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鎮里大多數女人的惶恐不安不同,少數男人卻是翹首以盼著明軍趕緊打進來。要是能將這些無法無天的女人都給收拾一頓,那就更好了。
李德旺也是這少數男人之一!
說起來也是他倒霉,在被救上岸后,又被那伙黑心的船家給找了上來。隨后便在逃竄中,與自己的護衛失散了。等流落到高家鎮附近,便被來到高家湖打魚的女匪給帶回了鎮里。
然后,便開始屬于男人的恥辱生活。
也不知是不是鎮里的男人太少了些,像李德旺他們這樣少數的男人完全成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女人瀉火的工具。而且更令人氣憤的是,在這些女人的監視下,他們還要帶上腳鏈和手鏈極為不便的干著粗活。
像李德旺這樣面相俊俏一些,受到女人的關注也多些。每天要被伺候的女人,也就比那些普通的民夫要多上不少。只待了幾日,他已經走路虛浮,對女色有了深深的恐懼感。
或許明軍要是再晚來一些,他可能這輩子都對女色無感了。
此刻在那些女匪們的驅使下,他們這些苦力被趕到鎮上的外墻下,搬運著石塊、弓弩等這些守城器械。這些東西還是女匪們從鎮外收集來的。
在金軍、紅襖軍、蒙古軍甚至是明軍等不同勢力的反復拉鋸下,遺棄在荒野中的軍械是非常常見的。這些東西,也順勢流入了那些地方勢力手里。
正因此,山東西路這邊的賊匪橫行,也不僅僅是地方官府管控不力的緣故。
當然,他們這點軍械明軍是完全看不上眼的!
在火筒已經大行其道的明軍中,尋常的冷兵器都不再是令他們忌憚的存在。不過弓弩卻是要重視一下,因為這是少數穿透力強,射程遠,殺傷力大的器械。
但劣勢也很明顯,就是連發連射的速度慢,且造成的殺傷力只能以點為目標。而不是像火筒一樣,可以成片的進行打擊。
就在李德旺他們心里大聲祈禱著明軍趕緊打進來解救他們,以便重整雄風時,鎮外的明軍應景似的,展開了老一套的攻擊。
首先便是火筒了!
在明國增設了三個火器生產工坊,以及打進了倭國后,硫磺的來源大大增加。同時在產能上,也是從前的三到五倍。明軍內部也就不再像以往一樣,對火筒的使用抱著能省一點是一點。
像這種不會作為攻堅戰的民兵,也就可以像主力軍隊一樣,配備火筒了。
不提殺傷力,火筒的聲勢還是不錯的。
盡管兀魯圖斯心里已經有了逐漸淘汰火筒的想法,火器工坊那邊的技術研究也都往火炮和火銃上傾斜,但這并不意味著,火筒的技術就直接停步不前了。
和最開始的火筒相比,單根火筒已經變成了雙數。稍微多一點的,有上十根組裝在一起。同時爆炸時所展現的美觀性已完全不在工坊的考慮范圍內,而是逐漸往響聲大以及填充的瓷片、碎釘等數量上傾斜。還有有毒煙草的補充,以便在爆炸時,盡可能的造成更大的殺傷力。
當下在不算高大的鎮子外墻,嗖嗖嗖嗖嗖嗖的破空聲從那些駐守的女土匪頭上飛過。然后不等落入地面,就在半空中爆炸開來。
轟轟轟,碎釘、貼片亂射,一些躲在墻體后面的土匪和被抓壯丁的民夫倒了大霉。李德旺也差點中招,躲在一具尸體后面,感受著距離頭頂上方不過一寸距離的鐵釘所散發的溫熱。
同時那比打雷還要刺耳的轟鳴聲讓更多沒有見過陣仗的女土匪們不得不痛苦的捂住耳朵。這一刻,墻體附近的人近乎變成聽不到任何聲音的聾子。
而那些被爆炸所蘊含的利器沖擊到的人,更是哀嚎著從墻上摔下來,或是痛苦的在地上打滾。一些受傷重些的,則是直接兩眼一閉,倒在地上人事不省了。
緊跟著明軍那邊就開始了沖擊鎮門!
到底只是一方小鎮,比起堅固的城池來,其城門的高度和厚度來,都遠遠不能相比的。
明軍這邊甚至都沒有使用攻城錘,或者是專門炸塌城門和墻體的送葬隊,就已順利的通過攻城梯,爬上了不算高大的土墻。
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明軍就一鼓作氣的從內部打開了鎮門。那些在男人死后,已經變得堅強和勇敢得遠超男人的女人,終于展現出了女人本該有的慌亂與柔弱。
一些幸存的鎮內民夫,則拖著沉重的腳鏈和手鏈,歡天喜地的充當起了明軍的帶路黨。
在鎮內商議對策的女土匪首領高安兒,得知明軍已經打進了鎮里,當即就想著趕緊帶人從鎮子后方的碼頭乘船避入高家湖里。
那個太多次讓鎮上百姓逢兇化吉的小鎮碼頭,已經是她們最后的退路了。
這里的戰況相對于整個山東西路而言,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甚至對于明軍主力來說,這已經算不上戰況,而只是明軍在山東西路建立統治的小小插曲。
在更多完全被官府放棄,已經成了土匪窩的莊子,鎮子,明軍民兵類似的戰斗數不勝數。從舊歲好不容易恢復的稍許人氣,也再次在明軍的嚴厲打擊下,重新恢復成了十里無人煙,百里無雞鳴的荒涼場景。
只不過好一點的是,路上再沒有隨處可見的枯骨和慢慢腐爛變成枯骨的尸體了。
兀魯圖斯接到暗衛的密報,說是找到了失蹤的夏國使臣李德旺時,也不得不默默同情了一番李德旺的悲慘遭遇。據為他把脈的醫者說,李德旺身體虧空得極為厲害,而且是服用了虎狼之藥過度的緣故。
想來這齊人之福,也不是那么好享受的。
彼時來自上京樞密院的公文也到了!
兀魯圖斯比較關注的是他們對倭國的戰后處置。
不得不說,總體還是比較符合兀魯圖斯心意的。那就是將現有的地盤全部吃下,最不濟也要將九州拿下來。而倭國的國主,必須像明國俯首陳臣。
至于幕府,他們的態度卻是有些出乎兀魯圖斯的預料。竟然無一例外,都認為將幕府這等覬覦王權的畸形機構一竿子打死。最好再挫骨揚灰,好讓倭國上下都知道尊卑有序。
至于后續如何治理,他們建議不僅可以扶持現在衰弱的倭國王室,還可以將此前被流放的三位倭國上皇給一起扶持了。如此也能拔亂反正,代表明國作為上國的公正與正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