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際上《贖罪》震驚的是整個內地全國。
這也是破天荒的大洋彼岸兩個大國共同首映的電影作品。
張導帶著伊面在平京亮相。
其實這會兒內地的思潮還是外國月亮一定圓,遇見什么事兒都一定反思是我們的問題,不然為什么我們過得這么窮呢。
文化界尤其。
所以包括老張之前的電影都以揭露陰暗、落后、愚昧為主,這種電影在海外影展也特別受歡迎。
他們這一批找到竅門走海外獎項路線的都這么拍。
然后一幫吃皇糧的要么拍些假大空的東西糊弄事兒,要么徹底低俗化的撈錢。
總之基本沒眼看。
連《情歸滬海》、《轉角遇見你》這類靠劇本取勝好好拍的小成本電影都能遙遙領先。
這回在平京、滬海等地首映,緊接著鋪開到各省地市的號稱「海外投資五億元大片」,自然是極有市場號召力。
內地這會兒拍個電影能有幾百萬預算就不錯了。
五個億啊!
其實從拍的時候,扎扎實實投了兩三億到服化道、群演等各個環節,就已經在業內轟動一時。
因為頂著海外投資的名頭,所有設備都是好萊塢最新最好的型號,更有不少HK和好萊塢的行家里手過來手把手的傳幫帶。
讓老張的技術團隊水平噌噌提高,每個環節都絕對在全國名列前茅。
后來再花不少錢到后期制作,加上現在的海外宣發成本,這個數兒絕對不吹牛。
全國觀眾除了聽見人口總數,還基本沒聽見過什么地方用到億這個單位。
都驚住了,再看見老張、安寧、伊面、莉姐以及荊小強的名頭,甚至連李佶這個配角都頗有牌面的放 到了宣傳海報上。
到處的影院肯定擠得滿滿當當。
然后開場的戰爭戲必然震撼所有人的視聽。
從一毛五分票價的八十年代都能有三百億人次觀影紀錄,到現在一片慘淡的電影市場,港臺錄像的入侵絕對是主因。
但絕對不是因為盜版錄像廳便宜。
而是內容。
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大銀幕上播放的這些火爆槍戰片,言情風月片全都是盜版悄悄進入。如此強烈的感官刺激下,誰還去看那些粗制濫造或者假大空的國產電影。
但這一回《贖罪》徹底體現出了電影的魅力。
相比那些擠在亂糟糟小廳里,最大不過29寸的電視屏幕播放磨損嚴重的錄像帶,哪怕是個鄉村露天電影幕布也天然大許多,更別提稍微縣級電影院的音響喇叭怎么都比電視機那倆小口徑強得多。
去年《太平輪》的時候視聽盛宴沖擊都沒有這么強烈。
從靜謐的河面被打破瞬間開始,子彈穿透進河水里的氣泡音,打進人體的噗噗聲,震耳欲聾的爆炸,泥土被掀起來直接撲到臉上的驚悚…………
近距離的血淋淋戰爭現場,那么多特寫和跟隨鏡頭,給了現場觀眾之前從未有過的震撼。送審的時候是有爭論的。
過二十年也許會爭論這是不是美化了,這個時候爭論的是會不會把觀眾嚇著了,讓人害怕戰爭,不敢保家衛國。
所以那個年代,國內戰爭片很少看到這種近距離描寫個人的現實主義,哪怕曾經有那么幾部描寫越戰的優秀作品,也被無聲無息的冷藏了。
殊不知只有真正直面殘酷,才會更加明白家國的珍貴。
電影里的男主角不正是一次次攥著那個斷掉的玉鐲,從不悔恨那段其實還未開啟的愛情,用顫抖雙手堅定的端起步槍保衛身后愛人。
觀眾們居然出奇的沒有被那沖出水面的女神吸引。
記住的全都是如此真實的戰爭!
相比之下那些火爆的港臺槍戰片簡直就是小兒科。
不是動不動爆炸掀翻屋頂的汽油桶、汽車就叫火爆激烈。
成建制的戰爭場面展現出來那種隨時收割一大片生命的殘酷,才最能驚悚人心。
而且放得開,還要收得回。
戰爭把人變成鬼,可打完仗以后,男主角顫抖的手捧著熱騰騰湯面,被蓋上一張毛毯,那種萬死余生的情緒讓淚水滴進搪瓷缸子里。
抬眼望著遠處滬海城市輪廓。
毫無怨言。
原來我們也能拍這種震撼人心,直面心靈的好電影!
如果說《太平輪》表現的是災難降臨時候普通人的愛情,這部《贖罪》表現的才是沒有國就沒有家,每個人都是社會一份子,貪婪、放縱、淪喪的最后只能是整個國家。
前半截的殘酷戰爭,為的是凸顯后半截的隔岸猶唱花,交織出最終在戰爭里完成心靈救贖的故事。
老張多賊啊,他之所以這兩年稍微有點歇著,一方面是受到荊小強影響啟發,一方面是國內審查從一個極端到另個極端,他有人提醒不要拍那種陰暗面的東西了。
于是從拍攝到上映他都把荊小強的旗號打在前面。
是荊小強寫的劇本,是荊小強的國內影業公司制作,是荊小強從海外拉的投資,是荊小強在海外推動發行。
宣傳的時候也強調整部戲是荊小強構思,我只負責體現。
但是就像荊小強「復制」了這么多部電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他多多少少也在針對每部戲做些適宜的調整。
為了把《拯救大兵》的經典戰爭場面復制到《贖罪》里,不惜把整部戲的前后順序重新排列。
老張哪怕拿到的是同一部劇本,拍出來的情緒走向就可能跟原作不一樣了。
畢竟這跟黎鞍、老余拿到的《速度與激情》、《加勒比海盜》這類商業大片不同,有很重的家國意義在里面。
好比老余拍的黃飛鴻,從角色立意上就高出別人好大一截。
老張也是這樣,他很善于從角色里面發掘出大義。
《贖罪》的大嘍原作是戰爭烘托愛情,他拍出來就是愛情烘托戰爭。
由個人看到家國情懷。
從這層意義上比原作的導演深遠多了。
不過在內地這個文宣環境拍這種類型,是出了名的高風險,所以那么多人才寧愿去拍爛東西,因為不惹事兒好賺錢。
可總有些人會戴著鐐銬跳舞,因為需要有人講出這些故事。
在總是宣揚幾年不回家的先進人物環境下,英雄也會害怕,也會膽怯,也會猶豫這是不正確的。
但恰恰是這種人性的光輝,才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共鳴。
老張巧妙的把男主角經歷戰爭場面和他被冤屈的牢獄生活交織在一起。
最終是誰在贖罪,就不言而喻了。
升華呀。
但文藝界就很容易抓住各種辮子攻擊,老張一概推到荊小強身上,我就是個技術工種,負責把他構思的東西拍出來,跟我談技術、談細節、談演技都沒問題,不用跟我談意義。
上次《太平輪》最后是掛的穆春雷編劇,荊小強只提供了唱主題曲、監制等工作。
這次終于被大張旗鼓的推到臺前,強調是他寫的劇本,更監制了整部電影方向。
于是觀眾們各種激動!
好久沒聽見小強在內地出新歌出新戲劇作品,原來寫 了這么好的劇本!
老張導得精彩!
伊面演得好好!
莉姐演得好好!
安寧演得好大!
就莫名的,在一片跪族反思聲中,有種文化自信感在油然而生。
反思個錘子!
窮就必須要唯唯諾諾,必須要承認一切都失敗嗎。
我們也能講出這樣的好故事。
哪怕立刻又有人懷念這是的光輝,企圖把輿論帶向另外的角度。
觀眾們卻只會在意這是我們自己人,跟我們每個人一樣的普通人,在面對戰爭的時候保家衛國的義無反顧。
別說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從上映之后就場場爆滿!各家電影院都笑呵呵了。
于是幾天后上映《海角》,頂著同樣是荊小強編劇的名頭,自然又吸引一大波觀眾去影院。
結果這回終于遭遇了滑鐵盧,大部分人看完之后都有種啥呀,這都是啥呀的錯愕感!實在是天海在這部電影里面的扮相太丑了!
國內不管怎么說,還處在一個電影明星必須要俊男美女的初級水平。
哪怕可以容忍個把個男主角不那么帥,也要丑得有特點,但女主角絕對不允許丑成這樣兒!
上一世老張那部鄉村教師的準紀錄片用了素人主演才逐漸改變這種局面,也沒丑成這樣!
國內大眾這會兒甚至都沒有可以準確定位給這個女主角狀態的詞兒。
能形容她是小兒麻痹癥就已經是挺有社會常識了。
大多數人只能疑惑不解,神經病也能演電影嗎?
這才是我們文化中應該反思的部分,我們的確有歧視很多不健全的人,甚至不承認有些精神、肢體疾病。
所有不正常的人,都被歸類成了神經病,就不能出現在主流視線里。
整體還很落后的心理診療狀態,讓很多人都很難接受這部電影。
天海實在是把這個有先天性關節炎,跛著腿,佝僂著腰的女人刻畫得入木三分。
如果是莉姐、安寧這樣已經在國內聲名遠揚的頂流女星來出演可能都會讓人感嘆她們演技驚人。
天海,這么個名不見經傳的外籍女星。
自然不會在內地激起浪花。
所以難得的荊小強作品,終于在國內市場遭遇到一次慘敗。
只匆匆上映兩三天,各家影院還是集中放映《贖罪》,直到后面《速度與激情》又作為好萊塢引進大片進入內地市場。
《海角》就更是連浪花都沒泛起一點就消失了。
但反過來天海在焦盆,那就只能讓所有觀眾驚嘆!
我們熟悉的那個女生男相的姬圈扛把子,原來演起女人來還有如此打動人心的一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