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六十三章 流求(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

  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上,白玉樓起了一個大早。

  用豬毛刷子、雪花鹽刷牙之后,白玉樓又吃了熱乎乎的水煮饅頭和魚肉罐頭。

  考慮到船上不好生火,化學公司推出了生石灰加熱套餐,生產了一片生石灰,裝在木桶里面,木桶內側用水泥抹了一層,避免潮濕的空氣進入。

  到需要使用的時候,用大勺子舀一勺,放入特定的加熱鍋里面,就可以迅速加熱罐頭和硬邦邦的凍饅頭。

  對于長期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海軍戰兵而言,生石灰加熱套餐,給他們帶來非常多的便利。

  囫圇吞棗的吃了早餐。

  探索隊開始登陸,戰兵們帶著武器和工具,踏上了基隆。

  基隆的地形非常奇特,就是如同一個雞籠,這也是該地名字的由來,基隆是一個天然的優良深水港。。

  登陸之后,白玉樓迅速找了一片適合建設港口的區域,開始伐木建寨。

  現在的木船時代,港口可以在水深10米的海岸附近,如果是后世的鐵船時代,那10米的水深是不夠的。

  有鋸子、斧頭等工具,加上一百六十多人一起努力,他們很快就清理出一片面積近三萬平方米的空地。

  削出一些大原木,粗略進行燒烤處理,特別是打算插入土里面的那一部分,直接將表層燒碳化了。

  然后挖出一條壕溝,將原木棒插入壕溝之中,填上土石之后,就形成了一個簡易的木寨子。

  為了避免被人點火,又用粘土和干草混合,貼在木墻外層。

  同時又建了幾個十幾米高的木瞭望臺,作為瞭望臺和臨時燈塔使用。

  完成這些工作,已經是四天之后。

  有了一個相對牢固的據點,白玉樓終于帶著50名戰兵,向基隆寨的南面內陸探索過去。

  根據鄭森的資料,基隆煤礦就在基隆港南面的內陸附近,距離海岸線大概5~6公里的區域。

  其實如果走淡水河的北支流,也是可以直達基隆煤礦的,只是此時的淡水河,沒有經過河道梳理,船只根本進不了北支流,哪怕是平底沙船也沒有辦法。

  因此白玉樓只能從基隆登陸,再向內陸探索。

  一路上,白玉樓利用自己的武功,硬生生開出一條路。

  電流推動操控著鐵砂,仿佛高速噴射的金剛砂水刀一般,一瞬間,面前的十幾個大樹被攔腰截斷。

  跟著過來的單美仙,看到這一幕,也不由自主的冷汗直冒。

  白玉樓砍下樹木,仍然沒有善罷甘休,鐵砂再次旋轉起來,仿佛變成一臺粉碎機,沿途的樹木被徹底粉碎成小顆粒。

  拿著鐵鍬的戰兵,迅速鏟起木屑,對于地面進行平整。

  六七公里的距離,他們用了三天時間,才達到目的地,但他們身后,卻是一條寬度15米的林中大道。

  在清除了一片樹木之后,白玉樓停了下來,他彎下腰來,抓起地上的一把泥土,泥土之中有不少黑色的煤泥。

  “我們到了,原地休整。”

  基隆煤礦是從明代開始開采的,顯然這個煤礦一開始是存在露天礦點的。

  而根據后世的資料顯示,該煤礦在公元2000年前后封存時,仍然存在上億噸的地質儲量。

  實際上,基隆煤礦在巔峰期,每天可以開采500噸左右。

  目前這個煤礦的儲量,還沒有經過瘋狂的開采,總儲量應該在1.8億噸左右,表層容易開采的部分,大概在3000萬噸左右。

  不過基隆煤礦的質量不行,不能作為動力煤使用,但是作為煉焦和燃料,還是綽綽有余的。

  白玉樓坐在一根原木上,在地圖上寫寫畫畫。

  他在籌備基隆工業基地,考慮到基隆煤礦附近沒有鐵礦,鋼鐵廠還是設置在淡水城,那就非常有必要開拓淡水河運河。

  然后在基隆煤礦附近設立煉焦廠。

  前期可以采用海運運輸焦炭。

  基隆工業基地,除了煤炭煉焦之外,也可以開啟煉銅業。

  因為基隆附近還有一個大銅礦,那就是著名的金瓜石金銀銅復合礦,金瓜石在基隆東面的海岸山脈之中,距離也就十幾公里而已。

  金瓜石的黃金儲量在620噸左右、白銀在1200噸左右,銅在30萬噸左右,這并不是礦石,而是可以開采冶煉出來的單質。

  黃金白銀可以作為硬通貨使用,而銅對于工業化而言,是不亞于鐵、鋁的大需求型金屬原料。

  特別是在舟山工業區,正準備生產炮彈和子彈,銅是最好的材料。

  至于后世為什么有覆銅鋼子彈,那還不是因為銅礦資源匱乏,如果家里面有幾個大銅礦,誰愿意用覆銅鋼。

  這個大型金銀銅復合礦,可以建設一個冶煉廠,專門冶煉銅。

  而淡水城的鋼鐵廠,雖然淡水河的鐵礦砂很快會枯竭。

  但是在淡水城北面的山區中,還有一個三芝鐵礦,這是一個黃鐵礦,儲量在800~1200萬噸左右,礦品在14~18左右。

  而在淡水城以南的流求西海岸,還有另外三個鐵礦,分別是新豐鐵礦、關西鐵礦、高義鐵礦,同樣是黃鐵礦為主,品位和三芝鐵礦差不多,總儲量在4500~5700萬噸左右。

  后世這種儲量幾百萬噸的低品位小鐵礦,根本沒有開采的價值。

  畢竟開采成本非常高,比人家西澳和淡水河谷的高品質鐵礦石,到岸價還高一大截,鋼鐵公司根本不愿意使用這種小鐵礦的礦砂,最多就是作為戰略儲備。

  但是在這個時代卻不一樣。

  鄭森倒是想用高品質的礦砂,奈何現在沒有,這些小鐵礦,在前期作為工業化打基礎,還是勉強可以使用的。

  反正現在人革聯有技術優勢,可以處理黃鐵礦的高硫問題,而整個世界又沒有其他在工業化的競爭對手。

  面對封建時代、奴隸時代的勢力,不是鄭森看不起他們,就算是這些勢力有優質鐵礦,他們也沒有辦法爆鋼鐵產能。

  技術的差距,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木炭冶煉海綿鐵、灌鋼法,只能用人海戰術提升產量,哪怕是隋朝在巔峰時期的人口,也才5200萬左右(官方統計4800萬左右,另外還有幾百萬隱戶)。

  封建農業國的大環境,注定他們沒有辦法快速工業化,除非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或者漢朝的高爐和坩堝技術,以及強大的官營工廠。

  沒有錯,人家漢朝是有高爐煉鐵技術、坩堝鋼技術、球墨鑄鐵技術的。

  只是經過三國的軍閥混戰,又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浩劫,漢朝的很多技術都失傳了。

  這個時代,那些門閥和世家大族,就足以殺死工業化的萌芽,那些世家大族的吃相極其貪婪。

  比如著名的“與民爭利”論調,就是從隋唐時代開始出現的。

  那些士人口中的民,可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黔首,而是地主們。

  請:wap.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