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六月,人民報紙在第二版發表文章,《君子蘭為什么風靡長春》。
  這篇文章,使得君子蘭熱急速降溫,君子蘭的價格,下跌百分之九十以上,徹底被打回原形。
  花本無辜,奈何人性貪婪,不知道多少人賠得傾家蕩產。
  看到齊勝利的身子搖搖晃晃,陳東方連忙從后面將他扶住。
  齊勝利俊秀的面孔,此刻充滿了絕望,嘴里直是無意識地念叨著:
  “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
  見他有變成祥林嫂的趨勢,陳東方的雙手,使勁搖晃幾下他的肩膀:
  “勝利,做生意就是有賠有賺,大不了,我們以后再賺回來就是。”
  齊勝利也終于恢復了一些精神,他的手掌,啪的一下落在辦公桌上:
  “東方哥,是我太貪心,我應該早點聽你的話的。”
  還是在兩個多月前,他們一起去夾皮溝采購紅豆杉樹苗,當時劉青山的一句話,給陳東方很大的觸動。
  劉青山的原話是這樣的:陳老板,跟五百塊錢一株的君子蘭苗相比,五十塊錢很貴嗎?
  當時就給陳東方很大的觸動,后來他又通過自己的渠道,隱約聽到上面要對君子蘭動手。
  于是他就果斷地往春城那邊打了個電話,叫公司將大半君子蘭出手。
  等到回本之后,這才停止售賣君子蘭。
  現在想想,當時的舉動,簡直再明智不過。
  而想到這些,他腦子里面,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劉青山那張帶著笑意的面孔。
  陳東方真不知道,是該感謝這個年輕人呢,還是該痛恨他?
  如果不是以前那些狗屁倒灶的事,陳東方覺得,他一定能和劉青山成為朋友,而且還是最好的朋友,比眼前的發小兒齊勝利都要好的朋友。
  瞧瞧齊勝利都干了些什么,陳東方也提醒過齊勝利,售賣一部分君子蘭,起碼先保證不虧本。
  可是齊勝利已經被刺激得昏了頭,越賺越想多賺,當然不會抽身而退,這才落到現在這種血本無歸的局面。
  反觀劉青山,陳東方也不得不佩服對方的眼光和決心。
  眼光看得準,而且懂得進退,這樣的競爭對手,陳東方也不得不謹慎對待。
  齊勝利得到君子蘭崩盤的消息之后,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要趕到春城去收拾殘局,然后還要回一趟京城。
  他的那筆投資,可不是他一個人的,涉及到他們那一整個利益小團體,是大伙的集資。
  這下賠了個老底兒朝天,他得回去善后。
  臨走的時候,齊勝利也似乎從打擊中恢復過來,還拉著陳東方的手:
  “東方哥,這邊就先交給你了,等我回來,咱們哥倆好好干,那邊損失的,要在方便面廠上,全都彌補回來。”
  “嗯,一定會的!”
  陳東方也信心十足,雞湯伊面已經試生產成功,大伙品嘗之后,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認為面條勁道,湯味兒鮮美,出廠價叁角伍分,零售價五角。
  與此同時,他們也花錢從統一方便面廠那邊,高價從工人手里,買回來幾袋紅燒牛肉面。
  外面的包裝倒是不錯,紅色的主色調,還有兩個很可愛的卡通小丫頭形象。
  于是撕開包裝袋,泡上幾袋,分給大伙品嘗。
  “哈哈,清湯寡水的,比咱們的雞湯伊面差遠啦!”石大廚吃了一口面,喝了一口湯,立刻得出以上的結論。
  其他人的意見,也基本一致,就連藤田正一,都滿臉鄙視地直搖頭:“紅燒牛肉面,簡直就是個笑話。”
  是啊,沒有牛肉的牛肉面,那不就是笑話嗎?
  石大廚樂呵呵地跟著捧臭腳:“估計是想模仿咱們的雞湯面,哈哈,照貓畫虎,最后整成個四不像,聽說還比咱們的方便面,貴五分錢呢。”
  哈哈哈,大伙一陣哄笑。
  只有陳東方暗暗皺起眉頭,他總感覺,好像哪里有點不大對勁。
  同樣的,劉青山他們,對自己的統一紅燒牛肉面,也信心十足。
  在經過了最初幾天的波折之后,樣品也生產成功。
  只不過出于保密效果,蔬菜包和醬包,暫時還沒拿出來,處于秘密生產之中。
  至于生產的地方,就是在青山鎮的野菜廠,那里比較僻靜,又都是自己人,所以消息隱藏的很好。
  試產的那些方便面里,當然只放一個料包了,家賊難防的道理,劉青山當然懂的。
  而另一個好消息則來自于大老李,這位老哥倒也光棍兒,拿定主意后,直接辦理了退休的手續。
  這種事情,縣里有關的領導當然很樂意看到,甚至還有點覺得過意不去,照顧性地提拔了一級,讓大老李在正科的級別上,光榮退休。
  隨后,大老李就到劉青山這邊來報到,正式接手方便面廠。
  有這個老場長坐鎮,劉青山也終于能夠放下心來,開車直接回了夾皮溝。
  張大帥和范理事并沒有同車跟隨,他們倆,又轉戰到火腿腸廠那邊,鼓搗配方呢。
  等劉青山回到夾皮溝,已經是七月上旬,村里的小學都放暑假了。
  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不過看到劉青山的車子,一幫小娃子還是圍了上來。
  這都形成慣例了,只要青山哥回來,多多少少會給他們帶點好吃的。
  下了車,劉青山看到娃子們一雙雙期盼的小眼神兒,心情一下子就變得更加愉悅起來。
  “哥,方便面做出來了嗎?”
  這是小老四。
  “哥,火腿腸做出來了嗎?”
  這個是山杏。
  劉青山趾高氣昂地一拍胸脯:“當然做出來了,來,一家分一袋方便面,回家煮去吧。”
  說完還從備箱里扯出來兩個面袋子。
  “哇,這么大袋!”
  娃子們齊聲歡呼,這都夠吃一個月的了。
  不料,劉青山打開面袋子,里面是一個個小塑料袋,一斤左右的樣子,里面彎彎曲曲的,都是米黃色的小面卷。
  “這也不是面條啊?”二牤子越瞧越不對勁,已經準備開嚎。
  劉青山會哄孩子:“這都是用油炸完的,可香了。”
  娃子們這才高興起來,每人領了一袋,樂顛顛回家煮面渣兒去了。
  這些方便面,當然都是試制時候的失敗品,賣是肯定不能賣,吃著一點問題都沒有,怎么也比掛面強多了。
  劉青山扯著老四老五的小手,往家里溜達,倆小丫頭好像有點失望:她們期盼的方便面,原來就這樣啊。
  家里午飯都準備好了,這段時間是畢業季,王教授領著學生都學校了。
  剩下高峰和李鐵牛他們,白天都上山,家里吃飯的人,一下子少了大半。
  就是爺爺奶奶,秋菊奶奶,加上母親林芝和大姐夫,對了,還有小火這個小不點。
  小家伙已經能夠走路,看到劉青山,就扎著小胳膊,往大門這邊跑,嘴里還叫著:
  “舅舅……救救。”
  劉青山必須救啊,因為小家伙腳下不穩,眼瞅著就要往前撲倒。
  他一個健步迎上去,將小火拎到半空,這小子還樂得咯咯傻笑。
  “不能白叫舅舅,舅舅給你帶回來好吃的方便面!”劉青山用額頭對著小火的小腦門,假裝使勁頂牛。
  他不知道,身后的小老四直撇嘴呢。
  可是很快,小老四就發現,大哥從后面的背包里面,拿出來一個紅色的塑料袋,方方正正的,在小火眼前搖晃著。
  “姨姨,小姨。”
  小火伸著白嫩嫩的小手指,指著方便面叫著。
  小老四拉著山杏,連忙繞到前面,然后就看到方便面正面的包裝。
  “哇!”
  兩個小丫頭扯著手,直接跳起來,這個一瞧就是根據她們倆的外形,設計出來的卡通形象。
  沒看連小火都認出來了嗎!
  兩個小丫頭又蹦又叫的:“我們上方便面啦,我們上方便面嘍!”
  搞得劉青山也覺得好笑:什么叫上方便面了?
  “青山回來啦,快點進屋,洗手吃飯。”
  秋菊奶奶從外屋門探出腦袋,嘴里招呼著。
  劉青山答應一聲,進屋之后,又張羅著燒了半鍋開水,然后找出來幾個大碗。
  碗不夠,小盆湊。
  撕開包裝袋兒,把面餅放到盆盆碗碗里邊。
  “哇,這個才是面條呢,哈哈,好像燙頭了似的!”
  小老四又是一聲歡呼。
  跟剛剛的方便面渣兒相比,這長方形的面餅,就顯得高大上了。
  看著彎彎曲曲的面餅,可不像是燙頭了嘛。
  劉青山又拿出來幾個調料包,秋菊奶奶一瞧都是塑料袋,就要去取剪刀。
  “秋菊奶奶,這個用手一撕就成,帶著鋸齒呢。”劉青山給演示了一下。
  “嗯,是挺方便的,要不怎么叫方便面呢。”秋菊奶奶也樂出了一臉皺紋。
  大伙都紛紛動手,連老四老五,都能撕開,就小火還不成。
  小白猿也伸著小爪子來湊熱鬧,被劉青山給扒拉開:“你那份不能放醬包,別到時候辣得翻白眼。”
  小猴子還吱吱叫著,表達著抗議。
  等方便面泡了幾分鐘之后,紛紛掀開上邊的蓋子,立刻,一股幽幽香氣就在屋子里彌散開來。
  “真香啊!”
  小老四使勁抽著鼻子,沒錯,方便面這東西,確實聞著比吃著香。
  “都嘗嘗,這就是咱們方便面廠生產的,咱們算是第一批品嘗到的。”劉青山先遞給爺爺奶奶一碗,然后是秋菊奶奶和母親。
  聽他這么一說,當然要嘗嘗。
  大伙都用筷子挑面條,爺爺劉士奎樂呵呵地點點頭:“不錯,這面條還挺長的。”
  “哇,稍微有點辣,但是更過癮!”小老四嘴里一個勁咝哈著。
  “面條挺勁道的,里面還有蔬菜呢。”母親也滿意地點著頭。
  高文學先給小火挑了半碗沒放辣醬的,然后剩下的半碗給了小白猿。
  他喂了小火一根面條,小家伙也禿嚕一下,吃進嘴里,就是湯水啥的,濺到爸爸身上。
  高文學嘗了一口自己的,然后點點頭:“這個方便面還真挺方便,泡一袋,幾分鐘就能吃,以后俺寫作晚了,就吃這個正好。”
  劉青山一聽,連忙攔住:“大姐夫,這玩意怎么說呢,沒啥太大的營養,就是個方便,在家的時候,還是要少吃。”
  在幾十年后,方便面都快被歸入垃圾食品了。
  但是在當下,卻絕對不能這么算,主要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來決定的。
  這樣一袋方便面是五角五分,這些錢,都夠在餐館買倆大麻花,再喝一碗雞蛋湯了。
  等到大家把方便面都吃完了,老四拍拍肚皮:“飽了,哥,咱們的方便面真好吃。”
  林芝則是輕輕拍了下手掌:“哎呦,光吃這個方便面了,做的午飯全都剩下啦!”
  等吃完飯,劉青山發現,老四老五把方便面的包裝袋,都給收集起來,瞧那樣子,估計是要跟小伙伴們顯擺。
  他趕緊叮囑幾句,告訴她們要暫時保密,然后就直接上山了。
  他這次在縣城待了半個多月,心里一直惦記著武老爺子呢。
  望見熟悉的木刻楞,大熊這家伙就一溜煙跑過來,圍著劉青山,鼻子使勁嗅著。
  估計是聞到了劉青山那一身的方便面味兒。
  劉青山也給它帶過來一袋,當然不是那種面餅,就是塑料袋裝的方便面渣兒,這貨也直接開造,嘎吱嘎吱吃得還挺香。
  “青山,一猜就是你。”
  小五從木屋里跑出來,大熊這貨一跑,他就猜到了。
  “五哥,這些天有點忙,這邊都好吧?”劉青山笑著解釋一下。
  小五點點頭:“都好,就是太閑了。”
  山林里的生活,適合老年人養老,卻不怎么適合年輕人。
  劉青山大笑道:“你這是閑的蛋疼唄。”
  小五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等想明白之后,就在劉青山肩膀上砸了一拳:“那你小子就給我找點事做。”
  “別說,還真有事,我賒了幾百噸白酒,你代表公司去跟人家簽合同吧。”劉青山覺得,這事還是派小五去比較好。
  這年頭,首都這倆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小五先是一喜,然后撇撇嘴:賒賬啊。
  “又不是不給錢,要不你就回京,多張羅點錢去。”
  劉青山又給出了另一條道路。
  “那我還是去賒賬吧。”
  小五當然知道弄錢的艱難,還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哥倆說說笑笑進了屋,劉青山一愣,只見坐在炕沿上,正和宋一針聊天的武老,竟然戴著一個墨鏡,感覺怪怪的。
  和兩個人打了個招呼,劉青山就笑著問道:“武爺爺,在這住得還習慣吧?”
  “不習慣。”
  武老爺子嘴里回應了一句,叫劉青山一愣。
  只見武老緩緩摘下墨鏡:“這冷不丁的能看到東西了,確實有點不大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