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18章 求同存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道天下

  劉協看向楊彪、趙溫,眼神中多了一絲疑惑。

  “是這樣?”

  楊彪低頭不語。

  趙溫雖然沒有低頭,卻也垂下了眼皮,不敢與劉協對視。

  雖然不能說張喜的理由完全是胡扯,至少不是實情。

  以似是而非的理由敷衍天子,哪怕是權宜之計,也絕非大臣所當為。

  但他們又不能當面戳破張喜的說辭。

  一來是張喜所言并非全無道理,二來天子這個想法雖不可行,偏偏又符合圣人之道。無法從道理上進行反駁,只能從實踐的難度上予以阻止。

  “諸君也這么認為?”劉協轉向太常王絳、廷尉宣播等人。

  劉艾猶豫了片刻,上前施禮。

  “陛下教化四夷,用意深遠,臣等敬佩。只是教化用時既久,耗費又多,非一蹴可就。且圣人教化先近后遠,先親后疏,先固根本而后榮枝葉。臣愿陛下循序而漸近,立百年大計,不求成功于一時。”

  趙溫也道:“臣以為劉艾之言有理。漢家子民尚在水火之中,子弟未能普及圣人德澤,教化四夷未免倉促,有舍本逐末之嫌。且陛下選拔儒生,于楊定軍中教士,成敗尚未可知,似乎不宜急于推廣。若果有成效,涼州虎狼之卒盡為忠勇,有跡可循,以據可依,再教化四夷,可出力少而功倍。”

  劉協沉吟片刻,看向眾人。

  眾人紛紛附和。

  劉協退了一步。“諸君所言,誠為忠耿之言。雖然,事不可急,計不可緩。諸君當有所謀劃,逐步推行。司徒,這件事就辛苦你了。”

  趙溫無可推卻,躬身領命。

  “民生凋殘,宮室可以緩一緩,學舍卻不能荒蕪。司空多費心。”

  張喜剛要說話,楊彪說道:“陛下,司空世為宿儒,尤善教化。孝顯時,其曾祖故太尉酺曾為四姓小侯開學于南宮,其兄故司空濟亦曾侍講光華殿。臣以為,可使司空主持教化一事。”

  沒等劉協反應過來,趙溫說道:“臣附議。”

  張喜頓時急了,剛要說話,楊彪又道:“陛下不修宮室,而興學舍,重教興學,誠為圣王事業。我等雖老,亦當盡綿薄之力。”

  張喜立刻閉上了嘴巴,垂下了眼皮。

  劉協眉梢輕顫,欲言又止。

  楊彪這老狐貍,一頂高帽子,壓住了他和張喜兩個人。

  于他而言,不大興土木,可以避免窘迫的財政進一步惡化。

  于張喜而言,不興土木,負責水土之事的司空就沒有實權可言。

  所以明知教化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使,張喜也只能應下。

  見張喜接受了任務,劉協隨即與他們商量。

  教化所有匈奴人的事可以慢慢計劃,教化呼廚泉的事卻不能拖延。呼廚泉有家難歸,這正是進一步收服南匈奴的機會,也是穩定并州北疆的難得機遇。

  如果能將呼廚泉馴服,再扶持他為單于,至少三十年內之內,南匈奴不會出現重大變故。

  將來進一步教化、融合也有了基礎。

  對劉協的這個方案,公卿大臣都表示贊同。

  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張喜的頭上。

  趙溫教李式,他教呼廚泉,公平合理。

  坐在山坡上,劉協與公卿大臣商量著朝廷大事。條件雖然簡陋,氣氛卻還算活躍。沖突、分歧不少,有時候甚至很尖銳,但有基本的共識墊底,整個會議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雖然士孫瑞還沒有最后拿下范先,但是有衛固的先例在前,范先請降已成定局。

  趙溫等人建議,對范先采取同樣的處理方法。

  人盡量少殺,但財產盡數剝奪。

  原因很簡單,叛亂是大罪,不多殺人是天子開恩,抄沒家產,不讓他有再次生事的能力,卻是必行之事,而且天經地義。

  這對其他人也是一個警告。

  當然,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朝廷現在窮得丁當響,等著河東豪強的家產續命。

  識相的趕緊捐獻,不用全出,朝廷還有官職賞賜。

  不識相的,別怪朝廷翻臉,抄家滅門。

  反正理由是現成的。

  皇帝大駕光臨河東,你不來迎駕、貢獻,眼里還有朝廷嗎?

  對這些久經官場的老臣來說,要找點理由整人,真是容易得很。

  以前不做,不是不會,是不肯。

  如今天子落難,節衣縮食,他們跟著吃糠咽菜,苦不堪言,再不出手就說不過去了。

  有君臣大義在,他們干得心安理得,名正言順。

  劉協心情不錯,請他們吃了一頓野味燒烤。

  趁此機會,太常王絳出面,眾臣附議,請天子回城。

  新年將至,要舉行各種典禮,缺了天子不行,在野外也不合適,還是回城里方便。

  這一次,劉協沒有再拒絕。

  但他提出,回城之前,朕帶你們去個地方。

  安邑城西北有一個獨立的小城,據說是大禹稱王之處,故稱禹王城。

  夏禹已成傳說,這座小城如今是鐵官的官署。

  裴潛已經在這里忙碌了大半個月。

  奉命協助楊奉進駐河東后,裴潛建議楊奉率兵進駐鹽池,他自己卻接管了鐵官。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臨機制宜是他的權力。

  但得知天子對楊奉不滿后,裴潛清楚,自己那點小心思瞞不過天子,必須加以補救。

  所以這些天,他不敢有絲毫大意,軟硬兼施,恩威并用,迫使鐵官滿負荷運轉,爐火日夜通明。

  得知天子將帶著公卿大臣來鐵官視察,裴潛命令所有人工匠、刑徒輪班,進行個人衛生的整理,又對鐵官內外進行了清掃,盡可能做到干凈整潔。

  對那些有可能對天子造成威脅的刑徒,他也一一調離,不讓他們有任何生事的機會。

  對天子最為重視的馬甲,他親自查驗,每一具都親手摸過,還套上戰馬,檢驗是否合身。

  從西涼軍繳獲的馬甲很粗糙——至少在他看來如此——經過改進之后,結構更加合理,防護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可是在他看來,所有的一切,都比不過天子隨手勾勒的馬鐙。

  他自己試過,有了這兩個馬鐙,即使是最普通的騎士也能穩穩的坐在馬背上,挾矛沖鋒。

  稍有常識的人都清楚,有了這兩個馬鐙,人馬俱甲的三百甲騎將擁有何等恐怖的沖擊力。

  裴潛打好了腹稿,無論如何,這次一定要爭取隨天子出征的機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