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七十九章 冊封及請求內附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雄起北亞

  “冊明王制曰:惟成吉思可汗開大蒙古國始,崇樹親藩,分王諸兄,匪直榮茅,土于一方,實欲寄屏翰于萬世。仰遵成憲,式用祗循。咨爾子侄孛兒只斤·兀魯圖斯睿質夙成,英姿特立。</p

  應禎祥于震夙,昭俊偉于孩提。亢茲磐石之宗,浚發天潢之派。今特封爾為明王,建國于明,領龍江、濱海、吉林、遼寧、海拉爾、山東、上京等七境之民,錫之冊寶,大啟爾家。</p

  夫進德講學,先王范世之訏謨;忠君孝親,諸侯守身之要道。尚其祗佩,毋忝訓詞。欽哉!”耶律楚材身著傳統蒙古袍服,身著圓頂色彩明艷的蒙古花帽,站在城門樓前,中氣十足的朗聲道。</p

  冊封的內容是他和阿拉海別吉自擬的,但詳細的情況卻是已經報給了大汗的王帳。而之所以選在今天,選在這樣的一個場合,則是讓在場的各國和地方使節知曉,無論什么時候,明國都是汗庭的附屬國。兩國之間也不同于宋金夏之流,而是有著血親的伯侄之國。</p

  所以想要在其中挑撥離間的,最好要三思而后行。</p

  同時也趁著觀禮的百姓都還沒散去,讓他們親眼看看明國是怎么來的。沒有汗庭的冊封,那他們的明王就是個血脈不純的閑散王爺。只有得到汗庭的青睞和認可,才真正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p

  對于這一幕,場上的氣氛有些詭異。賈涉、董友、李德旺等使節,都全神貫注的看著坐在最上首的兀魯圖斯。而在場的群臣,也都關注著自家大王的反應。</p

  只有幾位樞密院尚書和禮部主官,以及內閣的學士們,早就知道內情,因而都顯得非常淡定。</p

  “侄孛兒只斤·兀魯圖斯叩謝大汗天恩!”兀魯圖斯走下席案,向著城墻的西面行了一個跪伏禮。</p

  到底沒和汗庭撕破臉,兀魯圖斯還是想與汗庭維持著明面上的關系。畢竟就以商業而論,每年從汗庭交易來的錢財,就大大充盈了明國的國庫。且明國北面與西面都與汗庭接壤,若是與汗庭公然撕破臉,那邊境之地就很難得到安寧了。</p

  哪怕現在已經沒有從前的小打小鬧了,在邊境上,明國依舊駐扎了不少兵馬。</p

  所以有時候向強權獻出自己的膝蓋,是委屈都必須接受的。何況那位冊封他的是自己的親伯父,侄兒向伯父行禮,在禮儀上也是說得過去的。</p

  只不過按照正常的禮節而言,兀魯圖斯跪拜的應該是圣旨才對。好在耶律楚材也是非常開明的,并沒有特別在意這個小細節。而且對于兀魯圖斯的配合,他也是心里松了口氣。</p

  因為這是來自公主的意思,以此來試探兀魯圖斯對汗庭的態度。到底這些日子各方使節齊聚上京,還是引起了那位監國公主的警惕。再加上明國又在這些國家之間幾經周旋,更讓公主心生不滿了。</p

  選在這樣的場合,也有敲打的意味在其中。</p

  兀魯圖斯也知道汗庭那邊肯定會在上京安插探子的,明國的一舉一動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報給對方。有關明國在宋金夏之間穿針引線的事情,也肯定瞞不過對方。</p

  但那又如何!</p

  只要明面上不撕破臉,兀魯圖斯也很想試試汗庭的底線到底在哪里。</p

  這么由薩里彥不合代為接過圣旨,兀魯圖斯也重新回到席案上。這時候,場上又有人主動站了出來。</p

  “小臣對馬國守護河內義長有感明國天威,愿獻上對馬國全境,以請內附于大明。”河內義長趁著這喜慶的日子,站出來請求道。</p

  他的漢話還算通順,雖夾雜了一些生硬的口音,但大致還是能聽懂的。</p

  看著他這副打扮,董友已經好奇起來:“這應該是倭國的人吧?怎么又冒出了個對馬國?”</p

  賈涉對此也知之甚少,哪怕倭國民間和宋國交流很頻繁,但對于海外之地,賈涉和大多數宋人一樣,都認為是蠻夷荒僻之所在,毫無興趣。</p

  已經落座的耶律楚材聽到他們的議論,倒是知之半解道:“這對馬國傳聞是高麗與倭國之間的海島,距離明國的濟州府不遠。此次這倭人明為請求歸附,實則是想借兵于大明,以助其奪回對馬國疆域。”</p

  耶律楚材在上京待的時間不短,這河內義長行事又很高調。再加上倭人的身份,在來到上京的第一天,就向明國送上厚厚的賀禮,以表敬意。</p

  花花轎子眾人抬!</p

  雖說這對馬國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但明國國內的百姓大多數是不知道的。只以為是一個像高麗那樣的小國,正好體現出了明國的天威。在官府刻意宣傳的告示上,就說明了這對馬國的來歷。此舉,也是為了擴寬明國百姓的眼界,增加他們對海外的興趣。</p

  只是具體的信息,還是要靠耶律楚材自己收集的。他在上京待著,也有著收集情報的重任。所以通過多番打聽,便將河內義長的情況弄得一清二楚。</p

  “呵,明國不會那么傻吧?僅一貧瘠海島,難道還真出兵不成?”董友揣測著。賈涉也認為明國知道了河內義長的內情,絕不會就這么當個冤大頭。</p

  可惜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兀魯圖斯當場接受了他的歸附,并賜其為對馬縣主。品級雖不算高,但好在有明國的官身了。</p

  似乎是從河內義長的行為得到了啟示,莫多索爾也起身請求內附。按照他的意思,赫拉部所屬的火魯火瞳之地,愿意全部獻給明國。只是他們的領地被火嚕嚕部所侵占,因而需要借助明國的力量奪回。</p

  北擴之策也是明國下一階段的軍事目標,莫多索爾的赫拉部歸附正好符合明國的國策。且有赫拉部的名義,征伐北部的林中部落就更正大光明了。對于明國百姓而言,也算是師出有名。</p

  只是奪回失地后,那些地方以后就不會再有自由散漫生長的部落存在了。大明國的政令,也將傳達到每一個有人存在的地方。</p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