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2、礦渣堆積如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礦業巨頭

  “麻煩啥喲,你們這些專家從燕京過來,給我們礦山想方設法,只要礦山能夠開下去,我這點辛苦算什么。”

  許紹希說著,帶著李唐等人繞過嘈雜的選礦廠,向礦層的傾向方向走過去,一邊走一遍閑聊著:“當年礦山開礦,我們這些職工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很多人還是拖家帶口。你說萬一礦山關了,不給大家發工資,我們這些人,沒有土地,沒有工作,一家老小怎么辦?”

  “總會有辦法的。”李唐能夠體會老人的擔憂。

  他們走到高出,看著被挖去大片巖層的礦區,低頭向下看,深度超過一百米的深坑,不由得有些頭暈目眩。

  “二十年前剛來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山,地表都是銅礦石,品位高的地方甚至超過百分之五。來了之后,上千人一人一把鐵鍬,熱火朝天的挖礦,后來才引進了各種機械。”

  看遍了礦山的點滴變化,老人滿眼唏噓。

  短暫的感慨之后,他又介紹道:“德門銅礦山是屬于斑巖型礦山,你們都了解斑巖型礦山吧?巖漿帶著礦物質,通過巖漿管道,涌到地面,在與地表巖層接觸中發生熱液作用,礦物質富集形成礦床。這個礦山的礦體,像一個漏斗,上寬下窄。我們把淺部富集礦體開采之后,地下深處的礦體,品位低,礦體還逐漸變小,開采難度增大,開采價值也逐漸變低。”

  他從技術員開始,到如今的技術部部長,主要干的工作就是摸清礦體的位置,準確指導礦層的開采。

  礦山上的礦體在空間上的分布,沒人比他更加清楚。

  明知道礦山資源枯竭已經無可逆轉,他的內心,還是有著一絲奢望,也許有真正的專家,能夠提出更加先進的,別人不知道的開采方法。

  也許地下還潛藏著還未發現的巨大礦體!

  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如果失去工作,他們又能去哪里安家立命?

  老人在這個礦山,付出了所有。

  李唐深有感觸,看著滿目瘡痍的礦山,就像是大地母親身上的一個巨大的傷疤。

  “走吧,我們去下一個地方看看。”

  他們順著礦層傾向繼續往前走,翻過一個小山坡,很快看到一座巨大的人造山!

  “開礦二十年,開出一噸礦石,就需要挖出數噸的礦渣,礦渣全都倒在了這里。”

  許紹希指著亂石堆積而成的大山,“礦山就算要關停,這些礦渣,也是一個麻煩。現在國家要求礦山閉坑,必須要做復墾復綠,占地這么大的礦渣堆積場,光后續的費用就得上百萬。”

  “去看看這些礦渣。”

  李唐一眼看過去,礦山道路在礦車來回碾壓下,路面平整寬闊,順路也就過去了。

  走到了礦渣上面,韋世興百無聊賴的撿起地上一塊石頭,猛地甩了出去,砸在遠處的石碓上,一聲脆響,碎塊飛濺。

  “你去把剛才丟過去的石頭撿回來!”李唐面色冷峻的開口。

  韋世興嚇了一跳,連忙小跑過去把剛才丟棄的石頭撿回來。

  許紹希以為李唐生氣,連忙笑容慈祥道:“礦山上沒什么人,在這里丟一塊石頭不會有危險的,不打緊。”

  “把石頭拿給我。”

  李唐從韋世興手里接住石頭,抓在手上仔細的研究起來。

  石頭整體呈灰綠色,在巖石破碎的邊緣,隱約能夠看到黃色的紋路。

  “這是中蝕變千枚巖。”他很快得出了結論。

  何潤琦和韋世興看著這塊石頭,一臉懵逼。

  許紹希露出贊許的目光,“確實是千枚巖!”

  “潤琦,把微量分析儀拿來測一下。”

  儀器在這塊石頭上對著測量了一下,很快讀出數據,銅含量高達8%。

  “這么高!”李唐都嚇了一跳。

  許紹希倒是很淡定,“在千枚巖里面,會有局部的銅礦富集,不過不成規模,只是偶爾有些地方會比較高。這種情況,在開采中真的很難去分辨,就會被當做礦渣給倒了。”

  “走,我們去礦渣上面去測一測。”李唐拿著微量分析儀,快步走進礦渣堆積的“高山”。

  轉了一圈,基本在每個地方都用儀器測了一遍,很快證實了許紹希的話。

  剛才含銅量高達8%的石塊,確實只是個例。

  礦渣堆積的石塊,銅含量基本都是偏低,含銅的礦渣品位基本也都在0.1%左右,遠低于邊界品位0.3%的數值,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走到了新鮮出露的礦渣盡頭,李唐看到更遠處,還有另外一座山一樣的礦渣堆積場,不過上面已經長滿了野草,一片綠意盎然。

  “那邊也是礦渣堆積,不過年代比較久遠,都長草了。”

  一般來說,看到雜草叢生的地方,遠道而來的專家,大體上也就是遠遠看一眼,也懶得走過去。

  許紹希倒是無所謂,平常有事沒事他也會到處逛一逛,最多是衣服褲子上沾滿草籽。

  “能過去看一看嗎?”李唐也是一個不怕辛苦的人。

  “當然。”

  老人在前邊帶路,三個年輕人跟在后面,走進了荒廢十數年,長滿雜草的礦渣堆積山。

  “德門銅礦山,二十年前開礦的時候,銅礦的品質最好,挖出來的銅礦石品位基本都能夠達到5%!當時感覺就是隨便挖一車礦石就能夠賣錢,大家只顧著挖好礦,邊緣的礦石,要是放到現在品位也不差,不過當時全都丟棄了,0.5%品位的礦石當時根本看不上!”老人一邊走著,一邊笑呵呵的說起陳年往事。

  “這邊品位還可以!”何潤琦拿著儀器,沿路測量腳邊的礦渣,“這一片地方品位都超過0.3%,都達到邊界品位了!”

  “很正常,以前冶煉技術不高,只能開采品位高的礦層。八十年代,銅礦需求不大,價格不高,基本上都要2%,甚至3%品位以上才能產生利潤,很多現在看來有經濟價值的礦石,都當做廢料倒在了這里。”

  “真是太可惜了。”何潤琦感嘆道。

  “這是歷史的局限性,發展的必經之路。不像現在,開采技術越來越機械化,冶煉技術越來越高,對于礦石的要求也逐漸降低,現在礦石品位能夠達到1%都算是高品位了!”

  “這么多礦渣倒在這里,像一座山一樣,太浪費了。要是能夠把里面的銅礦都像擠牛奶一樣擠出來,就能夠賣很多很多錢了!”

  “你說的太簡單了,0.3或者0.5的品位,聽起來有礦,選礦難度很大,拿去冶煉,投入的焦炭、鐵等等成本,高得不得了,根本沒有利潤。沒搞頭,除非技術還要更加先進才行。”

  “咱也不是做技術研究的,也不懂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