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十五章 生死之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星空之上

  海邊,溫暖的海風之下,許正華仍舊在靜靜的坐著。

  他坐了很久很久,一直到夜已經很深了,他才長長的出了口氣,站起了身。

  他將折疊椅收回來,放到了房車之中,然后將折疊床攤開,睡了一覺。

  要尋找到那個困擾自己已久的問題的答案,并不容易。雖然自己已經做了許久許久的鋪墊,做了許多許多前期工作,進行了許多探索,目前只差那臨門一腳,但他仍舊不奢望僅僅一個夜晚的思考,自己便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實在太過困難了。

  要解釋這個問題,有些復雜。

  傳統的,被科學界所普遍接受的M理論,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思想和理念沿襲自量子場論。而標準模型指出,質量之所以存在,原因便在于基本粒子與希格斯場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個相互作用,被稱之為希格斯機制。

  希格斯場是一種遍布宇宙的量子場,基本粒子原本沒有質量,但它與希格斯場發生了相互作用,便有了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已經被發現了,這個發現有力的證實了希格斯場的存在。因為在理論之中,希格斯玻色子便是希格斯場的振動。

  巨石為什么那么沉重,人類為什么搬不動一輛汽車,螞蟻為什么推不動一塊小石頭,全都是因為希格斯場的存在。

  許正華所提出的特異M理論,在微觀世界更進一步,并且另辟蹊徑,獨立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但在數學模型和理論搭建過程之中,許正華發現了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

  他的理論無法解釋質量是怎么來的。

  他的理論其實并不否認希格斯機制,也認同質量來源于基本粒子與希格斯機制的相互作用,但他認為,這并不是事物的本質,這個解釋還不夠深入,不夠基礎。

  將希格斯機制帶入自己的理論體系,更加深入,更加細化之后,他發現,其中缺失了重要的一環。

  希格斯機制是正確的。質量也確實存在著,就像我們每天所見一樣。但這兩件事情中間缺少一個過程。

  他的理論無法詳細的,以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以精確的數學和物理語言來描述出這個過程。

  而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這一部分,他的理論便不能被稱之為是一個完整的理論。

  這個問題困擾了他數年時間,一直到現在都還未迎來突破。

  一夜悄然過去。第二天起來,用車上自帶的食物填飽了肚子,他就像是一名游客一般,開始在海邊漫步,撿拾貝殼,甚至還換上泳衣,走入海中游了一會。

  這讓孫偉大為緊張,天空中盤旋的兩架直升機也如臨大敵,做好了隨時出手的準備。

  在大海之中游了半個多小時,許正華終于拖著濕漉漉的身軀上了岸。

  他始終沒有離海岸太遠,沒有去深水區。他并不想發生什么意外。

  這讓孫偉等人大大的松了口氣。

  第三天,許正華拿出一根釣竿,開始海釣。釣上來的魚拾掇了一番,然后用自己帶的酒精爐子煮了,美美的吃了一頓。第四天,他甚至取出了燒烤架,自己做了一頓燒烤。

  他在這里過的很悠閑。每一個白天都在安閑舒適之中度過。但每到夜晚,天一黑,他便會雷打不動的搬出折疊椅,面臨大海,一直呆到凌晨才會離開。

  他心中始終有什么東西在涌動著,醞釀著,越來越劇烈。

  一直到第六天晚上。

  此刻夜色已經很深了。但他卻像是已經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身邊的一切,他的精神似乎已經與夜空之中那璀璨的星辰融為一體。

  在這極端靜謐,精神極端集中的現在,他感覺到,那些往日平平無奇的字符似乎擁有了自己的生命,開始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舞,自由自在的組合、變幻著。甚至于,它們也開始發出淡淡的光來,與星辰一般無二。

  正有一些奇妙的、無法描述的變化發生在那些字符之中。而他則如同一個旁觀者一般,腦袋放空,只靜靜的看著,不去想,不去動,不去干擾。

  那些字符最終交匯在一起,融成了一團。它們不斷放大又縮小,如同在孕育著什么。

  許正華感覺自己全身每一個細胞,每一條神經都在歡呼。他感覺到,自己想要的變化,在經過數天的調整,數天的沉思之后,就要誕生了,就快誕生了。

  他熱切的等待著。

  但就在這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點不好的,十分意外的變化。

  天地仍舊靜謐,除了微風吹過的聲音,和海浪輕柔的嘩嘩聲之外再沒有別的響動。但不知道為什么,這十分正常的一切,進入許正華的感官,卻有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意味。

  微風的每一次嗚咽,都像是一顆石子落入到了心湖之中。海浪的每一次拍打,都像是心弦被撥動了一下。遠方海面的一些光影,也像是有了一些奇怪的意味。

  就連空氣之中似乎也開始彌漫起一種奇特的,讓人不由自主感到恐懼的氣息。

  潛伏在許正華身后的孫偉感覺情況微微有些不對。

  紅外觀測設備觀測到的一些細微肢體運動明確無誤的表明,自己的目標此刻似乎正陷入到恐懼之中。但這很奇怪,他并沒有看到什么值得目標這樣的成年人害怕的東西。

  “他在害怕什么?”

  孫偉心中滿是疑問。

  許正華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那種恐懼就像是不需要任何理由一樣,自然而然的就從心底蔓延了出來,就像是身體的本能。

  他竭力保持著鎮定,以一名科學家的嚴謹和邏輯,開始分析自己的恐懼究竟來自何方。

  簡單思考了片刻,他悚然發現,自己的恐懼,竟然來源于面前那些由無數字符組合而成,似乎孕育著什么的“光團”。

  那一道道的難題困擾了許正華很長時間,讓他的研究遲遲未有重大突破。經過科學界集體喪失信心事件,自己的研究又關系到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

  而現在,自己無數日夜的積累,無數日夜的殫精竭慮,即將“孕育”出答案,自己卻開始感到恐懼了。

  似乎如果自己真的知曉了那個答案,就會有很不好的事情發生。這讓他發自本能,發自內心的感到畏懼。

  他的呼吸開始急促。

  他本能的想要放棄思考,想要動一動手指,想要換一種坐姿,想要回到房車中去。

  但他知道,任何一種輕微的身體變化,都會導致自己注意力渙散。而錯過了這次機會,他不知道下一次自己的思考還能不能迎來靈感的眷顧。

  甚至于,此刻的他,只要一想到“尋求答案”這件事情,心中就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和畏懼。

  因為過于強烈的恐懼,自己似乎對這件事情已經有了心理陰影。

  為什么?

  許正華想不明白。

  理智告訴他,自己沒有任何理由應該感到恐懼。可是身體卻在實打實的恐懼著。

  就像是,就像是外界強行“賦予”自己的恐懼一樣。

  就像注射某些東西能讓人感到歡娛,注射某些東西能讓人感到平靜,注射某些東西能讓人感到困倦一樣,自己此刻的恐懼似乎也是如此。

  困擾自己許久,此刻也困擾著人類文明的難題的答案就在眼前,但他現在卻根本不敢去取。

  他遲疑著,猶豫著,努力克服著自己內心的恐懼情緒。但那恐懼就如同潮水一般,無孔不入,撲面而來,無法抵擋。

  “放棄吧,放棄吧,只要回到房車里,你就安全了,就再也沒有能威脅到你的東西了……你的時間還很長,這次沒有找到答案,還有下次,還有下次……”

  他在內心之中這樣想著。但隨即,理智便告訴他,失去了這次機會,自己必將不再有下次機會。

  心理陰影已經形成,如果自己這次無法戰勝它,那么不管什么時候,只要自己一開始思考問題的答案,本能的恐懼便會立刻出現,如影隨形。

  這一次找不到答案,那就無論什么時候都找不到答案了。甚至于,自己會恐懼于科學,恐懼于研究,自此再也無法從事科研職業。

  他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卻仍舊抵擋不住本能恐懼的侵襲。

  他想了許久,思考了許久,忽然間心中一動。

  他明白自己的恐懼來源于何方了。

  死亡。

  他怕死。一直都很怕死。

  每個人都怕死,他也不例外。

  他有預感,如果自己真的讓意識之中的那團光影“孕育”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那么,死亡就會降臨。

  原因很簡單。救世者文明不殺自己,是因為殺死自己反而會導致自己的研究受到重視,反而會推動自己的理論發展。

  但如果……自己此刻的思考取得結果,導致自己的研究取得突破了呢?

  這同樣會在科學界引起轟動,令整個科學界都開始重視自己的研究,同樣會推動自己理論的發展。

  兩件事情,結果是一樣的。

  既然結果一樣,那為什么不將自己殺掉?

  殺掉自己,還能讓人類科學界損失一名可能引領潮流的科學家,也算是挽回了一點損失。

  自己的顯意識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潛意識意識到了。所以自己的身體在本能的抗拒自己取得答案。

  又或者說,自己早就該想到這一點的,但是,自己下意識的沒有去想,不肯去想。

  生死之間,生死之間……

  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到死亡的恐怖。許正華今年已經三十多歲了,生命已經度過了至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對于他來說,衰老和死亡都已經是無法再逃避,而是必須要直面的問題了。

  死亡這個詞匯,從來都是沉重的,從來都是能讓人發自內心恐懼的。

  許正華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擁有足夠的勇氣對死亡威脅置之不理。

  便在他幾乎想要放棄的時候,恍惚間,老院長的身影慢慢浮現在了腦海之中。

  那時候自己還很小。某一次,老院長帶著自己這幫孩子在操場上玩的時候,一陣風吹過,老院長上衣被吹開,露出了腰腹間一道巨大而猙獰的傷口。

  見孩子們恐懼之中夾雜著好奇,老院長笑了笑,暫停了體育課,就席地而坐,給孩子們講述了這道傷口的來歷。

  “那是抵抗侵略最艱難的時候,我和戰友們奉命堅守一處高地。那敵人啊,就跟潮水似的,怎么打都打不完。打到后來,戰友們都犧牲了,就剩我一個。敵人也只剩下倆。”

  “子彈打完了,只能拼刺刀了。可不是跟你們吹,那倆人個頭都比我大,但我沒一點遲疑,嗷嗷叫著就沖了出去。”

  “老師老師,你不害怕么?”

  老院長笑了一下:“怕啊,怎么不怕?說實話,當時我怕的要死。我也知道,只要投降就能活命。但沒辦法啊,看看后邊,那是咱們的國土,咱們的父老鄉親就生活在那兒,我要是怕了,投降了,他們就要去殺咱們的父老鄉親去了。”

  “那肯定不行啊,我就是死了也不能讓他們過去啊,我就撲上去跟他們拼刺刀,不是我吹牛,我腰子都被劃破了,腸子都出來了我都沒退,最終把那倆敵人全干掉了。”

  老院長所描述的血腥畫面,給當時尚且年幼的孩子們,包括許正華在內,都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他當時很不理解老院長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那得多害怕啊,怎么可能還能頂住不退?

  老院長一定是在騙人的。

  但隨著年紀漸長,許正華漸漸明白了。

  老院長并沒有騙人。

  原來真的有一些人,可以不被任何恐懼,哪怕是死亡的恐懼嚇倒。因為他們有信念在支撐著。

  信念,是高于一切的東西。

  老院長的信念,是打退侵略,保家衛國,解放全人類。為了這個信念,他連死都不怕。

  “那么……我的信念是什么?”

  許正華默默的想著。

  伴隨著他的思考,這個問題越來越明晰。

  他的信念,繼承自老院長。

  老院長為了解放全人類的事業貢獻了一生。現在,人類文明再次遭到了侵略。

  雖然沒有太過關注時局,只醉心于科研,但只言片語之間,他仍舊知曉此刻人類是什么處境。

  名為合作,實為附庸。并且未來能否繼續延續下去都不知道。

  “老院長有老院長的信念。他的信念支撐著他面對死亡威脅,面對強敵都不退一步。我也有我的信念,老院長可以克服恐懼,我也能克服恐懼。”

  “我不想看到人類被繼續奴役下去,不想看到文明沉淪,不想看到無數人喪失最為基本的尊嚴,在絕望和痛苦之中死去。我不能容忍這些事情的發生,為了改變這一切,我寧愿付出生命……”

  “我怕死,但我不能被死亡嚇倒。”

  之前因為恐懼而微微有些渙散的心神,在這一刻陡然凝聚了起來。

  恐懼如同潮水般涌來,但再也無法影響到許正華一絲一毫。

  他堅定的向前邁了一步。于是剎那間,心神之中那交匯成一團的奇妙字符陡然爆散開來,有一些許正華期盼已久的東西孕育了出來。

  他感到自己全身每一個細胞,每一條神經都在歡呼。

  無數個日夜的殫精竭慮,無數個日夜的苦苦追尋,在這一刻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那個最為重要的突破,他找到了。

  虛粒子,是虛粒子。

  虛粒子是在量子場論的數學計算中建立的一種解釋性概念,指代某些微觀物理過程中的數學項。它并不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一種概念化的手段。

  如果一個單一的粒子被偵測到,那代表了它存在的時間長到了使它不可能成為虛粒子的程度。也即,所有能被觀測到的粒子都不是虛粒子,所有虛粒子都永遠不可能被觀測到。

  虛粒子最廣為人知的存在形式,來自于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是一種關于黑洞蒸發的理論概念,用科普語言表述,便是宇宙真空之中不斷憑空誕生出虛粒子對,一個虛粒子擁有正質量,一個虛粒子擁有負質量。在誕生極短時間之后它們便相互湮滅,重歸無形。所以在宏觀層面并不違反質能守恒定律。

  如果虛粒子誕生地附近恰好存在一顆黑洞,那便有可能發生這種事情:攜帶負質量的虛粒子落入黑洞,造成了黑洞質量的降低,攜帶正質量的虛粒子無法湮滅,只能向外輻射出去,看起來就像是黑洞在發出輻射,導致質量的降低一樣。

  但這其實只是一種科普語言,并不嚴謹。它只是對于某一種“無法被探知”的過程的形象化的描述,為了便于計算,才提出了虛粒子的概念。

  量子力學就是具有如此奇怪的特質:它會避開關于內部機制的思考,只去探究那些可觀測可感知的方面。

  當引入虛粒子的概念之后,許正華發現,那困擾自己已久的難題,忽然間迎刃而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