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趙司令。
  前方就是薩爾滸。
  清軍怕不是想要決戰?”
  說話的本是陸莊出來的老兵,是狗剩的副官。
  但當下的狗剩,已經不能直接稱之為狗團長了。
  夏王已經任命狗剩為遼北司令。
  狗剩本姓趙,成為將軍后,還自己改了個名字,單名取一個勝字。
  趙勝司令望了望前方,同樣有些不可思議。
  “我作為遼北司令,可只有兩千兵馬。
  這清軍還真是夠看得起我......”
  狗剩喃喃自語,想來還是遼北距離盛京過近。
  清軍的兵馬來此率先抵御。
  而劉青峰等人的軍隊,還有一段時間才能抵達遼地。
  又或者是天武軍對盛京尚且有個緩沖余地,皇臺吉想先對付山林兵......
  “應該是來早了。
  我們在此拖延,等西面的天武軍過來,薩爾滸的清軍自然撤離......”
  副官建議道。
  此處的地勢明顯更有利于清軍,遼北的兩千山林兵,難以攻下城池。
  就連野戰都有些困難。
  “圍城不可。
  再往后拖反而給清軍做足準備。
  我們被就是來突擊戰的。”
  狗剩毋庸置疑的說道。
  剛剛出兵,哪有就立馬止步的說法。
  況且天武軍那邊還要橫渡遼河,短時間內逼近不了盛京。
  “不圍城也可,但得小心......”
  副官提醒一句,便不再多言。
  山林兵雖然只有兩千人,可要完全攻城的話,還有三千野人部落可以作為死士。
  而且,薩爾滸本來是沒有城池的。
  在明軍敗退后,清軍根據周邊的明軍衛所建立了堡壘,又在與夏國沖突后開始加建防御。
  兩年的時間,薩爾滸城就有了些許規模,但談不上是什么金城湯池。
  清軍城池建得不牢,防御不佳。
  就是遼北的人口實在太過于稀少,哪怕夏國開始大量移民,軍隊人數也沒有大幅增多。
  圍城戰就很困難......
  再看當下,兩千的山林兵在渾河邊上擺開陣勢,主要是選擇好火炮的安置地點。
  其間有清軍短暫出來交鋒。
  只不過是試探一番便又離去,似乎并不想與夏軍過多糾纏。
  三日后。
  葉赫城的野人部也趕到薩爾滸城下。
  夏國的重炮從水路運來,由葉赫城中轉南下。
  清軍的試探也愈發頻繁,而當前山林兵的各類火器充足,也不再隱讓。
  隨著一陣火炮聲響。
  兩軍的正式交戰開始......
  山林兵剛度過河岸就遇到了清軍兵卒,但出乎意料的是沒有遇見騎兵。
  一排排手持火器的清兵,用尚且生疏的手法操作著火器,與先前的漢軍不同,這些火器兵都是混雜的隊伍。
  沒有進攻的意思,打幾了槍就后退,完全不在乎射擊效果。
  狗剩派兵刺探著周圍情況,一面繼續往城下挺進,清軍的隊伍一路后退,放棄了周圍曠野。
  只等到沐顏阿骨打的野人部再也按捺不住,往前方沖殺時。
  清軍后邊的火炮開響了。
  野人部的手中雖然有火器,但抵不住平射過來的炮火,第一輪沖鋒失利,損失了近百人手。
  “有點意思。
  建奴知道我們不善于近戰。
  怕不是學會了夏國的布兵方式,想引誘火器部隊深入,待在野人部騎兵沖鋒時又以火炮還擊......”
  狗剩喃喃自語,清軍能有如今的變化不容易。
  因為這與原先的八旗兵作戰方式完全不同。
  只不過,這樣的戰術在夏國軍隊面前,顯得太過于小兒科了。
  夏軍有系統的訓練,清軍對于火器部隊的排布,幾乎是等同于幼稚。
  可城內多爾袞是極為滿意的,火器兵的后邊還有壕溝,清軍的大部騎兵已經埋伏好了。
  只等著掃蕩完這區區數千人馬,再回援遼河對抗天武軍。
  “多爾袞王爺,再退一輪,我們的騎兵大部就可以沖殺。
  咱們有山林隱蔽,他們的飛球怕是發現不了埋伏......”
  多鐸胸有成竹。
  在東面的山腳下還埋伏了有四千精騎,分布兩面。
  只等關鍵的時候沖殺,夏國的軍隊插上翅膀也逃不出去。
  多爾袞回想著父輩曾在這里拿下的榮譽,二十年前的八旗軍不過數萬人馬,卻能碾壓五倍于自己的明軍。
  而當前,自己的軍隊是夏國山林兵數倍,應該不會有所意外.......
  “不錯,吞下了這支山林兵,繳獲他們的火器,再去對付天武軍!”
  多爾袞憧憬著說道。
  再看城外的山林兵,吃了一次小虧,似乎并不影響推進。
  清軍的人數多,能夠出城迎戰,可山林兵穩扎穩打,每一步都保持好完整的陣形。
  對于完全是火力武裝的軍隊來說,陣地才是最為關鍵的所在。
  “趙司令,是否還要推進?”
  副官望了望后方,隊伍已經距離河岸很遠了。
  天空上飄蕩著兩只熱氣球,暫且還沒有危險的信號傳來。
  狗剩似乎也注意到了清軍異樣,明明是人數占據優勢,可卻一昧的忍讓退后。
  夏軍再怎么樣挑釁都不愿完全進攻,就像是鐵了心要膈應人。
  “建奴怕真的是學聰明了。
  待會把火炮車放于第一排槍手之后。
  迫擊炮暫且不動,靜待清軍伏擊!”
  狗剩用望遠鏡仔細打量著清軍陣地。
  薩爾滸城周邊的地勢高隆,且有山林密布,有埋伏也是在情理之中。
  前方的夏軍將士領命,火槍手排著隊列對前方的清軍射擊。
  那些拿著火器裝模作樣的清軍,見到夏軍抬起槍口轉身就跑了,來不及逃竄的人很容易就被擊中。
  有中槍的人在地上翻滾,很快又被夏軍隊伍踩在腳下。
  兩軍一來一回,似顯得極有默契,清軍這樣的原始部隊也能把火器用得上道了。
  一直打到城墻下的壕溝,河岸遙遙無望,清軍決定不跑了,用火炮在此守住陣地。
  最前方的八百名山林兵不斷用線膛槍還擊,因為清軍的火器劣質,夏軍所獲頗豐。
  可就在兩軍打得酣暢,城內的多爾袞終于帶著兩千精兵沖殺出來,挺過幾輪射擊,當野人部的騎兵剛開始還擊沖鋒時刻,兩面埋伏的騎兵沖殺而出。
  三面受敵的情況下,身處包圍圈中的夏軍顯得極為勢弱。
  而這時的夏軍終于使用起了新式武器,跟在隊伍后邊的火炮,打出了威力迅猛的開花彈。
  每門彈藥炸裂,都能將數騎清兵炸飛。
  清軍依舊英勇無畏。
  十幾輛黝黑的“火炮車”推了出來,可與平常不同的是,車架上裝載的并不是火炮,而是一個巨大的鋼制長桶。
  長桶上連出的管子點燃,立馬便能噴射出巨大火焰,在半空中呼呼作響。
  控制噴射管的噴火兵橫掃一片,一排的清軍就變成了火把......
  請:m.biqiugeg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