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67章 棄虛求實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道天下

  聽到魯國儒生幾個字,荀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孔融,突然輕松了許多。

  仔細想想,孔融還真是對不起圣人血脈。枉有早慧之名,除了登李膺龍門之外,根本沒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跡。

  他只會批評,卻無所建樹。

  “你考入講武堂,是諸葛亮的建議嗎?”

  “算是吧。”徐庶澹澹地說道:“以前不肯讀書,是因為以我的家世,恐怕也難以讀書入仕,轉而習劍。現在不愿讀書,則是覺得圣人之道未必在書本之內,不如從軍,既能謀生,也能開拓視野。所以諸葛亮一說,我便應了。”

  荀諶眉頭微皺。“元直,圣人之道固然未必盡在書中,但典籍卻是圣人所傳,乃是求道的門徑。不讀書,如何知道?”

  徐庶回頭看看荀諶。“劉表既是宗室,又是名臣之后,本人也學問淵博,堪稱大儒。荀君覺得他知道嗎?恕我直言,真正以讀書知道的人,我沒見過,倒是看到不少迂腐之輩,甚至是偽君子。”

  荀諶反唇相譏。“講武堂虞祭酒是迂腐之輩,還是偽君子?”

  徐庶咂了咂嘴,神情有些尷尬。

  一時不慎,說得太絕對了,被荀諶抓住破綻,反倒無法應對。

  “如果你想拜訪的是讀書人虞翻,那你就來錯了,現在就回頭還來得及。”一個聲音從頭頂傳來,聲音不大,但字字清晰,有如在耳邊一邊。

  荀諶停住腳步,抬頭一看,只見前面的樓上有一人憑欄而立。中等身材,面容清瘦,眉宇間毫不掩飾傲氣。

  徐庶連忙說道:“荀君,毛君,這就是虞祭酒。”

  荀諶心中不喜,拱手道:“那敢問足下是什么人?”

  虞翻輕笑一聲。“度田只是行王道的辦法之一,本身并非王道。讀書也是求道的辦法之一,本身并非求道。同樣的道理,你明于彼而拙于此,著實令我驚訝。”

  荀諶頓時面紅耳赤。

  虞翻用他的文章來反駁他的觀點,這可比他利用徐庶的一時失言來堵徐庶高明多了。

  如果說徐庶只是魯莽,那他就是虛偽,至少是不懂裝懂。

  即使如此,荀諶還是反問道:“不讀書,如何求道?”

  “三皇五帝讀什么書?”

  “三皇五帝乃是圣人,生而知之,自然不用讀書。可是圣人不常有,普通人不讀書,豈能知道?”

  “天高地卑,日月經行,寒來暑往,風鼓雨潤,道在其中,何必讀書?如今太學囂囂,群言鼎沸,守私利而忘公義,懼戰亂而不治其因,逞小智而拒大道,是他們讀的書有問題,還是他們自己有問題?”

  荀諶語塞,血往臉上涌。

  毛玠拱手施禮。“陳留毛玠,見過祭酒。未落席而受祭酒之教,幸甚。”

  虞翻轉頭看向毛玠,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毛君雖然迂腐了些,卻能安貧樂道,不違本心。能與毛君一見,也是我的榮幸。元直,請毛君登堂。”

  “喏。”徐庶下意識地應了一聲,話一出口,又有些尷尬。

  虞翻只請毛玠登堂,荀諶怎么辦?

  “祭酒?”

  虞翻澹澹地說道:“我不是讀書人,我只是求道人。荀君若是問道,不妨一起來。若是談經論典,恕虞某無暇奉陪。”

  荀諶苦笑,搖搖頭。

  當初荀文倩就提醒過他,虞翻是狂生,不能以常理計。現在一見,果然如此。真要與他計較,丟臉的還是自己。

  “諶雖愚鈍,不知道,但能聽祭酒與孝先論道,自然也是要聽一聽的。”

  “那就來吧。”

  徐庶大喜,躬身相邀。

  荀諶、毛玠登堂,上了樓,來到虞翻面前。

  荀諶看了一眼正堂。

  剛才在樓下時,他只聽到虞翻的聲音。現在上了樓,才發現樓中人不少,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卻幾乎沒有聲音。

  大堂正中央,擺著一個木架,架上有大大小小的圓環,每一個圓環上都有一個球,似乎還可以滑動。幾個人圍著木架,正輕聲商量著什么。

  “這是……”

  “渾天儀。”虞翻伸手示意,請他們入座。

  荀諶卻沒有坐。“是洛陽的渾天儀嗎?看起來……不太像。”

  “你見過洛陽的渾天儀?”

  “見過。我不僅見過張衡所制的渾天儀,還見過賈逵所見的渾天儀。不過都與你這個不太像。”

  “我們做了些許改進。”

  “些許?”荀諶表示懷疑。

  虞翻笑了,卻不再說,只是示意荀諶、毛玠入座。

  見荀諶疑惑,徐庶說道:“荀君,我講武堂研究星象,不是為了預測吉兇,而是為了軍事。”

  荀諶會意,涉及到軍事秘密,虞翻不肯多說也就自然了。

  入座之后,虞翻開門見山,直接表達了對荀諶那篇文章的態度。

  一方面,他欣賞荀諶務實的態度。

  問題最終是要解決的,討論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討論,討論本身并不能解決問題。天子舉行論講,是希望能群策群力,最終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再寫一部《鹽鐵論》或者《白虎通》。

  推行農學,至少是一個務實的解決辦法。

  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荀諶避重就輕,誠意不足。

  推行農學是好事,加大對農學的研究也的確有可能提高糧食產量,為解決人地矛盾提供方桉。但農學研究不是短時間內能實現的,度田卻是最便捷的方法。

  重農學,卻反對度田,等于舍近求遠,避開了真正的矛盾。

  所以,這篇文章雖然有可取之處,本質上還是陽奉陰違,表面不一。

  荀諶心中發虛,臉上卻有些掛不住。

  “依祭酒之見,又當如何?以大兵驅之,強行度田?”

  虞翻笑而不答。“荀君來太學有些時日了吧?”

  “大約半個月。”

  “哪天起程回冀州?”

  荀諶眉心微蹙。“你怎么知道我要回冀州?我還打算參加論講呢。”

  “太學論講雖未舉行,但會有什么意見,無非那么幾條。你如果真能通過辯論得出結果,未免想當然。退一步說,就算最終證明了唯有度田才是最佳辦法,山東就能接受度田?”

  荀諶、毛玠心中一緊。

  虞翻身為講武堂祭酒,有這樣的態度,顯然不是好事。

  這說明朝廷——至少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相信論講能解決問題,還是傾向于用兵。

  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虞翻說得對。

  辯論是為了解決問題,但辯論本身并不能解決問題。就算最后能取得一致意見,認為度田勢在必行,山東士大夫就會接受度田嗎?

  不可能的。

  “這么說……大戰難以避免?”毛玠說道。

  “也不盡然。就算要戰,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頑固到只能兵戎相見、玉石俱焚。”虞翻轉頭看向荀諶,嘴角帶笑。“荀君,你說呢?”

  筆趣閣新:,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機網站:m.quge66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