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9章 耿副總的窘逼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做藥二十年

  程有福接見蕭建軍時,他是微微收斂點笑容,帶著一絲人身不可冒犯的王者威嚴,完全擺正了老板接見下屬的姿態。

  這與他以前最大限度地堆滿笑容,像老師見學生,長兄見小弟的那種輕松感覺,是迥然不同。

  人的財富、地位、權勢改變了,他的氣場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這叫威勢。

  程有福醉心于帝王術,黑厚學,對這個處世哲學頗有心得。

  耿建隨后跟進,他學哲學,對程有福為人之道又了解頗深,當然是非常懂得尊卑區分,與老大要保持一定距離。

  這邊程有福剛寒暄完畢,他不失時機上前去分別跟張佳麗和蕭建軍握手寒暄。

  他的笑容很有特點,臉部肌肉發皺著往上堆,眼睛瞇成一線,是名符其實的‘瞇花眼笑’。

  公司里有人給了他一個綽號,叫笑面虎。

  “哎喲,我們的小麗是越來越漂亮了矣…”耿建的開場白是俗不可耐。

  “那里,耿大哥才是越活越年青,越來越帥氣呵呵…”張佳麗笑盈盈嗲聲嗲氣的回復道。

  “我算啥子么,還是你程師哥厲害啊,他越年青越帥,我們也就不會老了,哈哈…”

  “咯咯…”張佳麗兀自掩嘴抿笑,媚眼瞟向程有福。

  他們三個人都是西南家鄉話交流,蕭建軍跟黃以訊,陳剛,李明他們處久了,基本都能聽懂,但就是不會講,只會一句龜兒子。

  他冷眼旁觀,發現張佳麗跟兩位公司大佬能稱兄道妹,打情罵俏的,說明他們之間關系非同一般。

  但耿建言語中的程師哥,讓蕭建軍很是奇怪,張佳麗學歷史,綜合性大學畢業,跟程有福的醫學院是風牛馬不相及,何來師兄師妹一說?

  重生之后的蕭建軍,特別注重了解與他關聯的人或事的底細,這不是他八卦,而是他在知己知彼。

  G公司是他重生之后人生仕途中的第一站,他尤其重視自己的成長。

  “一家人不說二家話啰,我們走吧吃飯去。”程有福抿嘴催促道。

  “那好,走走…”耿建響應道。

  大伙向大堂外走去,蕭建軍稍稍落在最后。

  張佳麗跟著程有福鉆進奔馳車里。

  “建軍坐我的車吧。”耿建招呼道。

  蕭建軍走到路霸前,他認識這輛車,以前是程有福的座駕。

  程老板自己說,他很喜歡開越野車。

  耿建已把副駕車門打開了,“坐前面來吧。”

  “好的耿總。”蕭建軍應聲坐上副駕駛位,“耿總您自己開車。”

  “當然是自己開車啰,方便。”耿建啟動后跟隨著前面的黑色奔馳車徐徐向前。

  “建軍是江浙人?”

  “對…”

  “藥理學專業畢業…”

  “是…”

  “這一年多做市場有什么體會?”

  “……”

  蕭建軍和耿建倆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起來。

  在蕭建軍看來,耿建所問的這些內容,在員工檔案和年終述職報告中都有,可能是在車上不能太冷場,耿建沒話找話的就跟他閑聊上了。

  其實,蕭建軍有所不知,耿建跟他忽然的熱絡起來,那是有他自己的窘逼和企圖。

  耿建哲學專業畢業,分配到醫學院基礎教研室工作,除了教書,還兼做學生政治輔導員。

  耿建出身當地官僚家庭,他的父親現任A省南關州農委主任,母親是農行南關州支行長。

  按耿父母的規劃考慮,耿建將來就是從政。

  可他后期不甘寂寞,偏偏跟著程有福一伙下海了,把家里的錢搜刮起來還投資入股,這把州農委主任的耿父,氣得夠嗆。

  所以,耿建也算是破釜沉舟,他的人生之路已沒有回頭路可言。

  耿建與其它四位合伙人相比,他是唯一不是學醫藥專業的非專業人員,這是他的短板。

  除了程有福,其他三個人,一個分管藥品技術和新品申報;一個分管藥品生產和質量;一個分管藥品設備、臨床試驗、GMP車間改造及認正工作。

  股份公司的財務,當然是大股東程有福分管,現只有營銷和公司人力資源,行政沒有副總分管。

  他原在醫學院搞政工,學哲學時也學過管理學,管理心理學等選修課程。應該說,讓他來管理人力資源,行政后勤部門還是很合適的。

  但時下的國內制藥企業,是重市場、重藥品生產而輕視行政后勤管理的單位,也沒有什么人力資源概念,只有人事部。

  G公司的人事部,就是二個人,一個負責招聘,另一個負責檔案,實際就是人事檔案室,跟公司辦公室合并辦公,由辦公室主任兼任人事部經理。

  所以,在許多人看來,G公司有一個辦公室主任管理內務即可。

  而營銷則是重重之重,程有福能力再強,也沒有三頭六臂,他董事長兼總裁已經屬于雙肩挑了,不可能再去分管營銷,名義上還是要有一個副總分管。

  于是乎,耿建名正言順的出任營銷副總。

  耿建分管營銷工作之后,發現這個藥品營銷與其它商品銷售有許多不同之處。

  這個粗放式大包制度,有許多弊端,整個醫藥市場資源都被市場部經理、片區主管們所掌握。他們不愿意、也不會把這些資源“秘密”填在表上交給公司。

  報上來的資料訊息都不完全,不是缺少聯系電話,就是沒有學歷、家庭和職務職稱等內容。

  甚至說,有許多姓名和內容都是假的。

  藥品是通過什么途徑進入這家醫院上架銷售,是院長還是主任幫的忙?

  哪些門診醫生是開公司處方藥的主力?

  藥品是通過哪家醫藥公司主派送?

  這些資料檔案,在公司營銷部門的檔案柜里,要不就是沒有、或不全,如果是全的,那肯定是假的。

  實際,這些寶貴資料,都在大醫藥代表或主管手上,這是他們的私產。

  所以,許多醫院的醫生對藥品品種的認知,只認識醫藥代表而不認生產廠家,只認人而不認品牌。

  “這是XXX他的品種…”

  這種嚴重有悖于營銷理論的奇葩現象,讓人啼笑皆非,但在國內醫藥市場中卻普遍存在。

  這就是藥品銷售中“坑爹”的怪圈:鐵打的醫藥代表,流水的藥品品種。

  許多市場做得優秀的醫藥代表,成了國內許多中小藥企眼中的救世主,香餑餑,趨之若鶩。

  這些藥企不組建自己的營銷隊伍,采用代理招商方式,將自己的藥品通過某位醫藥代表,從而推向市場。

  那像耿建這個營銷副總平時管什么呢?大多情況下,就是充當公司的總管家,協調服務好這些個“封疆大吏”。

  說白了,盡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勾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