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近距離的情況下,明軍的火雷也不敢輕易使用了。因為一旦船只著火連帶著點燃了明軍自己的海船,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明軍馬上停止使用火器,改為長槍和長弓之類的冷兵器了。
由于關門海峽兩邊可供登錄的地方不是只有一處,整個與本州島正對著的狹長海域,都可以作為登陸地點。所以在己方的海船纏住了明軍的水師后,北條泰時馬上讓剩下的部分運兵船排成一排,徑直往海峽對岸沖去。
在岸上布防的國安用瞧著敵軍的動作,面色也馬上冷冽起來。
“先不要打!等他們越過中線,再半渡而擊!”他沉聲下令著,又讓督戰隊那邊盯好了仆從軍,讓他們千萬不能亂。如果有不聽命令的,立斬無赦。
只是恐懼是會傳染的!
這些沒有經歷過數萬人大陣仗的仆從軍比起明軍來,遠遠沒有強橫的定力。眼見著一側的火光四起,喊殺聲震天。晴朗的白日也想打雷似的轟隆聲不斷,很多仆從軍身體已經忍不住顫抖起來。
再瞧見對面黑壓壓的一片敵軍像下餃子似的沖進水里,然后大聲呼喊著‘板載’就往自個兒沖來,更是控制不住的雙腿發軟。有膽小些的直接癱倒在地,也有下意識的后退,然后轉身便逃的。
但很快,迎接他們的就是督戰隊驟然劈來的大刀。
頓時啊的一聲慘叫,逃跑者血流如注的倒在了沙灘上。也有嚇得小便失禁的,隨即就被督戰隊從隊伍里拎了出來。
他們會被安排站在最前面,等到敵人上岸時,第一個上去送死。
在這樣的嚴厲懲治下,原本看著還有些慌亂的隊伍馬上就恢復了鎮定。
再看水師陸戰隊這邊,國安用和底下的三千將士不動如松。任憑海風呼嘯,卻硬如磐石。一架架臨時趕制出來的投雷車排成排的矗立在沙灘邊上,沿著蜿蜒的海岸線,有顧慮的排成一排。
同時在這些投雷車的前方,還有早就備好的火筒。也和投雷車一樣,排成了一排。只等一聲令下,就有將士沖到火筒陣地,對敵軍投下海量的火彈。
負責陸上作戰的是尾藤景綱,他是跟著北條泰時起家的御家人武士,參加過陸奧州的征伐,平定過承久之亂。論配合度,算得上是北條泰時的左膀右臂。
此次為應對貞應二年的明寇南侵,北條泰時便選擇讓他從旁協助登陸作戰。
此刻通過千里鏡,尾藤景綱能看到對面沙灘上排列好的大型軍械。雖說一開始對于己軍的渡海行動,明軍毫無反應,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
終于等到己方武士越過了海峽的一半時,那一架架安靜擺放著的投雷車馬上在明軍的幫助下,高效率的運轉了起來。
尾藤景綱注意到,一顆顆黑色的圓球被填充到了投雷車的彈射架里。根據此前己方武士在馬關港繳獲的未爆炸的火器,他知道那就是明軍傳說中可以引動天雷與地火的火雷。
頓時他的一顆心也緊張了起來!
因為不遠處的海上大戰,已經清清楚楚的展示了火雷的威力。而眼下的登陸船又都是體積不大的小船小舟,只要挨一下,難保不會被炸得支離破碎。
至于船上的武士,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在他心里暗自祈禱的時候,來自明軍的火雷打擊已經到來。
在那些有些被嚇傻的仆從軍的注視下,就見一顆顆黑色的圓球朝著海上密密麻麻的小船砸去。然后轟轟轟的驚雷聲就接二連三的響起,伴隨著大片的火光與數米高的海浪,破碎的木板四處飛濺著,一些靠近的小船不是被海浪掀翻就是被彈射的碎木塊造成二次傷害。
連片的慘叫聲也適時的響起,聽在仆從軍們耳中,除了最初的驚懼與害怕外,就是喜出望外了。他們在慶幸自己選對了陣營,因為像這樣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凡人手上的火器,卻被強大的明軍掌控了。
而以往在他們眼里不可一世的幕府軍,卻是在這樣的火器下,只能被動挨打。
一炷香的時間沒到,就有一半的登陸船只或被炮火炸毀,或被海浪掀翻。還能繼續往對岸劃的,也不是每艘船都完好無損。
但這些僥幸逃過火雷攻擊的登陸船也不會慶幸多久。因為來自近海岸的火筒攻擊會是他們的下一個噩夢。
雖然論破壞力比不上胳膊粗的火雷,但火筒勝在密度高,攻擊頻率快,速度快。一根火筒,往往就能達到五到十連發的程度。而上百根火筒一起射擊,那倭國武士迎來的,就是短時間內上千次的火力攻擊了。
除非倭國武士們都躲在小船里,將身子藏好不露出一絲半點,否則的話,必定被火筒炸傷或夾雜的碎片劃傷。
尾藤景綱還沒有親眼見識火筒的厲害。他只慶幸還有一半的登陸船幸運的躲過了毀天滅地的火雷摧殘,終于快抵達了對岸。只要站穩了腳跟,北條時房那邊再打敗了明軍的水師,那他們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將兵力送入九州島。
趕明寇下海,也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
只是他的笑容很快就僵在了臉上,美好的前景也瞬間卡殼。
卻是火筒的齊射在國安用的命令下,立即綻放出最美的姿態。跟火雷相比,火筒的射出的爆炸姿態無疑是帶著賞心悅目的美的。那四散的焰火,猶如天空下墜的流星,也如櫻花時節,洋洋灑灑在半空中綻放,然后又迅速往地面墜落。
這種剎那即逝的美,對于一些倭國貴族而言,是可以寫詩贊頌一番的。
不過對于武士出身的尾藤景綱而言,這已經不是美,而是等同噩夢。因為火筒的齊射第一時間就讓沖到最前的一排小船遭遇到最猛烈的攻擊。
就跟刺猬一樣,在強大的沖擊力猛沖下,一些小船的薄弱部分馬上被打出大量的窟窿。藏在里面的武士也是哀嚎聲四起,顯然是死傷慘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