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尋與尹喜商議好了,便著手進行對青羊宮的建設。
青羊宮所定的地點是在蜀地,此時蜀地尚有一國,名為蜀國。
蜀國并非是三國時期的蜀漢,而是古蜀國,神秘的三星堆,便是古蜀國的遺跡。
李白有詩贊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這里的蠶叢及魚鳧,便是古蜀國的氏族。
古蜀國經歷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氏族,曾響應武王伐紂,因此被封于蜀地,歷代稱王,而到如今,正是開明氏族。
上古之時的蜀國的確很神奇。且不說蠶叢及魚鳧的帝王皆死后被封神,杜宇 更是自稱望帝。所謂“望帝春心托杜鵑”,便是源自于此。
古蜀國其實并不屬于周朝的一部分,雖然是周朝的諸侯國,但是國家文明獨立于周朝之外,相反,有很多商朝的文化還在蜀地流傳。
而蘇尋選定的位置,正是合該青羊宮所在的場所,也便是未來的成都!只不過,如今秦國上沒有占領此地,此地尚是古蜀國的國都。
原本蘇尋覺得和古蜀國交流可能會比較費力,再加上,由于古蜀國所在的位置,的確流傳著迥異于人族的力量,他本以為會有很多阻力,比如蜀國很有可能存在的神道力量等等。不過,卻沒想到當尹喜帶著諸多弟子與蘇尋來到之際,竟輕易便得到了蜀王的親自迎接與大力支持。
不僅如此,蜀地周遭的諸侯國,比如巴國、鄭國,甚至是秦國和楚國,在聽說尹喜和蘇尋打算于蜀地建立學宮,竟然不約而同的表示此乃大善之舉,并且提供了許多幫助。
這一點倒是讓蘇尋覺得意外。楚國和鄭國倒也罷了,有著尹喜和子州的關系,但是巴國、蜀國和秦國,實際上與他們并沒有什么聯系,甚至互相的關系很差,常年有戰爭發生。但是青羊宮的建立,蜀國與秦國卻放棄成見,甚至是組織兵力支持。
只能說,春秋時期,還是一個崇尚君子的時期啊。即使已經臨近了孔子所說的“禮樂崩壞”,但是,對于類似尹喜這般天下大賢的尊敬卻仍然是沒有喪失的。
對于諸侯國的幫助,蘇尋也很是感激,也一一遣使者回禮,將從東勝神洲得到的諸多靈果回敬了許多。
在數個諸侯國的幫助下,很快,偌大的青羊宮便建立了起來。
青羊宮以上德之道為主,宮中至高的典籍正是《道德經》,但青羊宮卻又并不僅限于教授道德經。甚至,平日里傳授的多是各種廣開思想和務實的學問,比如 農學、岐黃之術、灌渠之術、穿鑿之術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各項學術和藝術,比如禮樂射御之術等等。
正所謂: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青羊宮的教授可以說是無所不包。
只不過,為了體現出上德之道,蘇尋親自在各項學問里面,加諸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將大道融入到了各種術數之中。
青羊宮有數個諸侯國的鼎力支持,并且,蘇尋是名義上的創立者,姬匄與姬朝得知以后,也都是感到開心,各自派遣使者昭告天下,再加上王子尋西出函谷成仙的故事早已流傳甚廣,得益于此,青羊宮很快便天下聞名,成為了人人向往的神仙之地。
不僅如此,同時,也是天下大賢夢寐以求可以從中感悟學術,得益門路的圣地,堪稱至高學府!
因為,青羊宮并不限制去留。來此學習的賢才,很多都因此而得負盛名,甚至因此而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天下諸侯爭相搶奪的人才。
因此,一時,天下才俊蜂擁而來!
數年的時間,已讓青羊宮如火如荼,徹底建立。在原本的歷史上,青羊肆并不屬于學宮,因為道家超然于物外,雖然有傳道的功能,卻太過單一。而如今的青羊宮,在蘇尋親自的改造下,已成為了一個思想的發祥地。
非要說的話,能與之相比的,便是齊國的稷下學宮!
青羊宮的建立,比稷下學宮足足早了兩百年之久,并且囊括的思想更是如若繁星之多!
看到如此昌盛的狀況,尹喜愈發感到開心。一開始他對蘇尋要教授如此多的雜學還疑惑不解,但是漸漸地,尤其是他以墳索之法觀氣,發現人族的氣象愈發壯大之際,才深感蘇尋此舉之賢明。
如此,很快,又二十年時間便恍如白駒過隙一般過去了,由于尹喜的聲名,青羊宮已成為天下第一學宮。尹喜也因此道心漸開,逐漸地明悟了天道與人道。
這一日,尹喜與蘇尋在宮中端坐。蘇尋仍舊是當初的那個少年模樣,但尹喜卻已經老的有些干枯了。
可是雖然外在干枯,蘇尋卻能看得到,尹喜的精氣神卻前所未有地達到了巔峰,就仿佛是一個年輕氣盛,志得意滿的小伙子一般。
蘇尋感到開心,因為這樣的尹喜,才是真正的得道高人。
“心不老,而道德圓滿。關尹子,恭喜你,成道之日就在近期了。”蘇尋面帶喜色地說道。
尹喜也很是開心,不過,他又有些猶豫:“蘇子,如今青羊宮已立,我也有所預感,我之道果即將降臨。但是,對于天道和人道的抉擇……”
尹喜踟躕著,目光看向蘇尋,甚至有點退縮,就仿佛是做錯了事情的小孩子一般。
蘇尋看尹喜的神態,覺得好笑。他早就知道尹喜的選擇了。
“關尹子,我何時有說讓你一定要效仿孔子了?我早說過,我們只不過是布道者。至于究竟要如何抉擇,但憑本心,但憑自然便罷。若道果將臨,你便遵從自己的意志去吧。我之成道時日,也已在即了。”蘇尋說道。
尹喜呵呵笑了笑,道:“蘇子,非是我不向往人道。而是,我真的很想再見伯陽先生一面呀!”
蘇尋聞言,心中也有幾分感慨,說道:“我又何嘗不是。關尹子此去若能見到師父,還望與我問一聲好。不日之后,我當親去拜覲。”
“自然,自然!”尹喜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最后的執念也已經了了,最后,尹喜不但留下了《道德經》,更留下了《關尹子》九篇,其中《關尹子》的內容非常豐富,不但有道家、儒家等思想,更有岐黃之術、農學、科學等實學,價值連城。
三日后,尹喜的肉身徹底枯竭,大限已至,他在青羊宮無數賢才的注目之中,在四大天師的接引之下,踏上金橋,踏入仙門,鑄就神體,得獲道果,受封文始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