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69章 一切正常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亮劍之軍工系統

  最新網址:

  王學新把“殲1”的編號給了“拉5”,畢竟“拉5”是八路軍能自產的一款戰機而且在戰爭中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史上“殲1”是“拉9”,又有種說法是我國自行研制但沒能成功的“殲教1”,還有可能是兩種都有……畢竟“殲教1”只試制了3架項目就中止了。

  “殲3”和“殲4”是“米格9”的改型,只用于實驗未批量列裝。

  網上之所以會將“殲4”誤以為是“米格15”,是因為自媒體想當然的認為“米格15”是“米格9”的后期型,它更先進,因此“米格9”的改型應該是“殲2”、“殲3”,而“米格15”應該是“殲4”。

  實際情況是這編號是按引進時間給的。

  華夏在志愿軍戰場上因為戰爭的需要先引進了“米格15”并投入戰場,在部份區域保護志愿軍戰場的后勤運輸線,也就是著名的“米格走廊”。

  這時不可能知道后續要引進多少前期型戰機吧?

  而且也沒必要,于是就給了“殲2”。

  之后我國軍工為了能自產米格系列戰機于是就引進了前期型米格9的改型研究,給的編號是“殲3”、“殲4”。

  然后我國自產的第一款戰機“殲5”才閃亮登場(仿制“米格17”)。

  “殲5”在當時相當先進,全球都沒有幾款能用于實戰的噴氣式戰斗機,但華夏卻擁有一款而且還能自產。

  只不過之后跟毛熊關系變差之后沒能繼續往下發展才逐漸落后。

  由此可知“靠別人不如靠自己”這話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軍工方面無論什么都需要自己積累人才、技術和研發團隊而不能單純的依靠引進。

  否則,一旦出現利益關系就很容易受人制約并且也無法往下發展。

  幸運的是現代的華夏已經克服重重困難突破了各種技術難度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身在其中的網民常常會以為理所當然,認為其它國家也是如此。

  但放眼全球,還有獨立研發能力的不過就華夏、鷹醬、毛熊,高盧這幾個國家而已……歐洲大部份國家因為進口F35基本放棄了發展,只有高盧在苦苦支撐。

  試想,如果高盧購買了F35戰機,它相比起高盧自己的戰機擁有各種優勢還不需要投入巨額的研發資金能輕松買到……高盧的研發團隊是不是就可以解散了?戰機方面是不是就可以不發展等著買鷹醬的戰機就行了?

  從錢的方面來看這的確更劃算: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先進的戰機。

  但一方面這只是目前的算法,將來有一天等高盧的研發團隊真的解散了后繼無力時,鷹醬就形成了它的壟斷地位價格隨便加。

  另一方面,一旦使用的戰機全部來自鷹醬,鷹醬就達到了控制高盧軍事的目的,很自然的就失去了政治獨立性。

  所以才說F35雖然性能不怎么樣但毫無疑問是一款很成功的戰機。

  此時的八路軍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王學新在制空權方面下了很大的一盤棋做了長遠的布局:

  他先是從日不落那購買了噴氣式發動機,在條件艱難的情況下建立起了生產線并全力培養研發人員。

  這在當時看起來是完全沒必要的,八路軍有“拉5”已經差不多夠用了,如果不夠用還可以向毛熊購買更先進的戰機,實在不行從鷹醬那買也行,不管買哪一種都能碾壓鬼子。

  但王學新就是義無反顧的往里頭砸錢,做這種在別人眼里看起來對戰爭沒幫助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浪費資源的事。

  接著就是從日不落那引進“流星”生產線。

  這在許多人眼里同樣匪夷所思,因為它與噴氣式發動機一樣也是在砸錢卻對戰爭沒有幫助……即便把“流星”戰機生產出來了,它的性能也不比螺旋漿戰機好,還有一大堆問題很容易出故障。

  事實也證明他們是對的,“流星”戰機生產出幾架后試飛的效果并不能讓人滿意,最高時速只能達到620公里,比“拉5”還慢一些。(“拉5”最高時速634公里。

  這也許是華夏生產的原因,日不落在這方面還留了一手。

  不過即便是日不落自產的“流星”戰機其最高時速也只有650公里,與“拉5”相比并沒有多少優勢。

  這也是八路軍一直沒有將“流星”投入戰場的原因。

  用這樣的戰機作戰還不如使用廉價且容易保養的“拉5”。

  這時所有人都以為八路軍這筆生意肯定是賠了……費了那么大的力氣那么長的時間建起了發動機生產線和戰機生產線,結果生產出來的就是這么個玩意兒。

  只不過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王學新用技術換來了,虧的也是王學新貢獻出來的東西,所以大家都沒說話。

  他們不知道的是,所有這一切都是王學新在為噴氣式戰斗機布局。

  當王學新拿出“米格15”的圖紙時,一切都水到渠成……如果沒有發動機沒有生產“流星”戰機的經驗和技術,要多少年才能把“米格15”生產出來?

  現在不過就是一個多月!

  試飛進行得很順利,康政駕駛著“殲2”在900米的距離成功起飛。

  當時就把科研人員都嚇了一跳:

  “900米才起飛!”

  “比‘拉5’起飛距離多了近一倍!”

  “我們應該增加跑道的長度!”

  汽修廠的跑道只有1000米,只不過1000米外還有300多米的空地而已。

  不過這依舊是個安全隱患,在知道“殲2”需要900米的起降距離后,怎么說也要把跑道加長到1500米。

  還算蘇欣鎮定,她對著無線電問了聲:“火龍火龍,情況怎么樣?”

  “一切正常!”康政很平靜的回答。

  研究員們當即發出一片歡呼,雖然現在說“殲2”試飛成功還為時尚早,但成功起飛并在空中穩定飛行一段距離至少證明這款戰機這種后掠機翼是沒問題的。

  這已經讓研究員們心里懸著的一塊大石頭放下了一半。

  但好戲還在后頭……

  最新網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