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戰場上。
在得知了孫策出現在揚州的這個消息的時候,程昱幾乎是一口老血直接就噴了出來,一時間捶胸頓足,悔恨交加。
然后就是怒而興師,攻打長沙,問題是周瑜他也不是吃素的,沒有了高順進行牽制,程昱根本就渡不了江水。
渡過去也沒用,南陽兵都跟著曹操去并州打仗了,還在回去的路上,憑程昱現有的兵力,打陸戰也不見得就是周瑜的對手。
至于南陽兵回來之后,這玩意人家前腳剛回家你后腳就繼續拉著人家打仗,這也不地道啊。
趙云那邊,嘗試著派臧霸馭使水軍打了那么一下,但……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朝廷這邊就沒正兒八經的發展過水軍,即使是這次東吳這邊的水師損失極其慘重,該打不過還是打不過。
劉協回到洛陽之后同樣也在為難。
孫策既然回來了,那到底要不要干脆與孫策來一場大決戰呢?
人回來了是不假,但孫吳這邊元氣大傷是一定的了,畢竟孫權這邊一口氣帶出去十萬人,回來的只有四萬左右,折損超過一半,許多部隊直接成建制的給平掉了。
確實是滅掉東吳的絕佳時機。
但是沒水軍,就需要征調船只,到時候這種臨時拼湊出來的水軍到底是否能夠獨立完成作戰任務,擊敗已經半殘了的孫策水軍還不好說。
另外眼下朝廷剛剛收復了漢中和涼州,還要重組雍州,還得安撫境內少民,還得籌劃絲綢之路,還得做五年計劃,還得修建運河,事兒太多了。
何況眼瞅著就要秋收,劉協向來討厭因戰事而誤農時,這兩年這朝廷的日子過的每一天都是精打細算,基本上花銷都來自于各種變相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就指望著這次秋收回血呢。
打,是真的費勁,也勉強。
但是不打,就真的很可惜,而且還有點氣。
朝臣們也是各執一詞,贊成的和反對的都有,曹操和劉備這兩個軍中的一二號人物也沒了主見,都說讓他自己圣裁。
圣裁個抓抓啊!
倒是沒過幾天,高順和恒階回來了,不管怎么說,這倆人都是大功不得不賞,索性都封了個鄉侯,高順升忠武將軍,恒階入尚書臺接替劉曄做尚書,劉曄本人負責籌辦河道衙門。
再然后,卻是萬萬讓劉協沒想到的是,孫策居然也派人進貢來了。
于是破天荒又理所當然的,這使者受到了超規格的重視和接待。
劉協曹操劉備以及議稅閣尚書臺三公九卿軍機處,所有的頭頭腦腦們全都認認真真地用兩個眼珠子盯著他看。
“臣張昭,拜見陛下,拜見諸位公卿。”
劉協就忍不住譏諷道:“臣?沒落下一個外字吧。”
“陛下說笑了,我家主公孫策,是朝廷正式冊封了的揚州牧,也從沒有過自立的想法,臣又何來的外臣之說呢?”
“都這個時候了,孫策居然還愿意以大漢忠良自居,臉皮夠厚的啊。”
“不是自居,是本來就是這大漢的忠臣。”
“攻打合肥的大漢忠臣么?”
“攻打合肥的是逆賊,孫權,我家主公已大義滅親,將其斬殺,此乃逆賊人頭,還請陛下與諸公一覽。”
劉協等人倒是也并不意外,畢竟孫權這次把孫策和孫堅的家底都送了大半,尤其是陳武,還不是死戰場上的,這弟弟不殺都不足以平民憤了。
谷說實在的朝廷這邊倒是真的寧愿這孫權能活著,這簡直是這些年征戰天下以來最受朝廷歡迎的對手。
自然,大家都懶得看這個人頭,甚至劉協都想給他風光大葬了。
“孫策到底想怎么樣,求和?”
“我家主公,想請陛下,封其為王,大江以南,盡歸吾主。”
“長江以南,胃口不小啊,孫策他真以為可以憑著一條長江就能擋得住我大漢數十萬的雄師了么?!”
“我家主公愿獻絲綢六十萬匹,糧谷三百萬石,銅三千斤,珍寶玉石四百斤,此后年年歲貢,照此減半,還請陛下念生民之艱,恩準。”
眾朝臣面面相覷,互相對了一個眼神,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緩兵之計么,可以理解,但這孫策放血也放的太狠了啊,這么多東西他怎么收上來?收上來這么多東西東貢上來,他們還怎么過日子?
陳群這時走到劉協的身邊小聲道:“孫策這時要內除豪強了,而且恐怕交州的豪強都已經被搶了一圈了,倒也是好事兒,到時候收復揚州之后朝廷能省不少心。”
劉協點頭。
這孫策,確實是下了血本了。
不過以孫策的那個性子,如此放血,恐怕這江東之地現在的危機已經是相當嚴重了。
孫權才是真正的大漢忠臣啊!
接受?還是不接受呢?
“想當我大漢的吳王是吧,也行啊,不過你們江東的水軍太厲害了,我們沒有水師,你們是想打合肥就打合肥,想打南郡就打南郡,你說,這樣讓朕如何能放心得下呀。”
“那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你家主公如果真的有誠意,先把你們江東的戰船鑿了,我就答應。”
“鑿毀戰船?那我要如何保衛疆土?”
“那不知,我大漢的吳王留著戰船是要放著誰啊!”
“防……水賊。”
“防水賊有幾艘漁船不就夠了么。”
“回陛下,我江東的水賊,那可是兇得狠啊。”
“不接受就算了,秋收之后,朕御駕親征,提兵四十萬,從四個方向與你家主公會獵江南!”
“啊不,我是說,此事重大,臣需要回去與我家主公商議。”
“商議是可以的,但你就不要回去了,早就聽說張子布國士之才,你既然以漢臣自居,正好我的河道衙門新建,就留下來幫我吧。”
張昭聞言一愣,然而張了張嘴,卻是也沒說什么,范兒恭恭敬敬地朝著劉協拜了一下,口稱一個喏字。
而短短十天之后,朝廷這邊就收到了六百里加急,孫策,同意了,只要求南吳保留一點用于對付水匪的自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