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73章 勇者無畏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道天下

  聽完荀彧的問題,劉協并沒有發表意見,而是悠閑的端起了酒杯,淺淺地抿了一小口。

  年輕的身體就是好,新陳謝代快,就連酒量都變好了。

  換作以前,這種長夜之飲他想都不敢想,哪怕喝的是啤酒。

  這讓他有資格從容不迫,毋須頻頻起身放水。

  正如此刻,兵權在手,織妨、印坊也在手,他不用找司徒府要錢,自然可以看他們怎么選擇。

  皇室的開支在后期暴增,可不僅僅是荀彧說的那些理由,什么孝桓、孝靈奢侈、后宮之人數以萬計,日費千金。

  儒家重禮才是其中最不可忽視的關鍵原因。

  儒家之禮本就注重形式。

  夫子對子貢說,爾愛其羊,吾愛其禮。

  沒有羊,還談什么禮?

  所以為了維護體面,大量的禮儀性開支是必須的,否則就是失禮。儒術獨尊,禮是儒門約束天子最冠冕堂皇的理由,這禮自然不能缺,錢自然也沒少花。

  最典型的就是厚葬。

  本朝厚葬之風極盛,不僅是皇室,百姓也是如此。后世考古,東漢出土了大量的畫像磚,就是托厚葬之風所賜。

  對后世考古來說,厚葬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可是對當世人來說,厚葬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因此破產的家庭不在少數。

  皇室也差不多,后來孝桓、孝靈財政崩潰,某種一個原因就和厚葬的習俗密切相關。

  建康元年,孝順帝駕崩之后,孝沖在位四個月,孝質在位都一年半,連皇陵都來不及修。孝沖皇帝的懷陵、孝質皇帝的靜陵都是在孝桓帝在位期間完成的,對孝桓朝的財政影響之大,無論如何也不該忽視。

  荀彧不說,不代表就可以無視。

  厚葬只是其中一方面,其他各種禮儀的開銷也極龐大,比如一年飲食的開銷就高達兩億,衣物也要近兩億,各種費用加起來,接近全國財政收入的四成。

  對于一個穿越客而言,這是一個極恐怖的數字。

  即使是對這個時代而已,這也是一個難以承受的負擔,財政難以為繼幾乎是必然。

  所以,要改善財政狀況,改革儒家之禮勢在必行。

  歷史上的曹操、諸葛亮都提倡節儉、薄葬,并非他們的道德高尚,而是形勢逼著他們這么做。

  但這樣的提議不能由他來提出。否則好心沒好報,儒家不僅不會感激他,還會擔心他削弱儒家的話語權。他只是將織坊這個目前最來錢的產業牢牢抓在手中,先滿足自己的開支,確保不用向司徒府要錢,然后看這些儒生士大夫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萬一不如意,就將山林礦澤收歸少府,將皇室開支與朝廷開支分開,各花各的。

  反正我不可能缺錢,不用像孝靈帝一樣建萬金堂,錢沒攢下,反落得一身罵名。

  如今荀彧果然沉不住氣,提出了少府與大司農職權的劃分問題,劉協很想看看他們能提出什么樣的方案來。

  楊彪、周忠都是老狐貍。他們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只是沒有合適的方案,此刻聽荀彧提出,知道是劉巴拱的火,正中下懷,紛紛將殷切的目光看向了荀彧。

  張濟不懂經濟,一臉茫然。

  賈詡低著頭,都快要睡著了,一副這事與我無關,你們別問我的架勢。

  荀彧也知道自己既然挑起了這個話題,就不能再往后躲。他提出兩個方案:一是維持當前制度,不分皇室、朝廷,都由司徒府控制,但是要對皇室的規模進行限制,以免無限膨脹;二是將皇室與朝廷分開,重新劃分各自的權力范圍。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礦山的收益。

  荀彧的建議是,既然光武帝將鹽鐵、礦山等收益劃歸大司農,就不要再改了,這些還是歸大司農。這些收益數額巨大,又對民生經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還是由大司農控制更合適一些。

  楊彪、周忠悄悄地交換了一個眼神,不約而同的撫著胡須,一臉深沉,卻不置可否。

  劉協嘴角輕撇。

  一旁的皇后伏壽很不高興,卻沒有說話,只是垂下了眼皮,臉上也沒了笑容。

  坐得比較近的荀文倩、甄宓聽到了大概,荀文倩神情有些尷尬,甄宓卻笑靨如花,輕聲對荀文倩說道:“荀尹這是要將印坊、織坊全部收歸司徒府嗎?那我們倒是清閑了,不用再這么辛苦。”

  聲音雖然不大,荀彧卻聽得清楚,臉有些發熱。

  印坊、織坊都是天子一手策劃,皇后與貴人們辛辛苦苦搞起來的,其中還包括他的女兒荀文倩,想收回就收回?

  哪有這么便宜的事。

  若想如愿,必然要做出能讓天子接受的巨大讓步。這個讓步是什么,他大致猜得出,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只是話到嘴邊,他還是猶豫了。

  這關系到儒門的地位,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說出口的。

  雖說天子新政迭出,已經在實質上動搖了儒門獨尊的地位,畢竟還沒有公開否認這一點。在不少人看來,從事實學的也是儒門士子,非儒門士子大多還只是做事的工匠,與仕途關系不大。

  一旦正式宣布仕途對其他學術敞開,儒門獨尊的地位將蕩然無存。

  就算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是英明的,是利在千秋的。在短時間內,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也會被無數儒門士子唾棄,成為儒門敗類,被人指脊梁骨是避免不了的。

  是在這個場合提出,還是見好再收?

  反正天子原則上也沒有反對,具體的建議可以等兩府聯席之后再提。

  看楊彪、周忠這神情,應該也是不贊成在這時候與天子討論這個問題的。

  可是話到嘴邊,荀彧還是不甘心。

  今天是守歲之會,不僅三公九卿及其主要屬員都在,各郡國的上計也在,規模有如大朝,氣氛卻沒有大朝那么莊重,正是上書的好時候。就算不能做出最好的決斷,也應該在原則上達成一致。

  此時不說,更待何時?

  荀彧咬咬牙,挺身而起,長揖再拜。“陛下受命于危亡之際,奮發于傾覆之間,不讓光武皇帝當年。臣以為,如今天下將定,正適極大之年,陛下宜收拾舊制,革故鼎新,開萬世太平。”

  劉協笑笑。“荀尹這是要做大文章么?”

  楊彪、周忠也有些措手不及。他們還沒有機會和荀彧仔細商量,此刻只是想聽聽荀彧的意見,可是荀彧這架勢,可不是泛泛而談的意思,這是要開誠布公啊。

  雖說這只是荀彧一人的意見,就算被否了,也不會牽扯到他們。

  可是,這畢竟是關系到儒門的大事,怎么能如此倉促呢?

  荀彧已至不惑之年,怎么還和弱冠少年一樣意氣用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