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01章 荀彧論治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道天下

  荀彧沉默了片刻,微微欠身。

  “陛下有詔,臣自當奉行。只是臣于度田的態度未必與陛下相同,是以一直未敢發聲。”

  “你什么態度?”劉從容不迫,卻不容拒絕。

  荀彧緩緩說道:“兼并是動亂之源,臣深惡之。臣之祖父淑在世時,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不使財富積于一人之手,使子孫耽于安逸,又引人覬覦,徒招禍殃。”

  劉協心中一動。“你家現在有多少土地?超額嗎?”

  “按照朝廷的標準,自然是超的。如果推行度田,大概要交出一半左右。”荀彧不緊不慢地說道:“這些超額土地的產出大致相當于臣一年的俸祿收入。”

  劉協笑了。

  他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荀家的確多占了一些土地,但這些土地并不是他反對度田的原因,他隨時可以交出來。

  既然如此,他反對度田就不是出于私利,而是另有原因。

  這些原因,他也清楚,無非是兩種:一是不贊成急功近利,強行推進度田,以免生變;二是度田雖然是應該的,但直接剝奪多占的土地形同搶劫,與王道背道而馳。

  畢竟不是所有人的土地都是強占來的,甚至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土地是合法所得。

  朝廷說沒收就沒收了,還談什么王道?

  長安論講時,就有人提過這樣的觀點。如果朝廷這么干,等于鼓勵懶人,打壓勤儉。會有很多人不再耕作,沒錢就賣地,反正過一段時間朝廷又要度田,到時候土地又回來了。

  這個道理看似有理,實則荒唐。

  但執行時,卻有可能變成真的荒唐。

  劉協前世也讀過一些書,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政府層層加碼,級級歪樓,把中央的惠民政策變成形式主義還是輕的,變成禍民手段更是家常便飯。

  這也是他一直沒有強行度田的原因之一。

  但他沒想到荀彧也會這么想。

  他從來沒有期望畢其功于一役,以運動的方式推行度田。

  討論,發酵,配合著教化普及層層推進,發動民眾的力量,以滴水穿石的韌勁推行度田,才是他的指導原則。

  身為當世智者,又有荀文倩時時為他傳遞消息,不時還直接聯絡,荀彧應該最能理解朝廷用意的人,怎么還會有這樣的誤解。

  是我的步子太大了,還是他賴在原地不肯向前走?

  劉協沉吟著,氣息有些重。

  荀彧看在眼里,心中明鏡也似,卻不說破,繼續說道:“陛下,臣贊成度田,但臣不贊成滿足于度田。治國當治本,如果不能解決兼并產生的原因,就算現在均貧富,不出三十年,兼并又將成為痼疾。”

  劉協收回思緒,打量著荀彧。“如何才能治本?”

  “輕徭薄賦,以工商富民。”

  劉協來了興趣,向前挪了挪,示意荀彧說得詳細一些。

  荀彧給劉協算了一筆賬。

  輕徭薄賦是老生常談,很多人都說過,不能說沒用,但用處有限。

  畢竟宮里宮外、朝堂地方有那么多官吏要養活,必要的開支難以減免。更可怕的是戰爭的消耗巨大,一旦遇到規模大一些的戰爭,正常的賦稅無法滿足消耗,就只能加徭增稅。

  本朝年景最好的時候,一年的總賦稅是八十億。刨去地方開支,上交朝廷的四十億。發完相關官員的俸祿,最后還能剩二十億結余。

  二十億看起來不少,但開支也大,比如賑災,比如戰爭。

  而這兩者又常常是聯系在一起的。

  所以風調雨順的時候,日子還過得不錯。一旦出現災情,而朝廷又賑濟不及時,就有可能形成叛亂。有叛亂就要出兵平叛,戰爭接踵而來。戰爭打亂了秩序,導致賦稅降低,又會激起更多的民變。

  所以這是一個死結,基本是無解的。

  這時候,就必須加上第二條:以工商富民。

  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創造機會,讓百姓有更多的機會致富,就算遇到災情,也不至于一下子赤貧,不得不賣田賣房,直至鋌而走險,朝廷的壓力就會大減。從另一方面來說,百姓富了,朝廷的賦稅也增加,賑災的能力也會提高。

  壓力小了,能力大了,社會自然更穩定。

  所以,度田只能治標,富民才能治本。

  “陛下減省宮室,是節流,鼓勵工商,是開源。兩者并舉,王道必興。至于度田,反倒不必急于一時。多則二十年,少則十年,工商興,則田不度自平。”荀彧躬身再拜,言語懇切。“臣愿陛下多些耐心,垂拱以待王道。若陛下以為臣言可采,臣愿書于簡帛,公布天下。”

  劉協反復考慮了一陣,點了點頭。

  雖然他不完全贊同荀彧的意見,但他對荀彧的態度很滿意。荀彧的想法也許和他不一致,但荀彧在努力地向前走。

  這正是他對荀彧的期望。

  一步到位是不現實的,只要他能主動地向前走,總有成功的機會。

  “既是論講,自然是各抒己見,本不必與朝廷意見一致。”劉協緩和了語氣。“論講之初,我就說過,這次不由朝廷定正誤,而是由天下人論是非,由后來者評高下。縱使朝廷有不同意見,也不會強人所難,而是公平論爭。”

  荀彧笑道:“陛下胸懷廣闊,臣自然是敬佩的。只是臣身受重任,不得不慎言慎行。”

  劉協也笑了,淡淡說道:“令尹為朝廷著想當然是好事,但該發聲的時候還是要發聲。要不然,會有人以為令尹戀棧,明哲保身,有所腹誹而不宣諸于口。”

  荀彧神情一變,有點尷尬。“陛下所言甚是,倒是臣失誤了。”

  劉協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又重新拉回了主題。“對朝廷將取冀州,令尹可有高見教我?”

  “不敢。”荀彧說道:“陛下用兵如神,自有章法,不必臣置喙。臣但盡力為陛下籌措糧草,不負陛下所托。”

  “一點意見也沒有?”

  “要說意見,臣倒是有八個字,敢請陛下斟酌。”

  “哪八個字?”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荀彧解釋道:“田豐剛正,審配專權,都是寧折不彎之輩。這是冀州人的可貴之處,亦是冀州人的難治之處。陛下若能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則冀州將為陛下肱股。若陛下一意以力服之,如秦之滅趙,則冀州將為陛下心腹之患。”

  請:m.bijianzw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