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72章 必須收稅,一個都不能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唐:開局獲得霸王之力

  原因很簡單,還是稅收貫徹的不徹底,開了口子。

  讀書人不用交稅。

  那么,那些要交稅的人只要將土地掛靠他們就可以了。

  還有,皇族很多不用交稅。

  明朝的時候,最多的時候,福王家的土地就幾百萬畝。

  而且,這樣的王爺,還不是一個兩個,明朝有很多王爺,有幾百萬畝的土地。

  這樣算下來,朝廷能有錢才怪。

  “愿聞其詳。”

  李世民也知道不好推動。

  但,他現在覺得有必要推動。

  他一生的目標,已經不是打敗北方草原民族,還有高麗了。

  以前,李世民的目標就是這樣,為子孫打造一個安全的帝國,將周圍的強敵都給打敗了。

  然而,他不知道,最大的威脅不是外敵,而是內部。

  “首先,就是稅收必須平等,任何人,包括皇帝自己的土地都要收稅。”

  “不管皇族宗親,還是其他功臣,都必須收稅,一個都不能少。”

  “這要變成一個鐵律,后世的任何皇帝,都不能改變的鐵律。”

  一旁的李承乾將這些都記錄下來。

  但是他說道:“陸村長,這樣豈不是顯得朝廷有些刻薄了。”

  陸塵笑著說道:“無妨,只要當代的皇帝做了,后世的皇帝,照辦便可。”

  “但也有變通的辦法。”

  “就是,你先收稅,但是,皇帝可以退稅。”

  “為了顯示皇恩浩蕩,等稅收收上來,皇帝可以給某個人退稅,將稅收退回去。”

  “否則,你不管給哪個階層免稅,后果都是災難的。”

  “比如皇族免稅,以后大家的土地都會掛在皇族手中,這樣,只要交給他們一點錢便可。”

  “比如,朝廷收三成的稅,那么我給你一成的稅,將我的土地掛在你名下,這樣,一方少交兩成稅,而另外一方,不用付出什么,就平白的得到一成的稅。”

  明朝也是被這樣敗光的。

  有功名的讀書人不用交稅,這樣都掛靠在他們名下。

  朝廷是越來越窮,窮到軍費發不起,士兵要造反。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應該如此。

  這些規矩,也只有他這個準開國皇帝定下來,以后才不會輕易被更改。

  李淵算開國皇帝,但是他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了。

  “陸兄弟說的有道理,朝廷若是這樣,才能保證稅收不會減少。”

  陸塵又繼續說道:“當下,要清理土地,統計土地,肯定困難重重。”

  “這些大地主,不會輕易就范,他們會努力的隱藏土地,同時會用各種渠道,抨擊朝廷。”

  “但,若是朝廷,繼續推進修路,推進重商跟重農,到時候他們反對的聲音會大大的減弱。”

  “因為,土地的收益在下降,那么他們就沒有必要一直守著這些土地。”

  “但,朝廷也必須分步驟推進,不能操之過急。”

  李世民頓時有了自信。

  “這有何難,攜擊敗外族,大勝之威,頒布下去,反對歸反對,殺幾批人就好了。”

  李世民有李世民的驕傲。

  只要這次能大敗敵人,將薛延陀這個大勢力給滅了。

  那么,草原就沒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可以對抗他們。

  到時候,積累的這些威望,就足夠推動此事了。

  “還不行。”

  在李世民十分自信的時候,陸塵又給他潑了一次冷水。

  “這事,要慢慢的推進,第一步,就是太子府推動修路,跟推動統計土地跟人口。”

  “不用太過精確,但是必須有個大概的數據,朝廷要能清楚他的帝國,是怎樣的。”

  太子府首先推動。

  李世民隱晦的看了一眼李承乾。

  怎么大的事情。

  他一個太子府,沒有多少人才,能推動的了嗎?

  陸塵沒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繼續說了下去。

  “修路,可以降低土地的收益率,讓一些大地主,不著急去兼并土地。”

  “同時,能拉攏更多的普通百姓,他們通過修路,獲得更好的生活,自然會支持朝廷。”

  “而要修路的條件,便是人口土地足夠,修路才有意義。”

  “故,到時候統計的阻力大大的降低。”

  “等朝廷掌握了一些數據,到時候推行的時候,這些人想要隱瞞土地就難了。”

  “接下來,就是官府升遷的考核。”

  “土地在冊多少,朝廷至少知道一定的數據。”

  “縣令考核成績,可以直接考核土地田畝數量,這數據,總該只增不少了吧?”

  “同樣差不多的縣,我增長,三萬畝,你增長,三千畝,我不派人調查你調查誰?”

  這話,讓李世民想起了,陸塵之前數學治國的道理。

  橫向比較,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如此,確實是好辦法。

  李世民想了想說道:“陸兄弟,若是要推進,朝廷需要多久才能推動?”

  “按照步驟來,還是十年之后開始推動。”

  “到時候,主要的一些地區,都修上了水泥路,朝廷控制能力大大加強。”

  “若有人試圖反叛,騎兵數日可到達,快速的剿滅。”

  “而且,百姓富裕,生活較為安定,誰都不想打仗,要造反,也沒有多少人響應。”

  聽完,李世民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又覺得,這十年的時間太長了。

  他不知道能活多久。

  十年之后,他都四十多歲了。

  要推動此事,不是一年兩年可以搞定的。

  并且全國推動之后,為了不讓制度崩壞,下一任皇帝也要能鎮得住。

  若是,李世民能多在位幾年,將這項制度穩固下來,那么下一任皇帝接手,就容易多了。

  故,李世民不想拖到十年之后。

  李世民拿起一杯茶來,慢慢的喝了起來。

  “陸兄弟,這是長期的一項戰略,有沒有短期內,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多修路。”

  李世民感覺,自己要盡快的推動此事。

  一直拖下去。

  等這些世家繼續做大,到時候推動的難度會更大。

  他更擔心,下一任皇帝壓力過大,到時候沒有魄力推動下去。

  陸塵拿起一杯大茶杯來。

  望著窗外。

  “當然有了,就是不知道當今皇帝,有沒有這個魄力了。”

  陸塵看著外面,陷入了沉思當中。

  此時,李世民有一種錯覺。

  感覺,陸塵才是指點江山的人。

  而他這個皇帝,好像是他的臣子一般,聽他的指揮。

  但,李世民又心甘情愿。

  李世民也是呼吸重了起來。

  他喝了幾口茶,然后才說道:‘請陸兄弟教我。”

  一個皇帝,能說這樣的話,已經是相當的不錯。

  陸塵轉身,看著他說道:“海外,引導這幫勛貴,將目光投向海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