱元璋無從下手。

  “恩公,這如何下手?”

  齊衡將茶壺放下,道:“現在能拿起來嗎?”

  朱元璋順手提起把手。

  齊衡笑道:“大哥可明白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看著手中的茶壺,喃喃道:“恩公的意思是告訴咱,用人就像提著茶壺,四周雖然滾燙,但只要拿對了地方,就可以用......”

  顯然,朱元璋很聰明,一點就通,并且能夠聯想到齊衡是在借此事說李善長的事情。

  齊衡點點頭,隨后似回憶一般,說道:“我記得....我師父曾經說過一句話,用人之長,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無可用之人。”

  “上位者,首看用人。”

  說著,拿起面前一本記載劉邦有關歷史的書卷,看著書卷卷皺的模樣,笑道:“大哥應該經常看這本書吧?”

  朱元璋正品著剛剛齊衡那句話的意思,聽到齊衡發問,忙抬頭看去。

  隨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對,咱覺得那劉邦跟咱還挺像,都是窮苦出身,就想著多讀讀他的事跡。”

  齊衡點頭。

  “那大哥覺得劉邦這人何以取得天下?”

  對于這個問題,朱元璋似乎早有看法,接口便道:“民心!”

  “劉邦得了民心,有百姓支持,反觀項羽,雖勇猛,但殺心過重,手段太過狠毒,所以不得民心,最終天下為劉邦所得。”

  齊衡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還有其它嘛?”

  朱元璋左右想想,搖了搖頭。

  齊衡緩緩道:“古之帝王者,皆有根基。如秦皇,乃秦國后繼之君,承秦國六世之余烈,方做到了覆滅六國,統一天下。”

  “如盛唐之開國之君,李淵,本就是隋朝關隴士族集團一員,唐代隋治天下,說到底,不過是關隴士族集團換了一個支持的人。”

  “而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其本就是北周外戚,發動兵變取得的天下。”

  “還有宋朝,甚至是如今的元朝,其背后都有支持他們的利益集團。”

  “講透了,他們本就是撥弄天下這局棋盤的棋手,得了天下,不過也就是贏了對面的人罷了。”

  “而劉邦,起于微末,一路走來,靠的是天下百姓,背后支撐他的力量,是百姓。所以大哥你說他是因為靠著民心而得的天下,一語中的。”

  說著,齊衡為朱元璋斟了一杯茶,也給自己倒上一杯。

  “想要取得天下,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背后都需要有人支持,除劉邦外,那些皇帝背后支持的都是擁有強大資源實力的士族。而劉邦靠的是百姓階層。與他們有本質上的區別。”

  “說這些,是為了給大哥梳理其中的關系,同時也是在告訴大哥,背后力量來源于百姓和士族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人才。古時士族掌握絕大多數的才學和才能,往早了說,普通人家可能連紙都沒見過,他們從哪學來的才能?而擁有了士族的支持,就有了爭奪天下的錢糧兵源,也有了取之不盡的人才可用。”

  “這就是為什么從比例上來說,大多皇帝背后都是士族。”

  “但劉邦區區一個亭長出身,即便有了百姓支持,他又何以取得天下?”

  “在齊衡看來,劉邦之所以能得天下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用人!”

  “漢初三杰,蕭何、韓信、張良。”

  “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韓信,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

  “此三人任何一人的才能都遠勝劉邦,無論才學、治政、行軍,劉邦都無法勝過任何一人。”

  “可這些人的才學之所以能徹底的展現,卻都離不開一個人,劉邦!”

  “沒有劉邦,張良之策出不了千里,沒有劉邦,蕭何之才無民可治,韓信之謀,無兵可用。”

  說到這里,齊衡便停了下來,他清楚,朱元璋需要一點時間來品味。

  往日里,通過別人的話,還有自己從書中讀來的東西,朱元璋雖然也能看出一些東西,但從未有人能如此清晰的其中脈絡呈現在他面前。

  正如齊衡所言,古之帝王者,必有所倚。

  要么跨過士族,靠的是百姓階層,要么就是士族推舉出來的領袖。

  而通讀古今,唯漢高祖劉邦起于微末,純粹依靠著百姓的力量取得天下。

  他為何能區別于其他皇帝,這么特殊?

  用人。

  曾經他也在書中讀到過劉邦那段話。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雖然也知道用人之重要,卻沒有像今天這樣,在齊衡的話語中清楚的體會到用人之重要所在。

  更加沒有深刻的剖析過整個天下的組成部分。

  因為這些不是曾經的他該想的。

  看著沉默思考的朱元璋,齊衡一口將杯中茶水喝了個干凈。

  洋洋灑灑的一番解說,讓齊衡此時口干舌燥。

  不過,他之所以講這么多,可不是為了在朱元璋面前表現。

  除了為他解答用不用李善長這個問題外,還想通過這個方式給朱元璋一點信心!

  從鄭光祖給他的那份情報上看,此時的朱元璋礙于大帥的自尊,在看到黃崗城的發展后有了一些失落的情緒。

  但說到底,這些失落不過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

  既然他不自信,那齊衡就給他點自信。

  讓他知道,他自己才是如今義軍的關鍵所在。

  看著臉色漸漸恢復清明的朱元璋,齊衡問道:“大哥可明白了?”

  朱元璋點點頭,道:“恩公是在教給咱的是帝王之道,是取天下的辦法!”

  齊衡聞言頓時一愣。

  忙不迭的說道:“大哥,齊衡教你的是用人之道,不是帝王之道。”

  “就比如說,大哥該考慮的不是用不用李善長,而是如何用他。比如,大哥想聽講解經書,那十個齊衡也不如李善長一人.......”

  可還不等齊衡說完,朱元璋便道:“恩公不用解釋,咱懂......”

  說著,還跟齊衡使了個眼色。

  搞的齊衡都困惑的回想起剛剛的話。

  “剛剛我說的是帝王之道?”

  一直到午時,朱元璋這才放過了齊衡,從大堂中走出一同去吃飯。

  迎著日頭,走在路上的齊衡還依舊有些懵。

  這一上午的時間,他都在懵圈中度過。

  跟朱元璋的教學過程,讓齊衡突然想到了前世的一個段子。

  “有一天孩子問了父親一句話:為什么有智慧的人,都會很年輕就死掉了?父親回答到:你在花園里,想摘一朵花的話,你會想要摘那一朵?孩子回答道:我會把最丑的那一朵摘了。父親本想回答:不對。但是最后卻問了一句:為什么要把最丑的花摘了?孩子回答道:我的花園,容不下那些沒用的東西。”

  父親本想教導孩子中庸之道,可沒想到孩子領悟了帝王之道。

  這正如這一上午齊衡與朱元璋之間的交流。

  很多東西齊衡想說的意思是一回事,而朱元璋領悟的意思卻是另外一回事。

  此時的齊衡內心還真是有些佩服身前的朱元璋,這樣的天賦他不當皇帝誰當。

  想想歷史上這個窮苦出身的人卻能率領軍隊打敗那么多強大的敵人,他可曾學過什么兵法?

  字都不識幾個,他能學個什么兵法。

  這完全倚靠的就是自己在不斷的戰爭中學習來的經驗。

  原本還想趁著教導朱元璋的時間來潛移默化的改變他思想,如今看來是沒戲,指不定一句話說錯還可能起到反面效果。

  此時的齊衡已經打定主意,打死也不再叫朱元璋了。

  為此,他還狠狠的夸了李善長一番,說他文采出眾,飽讀詩書,是教導朱元璋的最合適人選。

  不管怎么說,讓他們兩個人去互相折磨吧,自己打死也不參與了。

  就在眾兄弟們吃著午飯時,馬秀英突然笑著走出來,對朱元璋問道:“元璋,跟先生學習了一上午,感覺怎么樣?”

  聽到馬秀英問這話,朱元璋立馬興高采烈的說道:“妹子,說真的,你還真給咱出了個好主意,跟恩公學了一上午的時間,咱是驚為天人,以往咱認定的很多東西都被顛覆了。”

  “怪不得各朝各代的朝廷都要科舉選拔讀書人,當官的也都是讀書人,這里面的學問大了去!”

  聽著朱元璋在那里海吹自己,齊衡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更加堅定了他要將李善長放出來的念頭。

  而隨著朱元璋對自己的海吹,搞的一旁的徐達都瞪著眼睛看了過來。

  瞧著這位明朝的第一名將,想著他日后搞出來的功績,齊衡急忙避開了他的目光。

  一個朱元璋就夠受了,再來個自學成才的天才將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