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到了午飯時間,輔兵們把飯甑搬了過來,大聲招呼。
一碗粟米飯,外加一勺醬菜,便是淄州守軍全部的吃食了。
沒辦法,城外掘了三重壕溝,圍得嚴嚴實實的。秋收時野外的糧食都被夏人收走了,根本沒他們什么事。若非劉都頭提前囤積了大量糧草、器械,這會早斷糧了。
“這飯食……”有人將榆木碗重重地頓在地上,怒道:“沒肉吃也就算了,連飯都不給足量了,還打個屁!”
按制,軍士在營不出操時,日給米面兩升,出操、出征或處于戰斗之中時,日給米面三升。這是主食,主食之外,一月還要下發脯、果蔬、酒若干。
淄州守軍達到這個標準了嗎?遠遠不如。不但肉脯、蔬菜、酒沒有,連主食都只有兩升,這是不用訓練情況下的供應量,而今可是在戰斗,夠嗎?
“張大郎,有得吃就不錯了,哪來那么多話?”隊正李三瞟了他一眼,說道。
按理來說,軍士抱怨衣食短少,這是合理要求。作為下級軍官,就該帶著他們鬧,直到上級補發為止,如此方能在軍隊里混下去。但他已經沒這份心氣了,同時也知道,鬧也白鬧,原因無法,糧食得省著點用了。
“咸通年間,魏博節度使何全暤減軍士衣糧,將士怒而作亂,全暤單騎走,眾追斬之。”
“乾符末,大同軍節度使段文楚減軍士衣糧,李克用擁眾作亂,殺段文楚,戰馬踐踏其骸骨。”
“劉都頭減我等吃食,難道就這么忍了?”張大郎的火氣好像很大,責問道:“你忍一次,將帥見你好欺負,就會得寸進尺,你會一步步忍下去,最后忍成叫花子么?”
隊正李三大張著嘴巴,無言以對。
另外一隊的隊長趙六冷眼旁觀,目光不斷掃視著怒氣沖沖的張大郎。
此人有些勇力,在軍中名氣不小,發這通火,看似有理有據,但他總覺得有點問題。
“都什么時候了?戰事正烈,能忍就忍一下吧,待打退了邵賊,就能輕松點了。”見張大郎還要喋喋不休,趙六忍不住說了句。
“打退?”張大郎大笑:“當年朱全忠攻時溥,也數次被擊退,結果呢?徐州成為戰場,如此數年,民失稼穡,日子越來越難,徐鎮就打不下去了。邵賊那么多兵馬,便是輪番派過來與我等交戰,時間一長,也受不了。再打下去,怕是連粟米飯也吃不起了。”
趙六也被懟得啞口無言。
其實都不用說徐州那么遠的,單就隔壁的鄆、兗二鎮,最艱難的那陣,軍士的日子也很苦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信念在支撐著他們,在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戰場上不斷死傷的時候,堅持戰斗。
與之相比,齊鎮軍士確實太容易發牢騷了,也太容易動搖了。
“不吃了!”張大郎將飯碗一摔,道:“去找都頭理論。打了這么久,一點加賞都沒有,如何讓人心服?”
他的聲音很大,軍士們吃飯時又都聚在一起,一時間遠近皆聞。
有人放下木碗,饒有興味得看著發飆的張大郎。
有人充耳不聞,繼續吃飯。
有人大笑幾下,聲援張大郎。
“鎮內成例,將士出征,人賜絹兩匹。征戰數月,不論勝負,亦給絹兩匹。而今連半匹都沒見到,還打什么打?”張大郎越說越氣,抽出橫刀,怒道:“弟兄們,聽聞都頭府中多有財貨,咱們替他點一點,到底有多少,是不是上頭發下來了,卻沒送到咱們手里。”
張大郎這話一說,很多人心動了。
劉鄩鎮守淄州之后,領淄州刺史,家也搬了過來。高門豪宅,奴仆成群,看起來很有錢的樣子,不如搶上一把?
“弟兄們,會昌三年,河東節度使李石為增兵榆社,散盡家財,人給絹一匹。劉都頭驅使我等上陣拼命,卻善財難舍,說得過去嗎?”終于有人起身了,只見他走到張大郎身邊,說道:“張兄弟,你做得對,我等支持你。”
張大郎大喜,繼續振臂高呼,不一會兒,就讓他們蠱惑了數十人。
李三、趙六沉默不語。
在數月以前,斷沒有人敢這么做。但打了幾個月后,戰局愈發不利,將帥威望大降,軍士牢騷滿腹,情況卻不一樣了。
“張大郎定然受人指使了。”李三低聲說道。
趙六輕輕點了點頭,道:“莫非他已暗中投靠夏人?這些時日,經常有人趁夜偷出城,這廝莫非與夏人搭上了關系?”
“不是夏人,而是王彥溫。”李三說道:“我看他們要作亂獻城了。”
趙六倒吸一口涼氣,驚道:“若獻城,我等豈不盡成階下之囚?”
“階下之囚未必,但多半要斷了生計。”李三說道:“不過也難說,現在夏王似乎還是愿意收編降軍的,但日子肯定沒以前逍遙了。”
趙六默然半晌,道:“其實,若不斷我等生計,也不是不能接受。以前的日子,確實回不去了。唉,這世道,苦啊!”
兩人在這邊商量,那邊張大郎不斷蠱惑、拉攏、煽動,跟在他后面的武夫已過百,大伙拿了器械,浩浩蕩蕩往州衙而去。
“要不要跟著去?”趙六突然問道。
“去看看也無妨。”李三突然站起身,抄起了步槊。
浩浩蕩蕩的人群充塞了街道,很快抵達了州衙之外。
輪換下城休整的軍士陸陸續續聽聞了消息,紛紛趕了過來。未必就是跟著作亂的,看熱鬧的其實占了大部分。
王彥溫帶著三百甲士趕至,攔在州衙之前,怒斥道:“爾等可是要作亂?”
張大郎等人已經聚集起了三四百人,聞言大聲道:“征戰數月,死傷無數,未見有賞賜發下,是何道理?我輩之命就那么賤么?”
說罷,抽出了腰間橫刀。跟在他身后鼓噪的軍士也紛紛掣出武器,吶喊不已。
“唉!大敵當前,爾等可千萬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啊!”王彥溫跺了跺腳,嘆道:“武夫苦,我知矣。今愿散家財,分賞諸君。不多,一人半緡錢還是有的。拿了錢之后,諸位便散去吧,回營好生安歇,明日還要上城值守呢。”
“王將軍果真仁義。”張大郎感動道:“不如你便代都頭之職,給大伙發賞吧。君有所命,我等無不聽從。”
“胡鬧!”王彥溫板起了臉,道:“劉都頭尚在,說什么胡話?”
“劉都頭不體恤我等,該死!從今日起,便擁王將軍為都頭。”張大郎上前一步,抱拳行禮道:“還請將軍萬勿推辭。”
跟在他身后的軍士無可無不可。誰當都頭都沒關系,趕緊拿到錢要緊。而舉事嘛,確實也需要一個頭,王彥溫過往名聲馬馬虎虎,職位也夠高,擁立他當都頭也沒什么。
于是乎,數百人舉起刀槍,逼了上來,七嘴八舌道:“王將軍切勿推辭。”
王彥溫帶過來的軍士面面相覷。見事情演變成了這個模樣,好像也不壞。很快便有機靈的跟著喊了起來:“王將軍切勿推辭。”
什么叫裹挾?這就叫裹挾。擁立你的時候,你不識相,不答應,馬上就會被情緒激動的軍人斫成肉泥。很多大將的造反,其實未必出于他本意,軍士裹挾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張大郎一揮手,數十人上前,簇擁著王彥溫往州衙內沖。
衛士大聲喝罵,很快便被砍成了數段。
劉鄩正在后院用膳。聽到前院傳來的消息后,連甲胄都來不及披,立刻在親兵的簇擁下,喊上家人,往后門方向發足狂奔。
此時的他有些懵,還不知道軍亂因何而起。但這個時候說理是說不通的,最重要的是掌握一支可靠有力的部隊,如此才有可能平息叛亂。
后門外是一條狹窄的街道,街面上有三三兩兩的軍士。他們行色匆匆,全副武裝,待看到劉鄩一伙人后,愣了一下,下意識便要圍過來。
劉鄩心中大急,知道此時千萬不能被他們纏上,于是大步上前,斥道:“黃家三郎,你也要殺我么?昔年你落魄不已,還是我將你募入軍中的,今要恩將仇報么?”
黃三一聽,面露愧色。只見他抽出橫刀,對身后幾名武夫說道:“劉都頭于我有恩,諸位行個方便,日后必有報答。”
那七八個武夫見劉鄩身邊還有十余親隨,人人手握刀槍,殺氣騰騰,便也讓開街道,口呼:“都頭快走,我等殿后!”
劉鄩連聲致謝,帶著家人匆匆離去。
不一會兒,南門已遙遙在望。守門的是他的親信,已經知道了城中變亂,見劉鄩一家子跑了過來,松了一口氣,道:“事急矣,都頭速速出城。也沒別的路了,都頭自決吧。”
劉鄩默默點了點頭。
不一會兒,城門轟然打開。劉鄩最后望了一眼城內,重重跺了跺腳,出城而去,直奔夏軍大營。
劉鄩走后,甕城附近的士卒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也一哄而散,消失在了城外。
淄州都這個鳥樣了,還留在城里,無非早死晚死的區別,不跑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