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23 文人的正確打開方式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聽說我是神探

  被一口大鍋當頭罩住的周南渾然不覺,此刻他正在央視跨年晚會后臺,一旁還有他的老父親周道遠。

  因為順序靠前,在第一篇章第八個節目,老周已準備就緒,一襲板正的西裝打扮起來,街邊遛鳥大爺秒變男中音歌唱家,派頭十足。

  晚會中后半段才需要上場的周南自己就沒啥講究,也沒得選,還是那身警服,相比平日自然隆重許多,但他自己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

  “老周,這你兒子周南吧?嚯,小伙兒夠精神的!”

  一個大嗓門由遠及近,父子倆回望,入目是幾個大叔大爺級人物正相攜走近。

  除了中間說話那個和周道遠年紀相仿紅光滿面的小老頭,其他幾位都是熟面孔,比如咱們的老熟人孟乃成與劉宜,剩下的也都在音協等地碰見過不止一次兩次,于是大家伙紛紛打起了招呼。

  “老周。”

  “周老師。”

  最先開口的小老頭頓時察覺出些不對來,蓋因“周老師”這稱呼,明顯不是對著老周,而是他兒子周南。

  這些個眼高于頂的家伙,居然會和一小伙兒平輩論交?所以他出國巡演這段時間是不是錯過了啥?

  “喲,褚老,您幾位怎么湊一起了,”周道遠笑呵呵的打了個招呼,并特意介紹了下,“周南,這你褚叔叔。”

  其實不用介紹應該也沒人不認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褚楽耀,能代表國家在世界范圍演唱的那種著名,這待遇老周可沒達到。

  周南主動道,“爸您可多此一舉了,褚叔叔那首《愛我華夏愛我家》可太經典了,全華夏哪有人不知道的。”

  老褚聞言哈哈一樂,“小周老師可太會說話了,之前幾次協會開會我還在遺憾,怎么就錯過了,今兒總算是見著了,老周你這兒子生的,可真讓人羨慕吶!”

  “小周老師”四個字一出,周邊空氣一滯,好幾個人都偷瞟了劉宜一眼。

  什么情況?

  錯過了音樂家協會開會的褚楽耀有著幾分莫名其妙。

  “嗐,快別夸了,再夸下去這小子尾巴能翹上天!”老周拍著兒子肩膀,眼睛里的得意快要溢出屏幕。

  老人家不就好這一口麼。

  自覺充當工具人的周隊長,努力保持八齒微笑聽著大叔大爺們你來我往的商業寒暄。

  將其暫時歸為錯覺的老褚繼續道,“老周,聽說這次登臺的新歌是你兒子專門給你寫的?貨比貨得扔,我家那兔崽子只知道伸手要錢!”

  “你家小褚那是還小呢,不著急,等再大點就懂事兒了。”

  “小什么小啊都大學畢業兩三年了,給找好現成的工作也不去,眼高手低的...”

  好久沒體會這種沒出校門的小輩感覺了,保持微笑就好難。

  周南忽然有些慶幸自己沒單純選擇去做明星,不然只要有人,就得面部表情管理,人間不值得。

  劉宜豎了豎耳朵,瞬間抓住重點,“新歌?小周老師產量一如既往的高啊。”

  咦?又來?

  聞聲而知意。

  連沒親眼旁觀當日齟齬的老褚都踅摸出點味道來,這是...在質疑周南新歌質量?

  作為特邀嘉賓,哥幾個今天都不是登臺演員,沒參與彩排,也就沒聽過周南的新歌。但想也知道,過了央視舞臺審核的歌曲,質量能差到哪里去?

  說不上多熟悉,但褚楽耀對劉宜還是有幾分認知的,所以格外奇怪些,怎么幾個月不見,小劉這么沉不住氣了?

  孟乃成聞言嗤笑,“怎么,還不興人家寫新歌?難道那首《叫爺爺》你這倆月還沒聽夠?”

  褚楽耀,“?”

  幾個老爺子,。老哥幾個差點沒控制住表情,山上的筍都快被你老孟奪完了!

  所謂“叫爺爺”,自然是那首《家庭禮貌稱呼歌》,經過這段時間的發酵,從大小超市門口,直接發展遍布于祖國大地角角落落。

  而隨著這首兒歌傳唱度越廣,其背后的“典故”傳播范圍就越廣。也不知劉宜這廝臉皮是什么鑄成的,休養了一段時間居然又出來蹦達了。

  劉宜臉色青紅不定只一瞬就恢復了正常,畢竟前段時間的心理建設也不是白做的,這會兒他已經能頂著“爸爸的爸爸叫爺爺”面色從容的進出超市了。

  “老孟啊,我說什么了,你至于這么大反應?不知道的,還以為小周老師是你兒子呢。”

  嚯,一下得罪仨,這是打算徹底撕破臉皮?

  其實也無謂撕破不撕破,人活臉樹活皮,只要那首兒歌存世一天,雙方矛盾絕不可調和。

  被直接懟的孟乃成還沒怎么地,老周先拍案而起...

  在央視節目直播現場搞事情,即便是后臺,也不是鬧著玩的,估計劉宜打的也有這方面主意。

  周南趕忙伸手攔下。

  嘖,不雅正,太不雅正了。

  大家都是文化人,怎么能如此粗鄙。

  要不是穿著這身警服,周南一定回一句特別雅正的話,“去你大爺的!”

  可惜條件不允許,所以周南只能文鄒鄒扯一句,“身著綠衣裳,嘴大舌頭長。”

  謎語邁?謎底不言而喻。

  眾人眼光不由自主往一個方向瞟去...劉宜今兒還真穿了身暗綠色的西裝。

  井底之蛙?

  眾人感慨,這才是文人的正確打開方式。兩相對比下,劉宜這把歲數仿佛活到了狗身上。

  不想還沒完,周南一臉真誠道,“劉老師別誤會,這可不是說您,我剛寫了首新兒歌,就是描寫青蛙的,要不您幫忙品鑒品鑒?”

  ,劉宜臉有點綠。

  深知“典故”的孟乃成幾人差點沒憋住笑,倆月沒見,這畫面還是一如既往的“趣味盎然”。

  你說這劉宜怎么就不知道吸取教訓呢?還沒看出面前這小子除了看起來年輕,和年輕沒半毛錢關系嗎?沒事干招惹他干嘛,鬧不好又要“傳世”了吧?

  偏偏現場還有個不明所以的,褚楽耀好奇道,“兒歌?”

  他的印象,還停留在出國前周南那數首主旋律紅歌上,完全沒想到這小年輕涉足的領域如此廣泛且冷門。

  不容易,做兒歌的人不多了,這個必須支持,可惜現在不是個合適的表演場合,于是褚老補了句,“我很期待。”

  劉宜的臉,更綠了...

bcxs.org。org海書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