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梅津美治郎在八小時后能得到前線的情報,還是王學新有意放水的結果……王學新把和尚的偵察大隊收回來了。
否則,當八路軍主力部隊進攻到偵察大隊的位置時,偵察大隊的直升機是可以一層一層的繼續往前推進不斷往前封鎖信息的。
畢竟這一路到通化甚至再往前都是長白山山脈多山地帶,直升機在這樣的地形里有無與倫比的優勢……直升機在山區上空飛行很安全,鬼子基本不可能在這一帶的山區布置高射機槍和高射炮,在海拔高的位置布設這些裝備和兵力,僅僅只是補給問題就無法解決。
更重要是這里曾經是鬼子的腹地,長白山兩側一面是棒子一面是“偽滿洲國”,鬼子根本就沒必要在這一帶布置防空火力。
而步兵在這一帶需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達的山頂要地,直升機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就能趕到,因此偵察大隊總能先敵占領要地并卡住鬼子的咽喉要道封鎖信息。
但王學新卻沒有這樣做。
不只是偵察大隊,連著其它部隊比如獨立營、信號干擾機等全都一古腦兒的收回來。
陳松勇還對此表示不理解,他在電話里焦急的問著王學新:“團長,我軍現在勝利在望,只一夜的功夫就前進了四十幾公里,以這速度,再打八小時在天黑后就差不多可以占領通化了!這時候把獨立營撤回去,只怕會功虧一簣!”
陳松勇說的沒錯,這的確很可能會功虧一簣。
百戰旅的攻勢之所以如此快速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有獨立營的協同:信息被封鎖的鬼子根本就不知道前線發生了什么,于是就沒有援軍也沒有緊急構筑的防線,許多鬼子都是看到百戰旅的坦克時才驚呼八路軍竟然打到這里了,這時才匆忙組織防御。
如果獨立營被撤下,就意味著信息封鎖沒有了、信號干擾沒有了,夜視儀神乎奇技的夜戰能力也沒有了。
于是鬼子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通化的危險,接著馬上就會朝通化派出大量的援兵緊急調去毒氣彈。
事實果然如此,梅津美治郎在得到八路軍已經打到青溝門村后,驚得臉色都沒了血色。
“怎么現在才報告?”梅津美治郎幾步走到地圖前找到青溝門村的位置,發現那里距離通化只有46公里,臉色不由一變再變。
這時的他已經不敢有半點遲疑了,當即命令:“命令通化駐軍馬上出城組織防御!調動部隊即刻增援通化!”
通化是帝國關東軍的命門,是數十萬關東軍與棒子聯系的重要節點,這里被八路軍占領幾乎就意味著帝國的補給線路徹底被切斷,梅津美治郎當然得救。
然而,這也恰恰是王學新有所顧忌并撤出獨立營原因。
王學新沒有回答陳松勇的問題,他只是下令:“按命令行事,撤退!”
“是!”陳松勇無奈的回答。
正在陳松勇疑惑時,就接到王學新的電報:“部隊秘密轉移到四平方向!”
于是陳松勇就明白了,王學新的目標是四平。
王學新的目標其實一直都是四平。
通化不是不能打,它的確是戰略要地打下它也的確能將鬼子關東軍包圍,這更有利于八路軍圍殲關東軍。
然而,王學新不得不考慮這么打要付出的代價。
首先是“圍三厥一”的問題。
包圍尤其是包圍敵人大兵團比較忌諱將其圍死。
原因是一旦將敵人圍死很容易激發起敵人的必死之心,于是就會出現“困獸之斗”。
漢斯與毛熊的戰爭或許是個例外……毛熊被漢斯包圍時出現大規模投降,但這一方面與毛熊自身的大清洗使軍心動搖有關,另一方面歐洲戰場投降是很正常的事,這與文化有一定關系。
現在八路軍包圍的是鬼子,亞洲國家講究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鬼子在所謂“武士道”精神的洗腦下就更是走向極端的瘋狂,在這情況下,將鬼子六十幾萬關東軍另外還有數十萬鬼子“開拓團”圍死與其打個魚死網破,八路軍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不過重點還不是這個。
如果真要打的話,王學新認為以八路軍現有的戰斗力以及現在東北的形勢,八路軍還是能打這場圍殲戰的。
更重要的問題是戰場是在東北,東北百姓還在鬼子手里。
如果八路軍把鬼子圍死使其失去補給,那么最先遭殃的就是東北百姓。
不難想像,鬼子肯定會加倍搜刮百姓,就算要餓死也是先餓死百姓然后才會輪到鬼子。
更可怕的還是如果把鬼子打急了或者認為沒有勝利的希望,他們就會把屠刀轉向手無寸鐵的百姓,甚至還會將百姓推到槍口前朝八路軍陣地沖鋒……到時八路軍該怎么辦?
鬼子沒什么做不出來,他們要是發現自己活不了,就一定不會讓華夏百姓好過。
最后就算八路軍能取勝,會有多少華夏百姓死在鬼子的屠刀之下?
但如果讓出一個出口,也就是從通化到棒子的運輸通道同時也可以算是逃跑的缺口鬼子在這方面就會收斂多了。
王學新在通化方向這么一打一收,目的就是要讓梅津美治郎將主力全都調到通化方向去攔截百戰旅而四平自然就兵力空虛。
至于鬼子的毒氣封鎖,就再讓獨立營打一次就行了。
而這一回,與獨立營協同的就不再是百戰旅,而是重新聚在一起的三個機械化團。
從之后傳來的情報看,梅津美治郎果然中計,原本布署在四平的兵力大多被緊急調往通化只留下一個師團駐守。
也就是說,在鬼子大規模往通化調兵的時候,八路軍卻在大規模往四平調兵。
這可以說是個諷刺。
一開始梅津美治郎就懷疑過王學新進攻通化是不是調虎離山計,通常這時候這計謀就很難成功,因為他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防范之心。
但仗打到關鍵時候而且通化還是其必救之地,梅津美治郎還是亂了陣腳做出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