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九十四章 龍女問劫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西游:開局對弈贏了老君

  那狼妖一愣,似乎對玄奘的話感到奇怪,不由道:“你從傲來國一路走過來,莫非連這些都不知道嗎?”

  玄奘的確是不知道的,他雖然歷經傲來國,但是燃眉之急在前,自然沒有時間去體會什么異國風情。

  但是他確實很好奇。

  妖怪吃人,人吃動物,這都是常識,也是自然之理。

  不過,花果山和傲來國的精怪和人,卻能和平相處。

  那么他們吃什么?

  如果妖怪仍然吃人,那么便不可能和平相處。畢竟,沒有人會愿意和下一秒會吃了自己的存在友好相處。

  玄奘便問道:“貧僧的確無知,還請大王相告。”

  那狼妖道:“這些肉,當然是飼養的。就拿我給你的肉來說,乃是羊肉。”

  “這,貧僧自然知道。那敢問大王,花果山中沒有羊妖嗎?”

  狼妖道:“自然是有的。”

  玄奘問道:“那羊妖會吃羊肉嗎?”

  狼妖一愣,道:“羊妖是吃草的。”

  “……那你會吃羊妖嗎?”

  狼妖道:“我只吃飼養的。”

  玄奘被這狼妖的話,弄得有些迷糊,不知該如何說才好。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響了起來:“法師想問的是,物競天擇,乃是自然之理。既然如此,本是天敵又該如何相處,是也不是?”

  這個聲音嬌美,卻又帶有幾分英氣。玄奘不由抬頭,卻發現一個女子緩慢地走入。

  那女子身穿白衣,青絲及腰,相貌清麗,腰懸寶劍,額頭有兩個龍角,正是龍女。

  “二大王。”

  狼妖忙上前行禮。

  龍女道:“退下罷,我與這位法師聊一聊。”

  狼妖便連忙告退。

  玄奘見狀,知道來者非常人也,竟然是花果山的“二大王”,也起身行禮。

  龍女道:“我乃東海龍王三公主,見過玄奘法師。”

  玄奘忙道“不敢”,然后,又問道:“方才公主所言極是,貧僧正是疑惑。既然妖怪吃人,人也吃生靈,那如何又能和平相待?”

  龍女道:“便如那狼王所說的一般,我花果山的妖王所吃的并非是人,乃是飼養的豬狗牛羊,亦有狼蟲虎豹。”

  玄奘頓了頓,又要開口。龍女卻已知道他要詢問什么,道:“法師可是想問,既然如此,妖王之間要如何相處?”

  “不錯。”

  玄奘道:“我聽聞那狼妖,似乎也并沒有吃羊妖的念頭。可他卻吃羊肉。”

  龍女道:“因為,飼養的羊,并未啟智,乃是畜牧也,并非精靈,吃了自然無妨。”

  玄奘奇道:“可它卻有機會成妖。就好像,人出生之時,也并無靈智。為何卻又不吃人?”

  龍女問道:“法師可知道為何精怪成仙,許多都要化形成人?便如那二十八宿,都是人形。”

  玄奘道:“不知。”

  龍女道:“人者,天生精靈,靈智自成。乃由道而生,亙古永存,即便不通修為,也可明禮知節。地府之中,以人為上三道。而但凡生靈,除人之外,非天生靈智者,如無機緣,則困難之至。凡從地府輪回者,皆有罪孽在身,吃之乃斷其業,為善事者也。”

  龍女的意思,玄奘終于明白了。原來還有此等說法。

  那生而為畜生的,只要終生未能有靈智,便當遵循自然之理。

  但雖然明白了,玄奘卻仍有些奇怪:“若如此說,屠殺畜牧的屠夫,豈非是在做善事?”

  龍女道:“如此說,卻也不錯。”

  玄奘道:“哪有殺生為善事的事情。”

  龍女道:“我聽聞法師曾殺魚妖,又如何會這般做?”

  玄奘便將理由說了。龍女點了點頭,道:“不錯,如你不去殺妖魔,則妖魔會毀壞自然之理,傷天害理,多行惡事。但屠夫非妖魔,他殺害畜生,也未必完全是因一己之力,更有可能是為他人口中之食。故而,屠夫并無錯,甚至有善報。”

  玄奘若有所思。

  龍女見狀,繼續說道:“我師父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和尚和一個屠夫是好朋友,和尚每日要早起念經,屠夫則每日要早起殺豬。為了不耽誤早上的工作,于是他們約定早上互相叫對方起床。多年以后,和尚與屠夫相繼去世了,屠夫因行善報,上天為官,而和尚則因行惡報,卻下了地獄。”

  玄奘愣了一下,道:“為何會如此?”

  龍女道:“只因為,屠夫天天早起叫和尚念經,所作的乃是善事;相反的,和尚卻天庭早起叫屠夫起來殺生。”

  “這……怎會有如此的道理?此事當真否?”

  龍女道:“當然并不當真。因為屠夫殺生,本就不是罪過。但是,地府所循之理,卻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將那屠夫所行,換做是強盜。那此事便相通了。和尚縱行佛門戒律,但若因此而自誤,反成就錯事,那就算其有善心,行的是無心之失,也仍舊不能成佛。”

  玄奘聞言,頓時心中明亮了許多,但仔細想想,卻仍然覺得有不少疑惑在心頭。

  龍女見狀,繼續道:“萬事萬物所為的,說到底只是一個‘心’字。是否成就,則看是否問心無愧。倘若你知道他是強盜,卻仍然助紂為虐,那必然沒有善報。同樣的,如你知道有人傾心于你,卻要愧對與她,愧對于自己。只因為你要求的是所謂的成佛,那這所謂的佛,也并非是真正的佛。”

  玄奘猛地抬頭,腦海中如若醍醐灌頂一般,頓時清晰了許多。

是呀!所謂情劫  ,莫不是如此?

  自己所求的佛到底是什么?乃是覺悟、智慧和無量覺,乃是普度眾生,乃是行功德事。

  但如若因所謂的執著于佛,便不近于情,又如何能夠成就?

  雖然,佛門類似的例子也有不少。

  例如那釋迦牟尼,就曾拋棄自己的妻子耶輸陀羅,去尋找普度眾生的成佛之法。

  不過,玄奘卻并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雖然東來佛法中對此言說甚少,但是玄奘遍讀佛經,卻仍然從只言片語的記載中,發覺到另一件事。

  那就是,在釋迦牟尼戰勝波旬成佛的五年后,有摩訶波阇波提等五百名釋迦族女,跟隨佛陀出家剃染受具足戒為比丘尼。

  而這五百釋迦族女中的一尊菩薩,便是耶輸陀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